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職業教育
高等數學課程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為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及常用的數學方法。通過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較熟練的運算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盡管高等數學教學一直在不斷的改革,但由于課程本身的特性,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1.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主要現狀
1.1學生的現狀
1.1.1學生的興趣不高,主動性不強
高等數學一般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引入相關概念,證明相應定理,推導常用公式,列舉典型例題,要求學生記住公式,學會套用公式,在做題中掌握解題方法與技巧。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注重強調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定理以及解題方法的掌握。當然,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這些必不可少,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單一的教學方法和傳統的教學思想,使得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有一定的脫節,沒有充分體現高等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的輔助作用,導致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重要性,甚至認為高等數學的學習沒有任何用處。因此學生對高等數學學習沒有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1.1.2學生的底子薄弱,差距擴大
本學院招收的是專二的學生,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相對較低,沒有系統性,特別是數學,另外,隨著高校的擴招,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縣市,甚至不同的省,他們的數學基礎差別擴大,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存在著差異。
1.2課程的現狀
相比以前,高等數學的課時有所減少,而高等數學的內容非常豐富,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性、邏輯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等特點,但課時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保證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成了高等數學面臨的一個現狀。
2.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改革
2.1教學內容改革
關于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我認為可以嘗試著從下面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將數學建模引入教學內容。因為高等數學課程本身獨特的特點,所以會存在內容相對比較陳舊以及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而數學建模著重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知識的應用和創新。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內容中引進數學建模,不僅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能力,而且能夠豐富現有的教學方法,拓寬課堂教學的內涵,有效提高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為此,針對高等數學課程特點,我們可以試著用這兩種方式引入數學建模,第一種方式,我們可以作為應用舉例單獨添加一章節內容為數學建模;第二種方式,我們可以根據各個章節的授課內容,在每一章節的具體內容上引入數學建模。如:在介紹零點定理時可以引入方桌問題、在微分方程的授課中可以引入人口模型等等。
其次,將高等數學競賽題引入教學內容。我們可以嘗試在平時的教學內容中滲透高等數學競賽題,作為一種手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熱情,因為學生一般會認為競賽是高層次的要求,如果在課堂教學內容中巧妙融入競賽題,讓學生感覺出競賽題也不是想象中那么深奧,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還可以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最后,將與專業相關的例題引入教學內容。在高職院校中,高等數學課程是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必要的數學基礎,如果我們將跟專業相關的例題融入教學內容中,將專業知識學習與高等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可以從教學內容中看到與專業有關的知識,這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
2.2教學方式改革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的多元化傾向,對人才應具備的綜合能力及政治思想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等數學教學中,采用滲透式教學是時代的要求。作為滲透教學的方式之一,我們可以在教學內容中添加數學家的勵志故事,進行數學史滲透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青年學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一方面,我們可以添加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史;面對高等數學課程枯燥的定理,我們可以運用淵博的數學知識,講講相關數學史。如數學家拉格朗日鍥而不舍的事跡,還有數學家牛頓、萊布尼茲的事跡等等,這些事跡都是人類追求真理,求實、創新的生動寫照,這些事跡既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激勵學生奮發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與毅力。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在教學內容中添加勵志的經典數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世界其它國家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比法國早400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的計算、負數及方程組的解法比歐洲早1000多年。近代的徐光啟、李善蘭及當代的華羅庚、陳景潤等,都對數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些真實典型的事例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勵學生學習進取的精神。
2.3教學模式改革
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如果統一授課,必然會使有些學生學得輕松,而有些學生卻學得吃力,為此,我們在教學模式上可以嘗試分層次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要求以及學生的數學基礎,第一種方式,我們可以以各個系部作為單位,將系部學生分成相應的班級,第二種方式,我們也可以以整個學校為單位,將全校學生分成相應的班級,學生在適合自己的班級里學習,學習相對會輕松些,這樣的模式既可以解決由于數學基礎的不同而產生的授課問題,同時由于結合了各個專業對數學知識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學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分層次教學可以根據各個專業的學生的具體要求,適當的增減課時,這樣可以最大優化數學課程的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