2021-4-9 | 版權貿易論文
引言
版權貿易指作品版權中全部或部分經濟權利,通過版權許可(copyrightlicense)或版權轉讓(copyrighttransfer)的方式,以獲取相應經濟收入的貿易行為,也稱為版權交易(copyrightexchange)。它屬于許可證貿易范疇,是無形財產權貿易。自中國1992年加入了《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以來,版權貿易蓬勃發展,但版權貿易的逆差一直存在,引進與輸出比約為10∶1,且多年來未得到根本的改善。那么什么是版權貿易逆差?它的影響如何?產生版權貿易逆差的原因是什么?作為宏觀經濟主體的政府及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本文嘗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和回答這些問題。
一、版權貿易逆差及其影響
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版權貿易的進口值與出口值的差額叫做版權貿易差額(balanceoftrade)。當版權進口值超過版權出口值時稱為入超(importsurplus),又稱貿易逆差(un-favorablebalanceoftrade)。版權貿易逆差就意味著版權貿易的不對稱、文化交流的不對稱。這種不對稱會使國內出版業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減弱國內出版業的原創性動力,削弱國內出版業的民族性,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外文化的依賴,從而喪失國際版權市場主動權、主導權,進而影響到一個國家在國際關系中的話語權,因此對研究版權貿易逆差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
二、中國版權貿易逆差產生的經濟學分析
(一)比較優勢和競爭力優勢分析
按照李嘉圖(DavidRicardo)比較優勢理論,每個國家受競爭和利益最大化的驅使會選擇生產自己國家由于自身國力、資源、環境等因素具有優勢的產品,從而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反映貿易優勢有兩個指標: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和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tradespecialcoefficient)。由于我國在版權貿易中長期存在逆差,因此我國版權貿易的RCA<1,而TC<0。這表明我國在版權貿易中既無比較優勢,也無競爭上的優勢。
(二)我國版權貿易的需求分析
根據需求原理,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價格越低,需求量就越大。我國版權的價格總體來說要低于國外,但版權貿易卻是逆差,這是否意味著需求原理失效了呢?其實,需求原理有個默認的前提,那就是所提供的商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某種欲望或效用。這就是效用原理,它是需求產生和形成的基礎。如果某種商品不能或者只能部分滿足效用需求,需求原理自然也就失效了。換言之,我們提供給國際市場的版權不能滿足國外消費者的效用需求,即有效供給不足。
(三)版權輸出的成本-收益分析
市場經濟中,貿易行為的動機和目的就是獲取最大利潤。但是從我國版權輸出的現實情況來看,投入較高而版權收益微薄。這就是很多出版社不愿意在版權輸出項目中過多投入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足夠的投入,產出的作品自然也就不多,尤其好的作品不多,而沒有好的作品,輸出自然也就舉步維艱了。
三、政府與出版企業的應對措施
(一)采取積極的財政和貿易政策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作為宏觀經濟主體的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財政補貼通過政府撥款來扶持和鼓勵出版業是許多國家較為普遍的做法。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出版業在國際競爭中依然處于不利地位,企業規模小,創新能力還不足。因此,為了使我國出版業順利發展和壯大,政府應該采取積極措施和政策,在不違反WTO協議的原則下,撥出??睢⒔m椈饋砼嘤蛪汛竺褡宄霭鏄I,從而改變版權貿易長期逆差的局面。2•稅收優惠在稅收方面,給予出版社一定的減免或優惠政策。我國對出版業雖有一定的稅收優惠,如增值稅稅率比其他行業低4%,有些出版物的增值稅先征后返。但與國外出版業相比,我國出版企業的稅種偏多,稅率較高,加上很多部屬和大學出版社除了要向國家上繳稅收外,還需向其主辦單位上繳利潤,由此可見,我國的出版社從一起步就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因此,應采取更優惠的稅收政策支持國內出版業。3•建設國際版權信息平臺供需信息的不對稱,導致國內出版企業無法及時為國外的需求開發出好的選題,或者國內現有的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版權圖書不能及時向國外市場輸出。國家出臺的鼓勵“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主辦的評獎以及“走出去”人才的培養計劃或活動,有時也無法及時傳遞到基層的出版企業。因此,政府應在國際版權信息平臺的建設、“走出去”選題的宏觀導向以及版權輸出的服務上進一步加強。
(二)分析國際版權市場需求,增加有效供給
如前所述,有效供給不足是我國版權貿易存在逆差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滿足國外的有效需求,增加版權貿易的有效供給呢?筆者認為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文化企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加投入,開發具有原創性的作品有投入才有產出,這是經濟學的基本觀點。此外,版權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可以通過供給來創造市場,這是其區別于一般物質產品所具有的特殊屬性。長江文藝的《狼圖騰》、重慶出版集團的《碧奴》、遼寧出版集團的《中國讀本》等在版權貿易中取得好成績的圖書都是具有原創性的作品。因此,鼓勵原創作品、加大對原創作品的投入是扭轉我國版權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同時也應注意:由于原創作品投入高、收益大,但同時風險也高,因此要做好市場調研等前期工作,以減小風險。
2•開發能夠滿足國外市場需求的版權貿易產品例如:目前,國內出版物因文化差異等原因顯然不適合國外讀者。對國外市場了解不足,自然無法開發出具有競爭性的產品。因此,增加有效供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國際市場,做好國外市場細分工作,通過國際合作部門或者國外的專業版權代理機構開展針對國外圖書市場需求的市場調研,有針對性地生產能夠滿足國外市場需求的精神文化產品。除此之外,中文出版物也要從表現形式、裝幀設計、印刷質量等方面滿足國外讀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