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
小麥秸稈是一種寶貴的生物資源。據資料介紹,每100kg干麥秸中,含粗纖維30~50kg、純氮0.50~0.67kg、五氧化二磷0.20~0.34kg、氧化鉀0.53~0.60kg,以及鈣0.16~0.38kg、硫0.123kg等。澤州縣每年小麥種植面積在3.18×104hm2左右,占晉城市小麥總面積的1/2,小麥產量1.3×108kg。按小麥產量與秸稈產量1∶1.1的比例計算,全縣每年小麥秸稈產量在1.4×108kg以上。每年小麥收獲后,由于農戶急于復播,將大量秸稈焚燒,不僅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而且污染環境。有時還燒毀樹木,釀成森林火災,造成巨大損失。如果能將所有秸稈全部還田,可迅速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條件,穩定提高全縣糧食產量。近幾年,澤州縣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手段和技術措施,加大了對小麥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力度,并取得了理想效果。
1小麥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現狀
據2011年統計,結合小麥高產創建和優勢農產品等項目的實施,全縣秸稈還田實施面積達0.34×104hm2。近年來,澤州縣全面推廣小麥秸稈還田技術,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點。
1.1加強領導
每年在小麥收獲之前,澤州縣成立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由農業、公安、交通、環保、農機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澤州縣秸稈禁燒和秸稈還田工作領導組”,領導組按照責任分工,深入各鄉鎮對秸稈禁燒、秸稈還田工作進行督查和指導。
1.2從源頭抓起
要求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必須加掛秸稈切碎器方可進地作業,吐出秸稈長度不得超過10cm,留茬高度必須在20cm以下。對不符合要求的機具要立即進行整改。
1.3落實農機補貼政策
在實施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同時,縣政府針對農民購買秸稈還田機械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即購置聯合收割機每臺補貼2.6萬元,購置切碎機械每臺補貼300~400元,購置旋耕機、旋播機每臺補助1500~2000元。這些補貼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
1.4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
在各村張貼《關于加強秸稈禁燒和秸稈還田工作的通知》;在交通干線兩側小麥種植區域的醒目位置張貼“禁燒秸稈,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等標語;縣電臺和電視臺制作公益廣告,在黃金時段滾動播出,宣傳秸稈焚燒的危害和秸稈還田的好處;農機、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組織農民進行秸稈還田技術培訓,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應用秸稈還田技術。
1.5加大處罰力度
對違規焚燒秸稈的當事人,給予從重處罰,對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責任人嚴肅查處。
2秸稈還田的作用和效應
2.1減少化肥投入
澤州縣農作物原種場和金村鎮霍秀農場的土地已經連續實施秸稈還田10余年,近年來化肥的施用量只有2000年前的2/3,根據他們掌握的情況,小麥秸稈還田就相當于每年每0.067hm2增施碳銨7.5~10.0kg,增施過磷酸鈣3.5~6.0kg,增施硫酸鉀2.7~3.0kg。
2.2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
2010年對實施秸稈還田土壤進行的養分含量檢測顯示,土壤密度下降0.01~0.08g/cm3,有機質增加1~10g/kg,有效磷增加2~11mg/kg,速效鉀增加15~40mg/kg。
2.3增強土壤蓄水保墑的能力
澤州縣年降水量在590mm左右,但降水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以上,小麥生育期間降水量僅占30%~40%,遠遠滿足不了小麥高產的需要。秸稈覆蓋條件下,降雨滲土率高,地面蒸發少,同時起到了蓄水和保水兩大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巴公一村小麥秸稈還田土壤含水量對照見表1。
2.4調節地溫,增強小麥的抗寒抗旱能力
近幾年的春季經常出現低溫凍害,致使小麥死蘗死苗。早春的風多風大,又常使田間水分蒸發量增加而造成干旱。生育后期的高地溫,又常使小麥根系過早失去吸水吸肥能力,出現早衰。這些不利于小麥正常生長發育的溫度變化,通過秸稈還田均可得到有效改善。據調查,秸稈還田后的地塊,早春地溫明顯提高,能有效地減輕春季凍害。早春秸稈還田地塊水分蒸發量明顯低于不還田地塊,可減輕春季干旱,有利于幼穗分化和春季生長。生育后期秸稈還田地塊地溫明顯偏低,可延長根系對養分的吸收期和葉片功能期,保證了小麥正常灌漿和成熟。
2.5增加糧食產量,促進農民增收
2010年冬春澤州縣小麥遭受嚴重干旱,大部分地塊小麥產量明顯降低。而柳口鎮東下村小麥秸稈還田示范點小麥產量比沒有還田的地塊增產83kg/0.067hm2,該村秸稈還田總面積57.6hm2,小麥價格按2元/kg計,每0.067hm2增收166元,總增收14.27萬元,僅此一項全村360戶戶均增收397元。柳口鎮東下村小麥秸稈還田產量對照見表2。
2.6減少降雨徑流,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塵暴
連續幾年實施秸稈還田的地塊,地表土壤尤如一層腐熟的碎秸稈,雨水很快就能滲下去,可以減少地表徑流的形成,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土效果非常明顯。同時有利于防止季節性大風氣候和沙塵暴對土壤的破壞,保護生態環境。
3秸稈還田技術應用及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農民認識不高
實行秸稈還田不僅僅是耕作方式的改變,也是人的觀念的變革。現在從事農業的多是老年人,要讓他們把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精耕細作、地平如鏡的種地觀念變成秸稈還田后“亂糟糟”的樣子,無疑是很困難的。而且他們總認為秸稈還田后麥田的水肥溫度雖然得到了改善,但也適宜了病蟲雜草的滋生。另外,還有一部分在外打工的農民,他們對土地質量好壞不重視,根本就沒有提高土地質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