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企業文化論文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是面向企業,應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課程建設更應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將企業文化主動融入高職教學全過程,通過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更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的目標。具體是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或訓練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企業、認知社會,結合自身目標和條件,以便更好地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高職課程教學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主動讓學生融入社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堅持“以生為本”,做到“三貼近”,即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企業。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學生的民生問題,有的放矢,不斷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一、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教學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要全方位、深層次地推進產、學、研結合,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要把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高職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利用校企結合的潛在優勢,融入優秀企業的企業文化,不僅是創新高職德育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更是高職課程教學發展的必然??梢酝ㄟ^校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第一,企業文化融入高職課程教學,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方向。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崗位型人才為己任。企業文化就是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全體員工所認同和信守的帶有本企業特點的使命、精神、價值觀和管理制度的總和。目前的課程教學,理論多實踐少,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規范的簡單灌輸和行為約束,不善于回答學生應關注生存問題而產生的各種迷惑和疑慮。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成長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轉型時期,隨著我國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很大影響,他們不僅關注國家的發展壯大,也關注自己的成長、成才。所以,對高職教育工作者來說,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應注意將企業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將教學向企業延伸,圍繞企業文化的營造和提升開展教學活動。
第二,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面向行業的,作為企業文化所倡導的企業精神則成為企業的靈魂。在教學過程中,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應主動適應企業的要求,將企業精神進一步具體化,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跟企業所倡導的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結合起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著力培養學生敬業精神、誠信品質和強烈的責任意識,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順應企業發展,培養出適合企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第三,企業文化融入高職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綜合素質?,F在企業選擇人才,不僅看重的是學生的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更看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即更看重學生個人基本素質、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來說,要充分理解和認識企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察,培養學生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職業意識,團隊協作職業能力,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品質等。
二、目前高職教學融入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
在高職教育界,對校企合作各地各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實踐,但總體而言,企業文化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滲透和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學校層面的校企合作比較多,專業方面的課程合作比較少。目前的校企合作多數是由學校或者職能部門與一些骨干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界定校企合作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而系部尤其是專業層面的比較少,特別是實質性的項目更為少見。
第二,校外教育就業層面的合作比較多,科技攻關、社會服務層面的課程比較少。也就是說,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內容主要是滿足學生頂崗實習或優先提供就業機會,功能相對比較單一,而真正合作開展人才培養、員工培訓的比較少,雙方有機結合開展研究和技術攻關的更少。
第三,學校提供的服務比較多,企業主動提供的服務比較少。目前的校企合作多半是學校出于評估考核,為學生就業等需求,主動找企業合作的多,學校有求企業的比較多,而真正互通有無、有機結合、合作共贏的比較少,甚至有些是老師或領導的情面簡單的協議合作,這些都與高職教育的辦學定位嚴重不符。
上述各種跡象表明,目前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還處于缺失狀態,而學生很希望提高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要將企業文化完全融入高職課程教學的全過程還需要一個漫長的不斷探索的過程,這也是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的必然要求。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課程建設問題,更是一種文化的融合過程??梢哉f課程建設和企業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反饋。
主要表現在:學校應該參照企業崗位任職要求,與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引入企業行業技術標準和國際通用的高技能人才職業資格標準,與企業共同開發專業課程與教學資源,實施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系統設計與實施生產性實訓環節,將教學活動與生產過程緊密結合,通過多種方式來建立“校中廠”、“廠中校”的辦學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高職教學融入企業文化的實現途徑
文化是指一個社會集團內部成員共同擁有的,通過學習得來的意識、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因此,高職院校與企業的文化互動,歸根到底就是一種職業文化的引入,其載體是校企合作,它是基于市場和社會需求為目標導向的職業院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方式。通過對目前我國高職教學在融入企業文化過程中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高職課程教學在融入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積極構建符合企業需求的課程文化體系。高職課程建設要以體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為基本出發點,這些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高職院校要把文化育人提升到自身發展的戰略高度,堅持以大學文化為主體,企業文化為主導,把握主體行業文化背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的指導作用,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目標,建立校企文化共建的框架結構,以實現大學校園文化與行業、企業等區域文化的有機結合;專業設置區分重點與非重點;校園文化要突出主體專業文化特征。從學校層面體現區域文化背景,系部、專業層面體現企業文化共性特征,專業班級方面體現企業文化背景個性或崗位文化特性,這些文化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課程教學,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