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行業經濟
綠色食品產業化是指建立在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環境基礎上,以綠色食品為主導,以生產基地為依托,利用綠色農業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優勢及一體化的產銷組織方式實現綠色食品的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循環互動的過程。綠色食品產業化的戰略目標可以概括為:通過開發綠色食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出口創匯水平,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形式,優化組合生產要素,對確立的主導綠色食品項目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一體化生產經營體系,實現資源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優化,從而獲得最佳的綜合效益。[1]
一、綏化市綠色食品的發展歷程
綏化市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3個市,慶安、綏棱、蘭西、望奎、青岡、明水6個縣和北林1個區,160個鄉(鎮),1335村。綏化地區土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肥力較高,日照時間長,雨量比較充沛,適于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全市現有耕地面積14.9萬公頃,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萬畝,林地1065萬畝,宜養水面150萬畝,大體是“二山一水七分田”。綏化市是全省綠色食品開發起步較早的地級市之一。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綏化市撤地設市時,全市綠色食品面積已發展到30萬畝。之后,綏化市加速擴張綠色食品開發總量,促進綠色食品產業戰略升級,2004年開始把綠色食品開發列為全市的大事大項之一,讓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規模和產業后發優勢更趨明顯。[2]2004年綏化市已獲得中國寒地黑土特色農業物產之鄉稱號,并組建了綏化寒地黑土綠色物產協會。2006年綏化市被確定為全國大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試點市、全省首家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和產品認證一體化推進試點市。2007年全市綠色食品總面積已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國八分之一,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生產總量和經濟總量等主要指標在全國地級市位居第一位。2010年,綏化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1500萬畝,經國家認證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面積分別達到1078.6萬畝、12.98萬畝,無公害食品實現了全覆蓋,建起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10個,獲綠色食品認證產品達到135個。并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寒地黑土特色農業物產之鄉”“中國綠色食品之鄉”“中國優質大豆之鄉”“中國高淀粉玉米之鄉”“中國甜菇之鄉”“中國奶牛之鄉”“中國玉米之鄉”“中國萬壽菊之鄉”“中國亞麻之鄉”“中國瘦肉型生豬之鄉”等稱號。
二、綏化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思路
(一)完善綠色食品研究開發體系
綠色食品的開發、生產、消費是一個“從土地到餐桌”的整體過程,涉及科技開發、原材料供應、環境及產品監測管理、產品營銷等諸多方面,構成一個橫跨多學科、多部門、多行業的系統。因此,完善研究開發體系就應從綠色食品的開發、生產、營銷著手。政府引導綠色食品開發。綠色食品辦公室協調有關部門承擔標準制定、標志管理、質量認證、協調服務等職能,以正確的產業政策引導市場主體進行綠色食品的開發、生產和經營。市區縣各級要在“綠辦”協調下建立綠色食品的產銷和專業性技術協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進行會員管理,提供有效服務,大力推進民間綠色有機食品運動。以龍頭企業帶動綠色食品生產和加工。從綏化市的具體情況出發,應主要以有利條件的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為龍頭,擴展綠色食品基地和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創建全國綠色食品的基地縣市,力爭綠色食品在蔬菜、水果等主要項目中達到的普及率。以標準化的技術、管理、服務和較高的收益引導農業生產者。在產品的營銷上,根據不同類別采用不同方式。加大馳名商標、市知名商標和市著名商標的創建及與綠色食品標志相結合的支持力度,有的可與大型零售商場、批發市場、超級市場建立合作關系,以各類形式擴大銷售數量。大力支持餐飲企業和商業企業申報、使用綠色食品標志。逐漸形成以市場為導向、采用現代技術和營銷方式、具備相應質量保證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的綠色食品研、產、銷一體化系統。利用綏化市每年一會一節假日舉辦綠色食品展銷會,參加全國性食品博覽會,促進產銷見面,擴大綠色食品的影響,宣傳綠色食品對環境保護、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發展的意義,喚起市場對綠色食品的大量需求。同時,在擴大生產的基礎上,提高銷售量,降低成本,拓展渠道,增加綠色食品的出口創匯,進軍國際市場。
(二)實施綠色食品名牌戰略
綠色食品名牌營銷應實行差異化策略,使有特色的、有限的、優質的綠色食品“進名城、入名店、唱主角、創一流”。充分利用各種博覽會、展銷會、經濟洽談會和因特網等途徑,全方位展示綏化市綠色食品,同時加大外來綠色食品的檢測,加強市場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3]維護綠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場形象,保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要依托紅星、龍鳳、鑫利達、成福和華潤等綠色食品加工生產基地建設一批綠色食品批發企業,形成貫通城鄉、輻射市內外的市場網絡。綏化名牌食品可與綠色食品聯姻,鼓勵并支持有較強實力和發展前途的龍頭企業及名優食品品牌納入綠色食品的品牌系列,既利用綠色食品標志的市場影響力,又注意保護企業已創立的品牌價值。與名牌聯姻的產品要在知名度、美譽度和安全度上推行“同步廣告”策略,即電視廣告與戶外廣告同步,硬件廣告與公益廣告同步,形象廣告與產品廣告同步,信息發布與市場渠道建設同步,宣傳名優產品與打擊假冒偽劣同步。
(三)綠色食品技術及管理措施
嚴格基地建設技術措施的管理。①按照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生產的要求,圈定萬畝以上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適宜區,以發展綠色食品為主。因此,在種植業的“二元”結構調整中,特別要把建立以綠色食品為主的優質農產品基地規劃出來。②在基地周圍設立防污緩沖帶,確保無污染源侵入。③進行基地整體規劃,建設配套、完備的基地設施,包括園田林網化、田間道路建設及水利工程等,以創造良好的生產條件,增強抵御一般自然災害的能力。④綠色食品種植單位應制定綠色食品作物生產計劃,改良土壤結構,進行無污染秸稈還田,專施有機肥,不施化肥,確保基地個月以上無禁施的化肥、農藥等物質投入,綠色食品種植單位要制定病害、雜草防治措施及農藥使用計劃,施肥及輪作計劃、倉庫措施。⑤禁用生物、物理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在基地內安裝高壓汞燈等相應設施,由專業人員進行病蟲測報。⑥市、區、縣綠辦的專業協會成立環保執法站,組織專人定期到基地農田進行檢查,嚴格控制和禁止使用有害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等。檢查結果要簽名、存檔、長期保存。⑦綠色食品養殖單位必須制定養殖計劃、疫病防治措施、飼料檢查措施(含飲用水)、綠色食品生產單位還必須建立宿舍清潔措施,嚴格的檔案制度及檢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