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在我校開展的“深化課程改革、構建高效生態(tài)課堂”的實踐研究活動中,我們政治教研組以教材和課堂研究為重點,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fā),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優(yōu)化的深度探究,總結出了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目標性”“高效性”的“可持續(xù)性”為特點,優(yōu)化課堂結構流程的“510”高中政治高效生態(tài)課堂模式,小結一下,與同仁們分享。
一、解讀
“510”高中政治高效生態(tài)課堂模式“,高效”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取得減負增效的效果。“生態(tài)”是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情境、多維的互動方式,提升每個學生的精神品質,追求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5”是指課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今日播報”5分鐘。旨在引導學生關心和關注時政,培養(yǎng)其觀察、分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10”是指課堂接下來的四個環(huán)節(jié)“預習交流、合作探究、成果展示、達標提升”各10分鐘。從獨學到對學再到群學,經(jīng)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高效顯出來。
二、操作
5分鐘的“今日播報”,由學生自主整理近兩天的新聞,內容涉及經(jīng)濟、政治、政黨、民生,國內、國際等;獲取的途徑有網(wǎng)絡、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形式分簡訊、專題、評論等,目的是創(chuàng)設時政情境,激發(fā)學生關注社會、回歸生活的興趣和情感。實踐證明,這是我們政治學科教學的一大特色,學生很喜歡這個環(huán)節(jié),走出文本看世界,拓寬眼界和知識面,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和焦點。特別是實驗班的學生在內容上精心選材,從形式上模仿央視的“新聞30分”,開展得有板有眼。有的學生在聽完諸如“天宮一號”“中國南海爭端”類的焦點后,還抑制不住地起立補充、辯論,氣氛熱烈之余,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情感教育不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說教。
10分鐘的“預習交流”,由生活回歸課堂,由新聞轉向文本。學生通過交流課前預習情況,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知識點。通過預習留疑,集中歸納出預習中的疑點、盲點、困惑點和學生認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點等。事實上,學生留疑問題有的是追根溯源,有的是輻射探究,有的是從理論和實際的一致性和差異性中提出問題,質疑的質量較高。比如,關于房價問題的質疑:“影響房價上升有成本因素、供求因素,還有哪些影響因素?”“大中城市房價下調僅僅是政府宏觀調控的結果嗎?”“對房價實施宏觀調控,除實施限購令的行政手段、房貸加息的經(jīng)濟手段,有沒有法律手段?”等。此時,要求教師迅速捕捉重點問題,板書重要的矛盾沖突,便于引發(fā)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合作探究。
10分鐘的“合作探究”,學生結合自己的預習留疑,在組內生生互動、互助學習、合作探究。每個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開展對學、群學。在組內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相互取長補短、答疑解難,在交流中,相互支持、配合和反思,不斷豐富和修正自己的認識,在討論和辨析中獲得真知灼見。這個過程中,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協(xié)同互助的精神。
10分鐘的“成果展示”,由各小組的中心發(fā)言人,代表本組成員發(fā)表重大見解以及對焦點矛盾沖突解決所形成的結論,與其他同學交流、共享。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重點強調和難點突破。此時的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針對各小組發(fā)言的關鍵處,加以點撥引導,發(fā)揮組織和調控作用。對重點知識迅速進行整合,并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預案,進行歸納概括。用幾句畫龍點睛的語言,理清概念,闡明道理,把零碎知識系統(tǒng)化,幫助學生建立樹型知識的結構圖。
10分鐘的“達標提升”,隨堂鞏固和反饋學習內容,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促進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超越,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達標訓練題,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固不可少。其實,高中政治課堂,更要教會學生做人、學會合作、學會思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踐行,在踐行中體驗,在體驗中發(fā)展。
整個課堂操作流程,打破了教育的單向傳授形式和學生學習天性受壓抑的沉悶氛圍,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在靈動與鮮活的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享成果。正如葉瀾教授所說:新的課堂需要我們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xiàn)出來的各種信息,推動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動態(tài)生成,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目標。”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學生只有對思想政治課定位在源于生活回歸書本、運用理論解讀生活的基點上,產(chǎn)生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完成學習目標。
三、策略
1.多維互動
高效生態(tài)課堂的實質是從教師帶著文本走向學生,變?yōu)榻處煄е鴮W生走向文本、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的轉變。心理學家把發(fā)現(xiàn)疑難看成是“思維的路標”,學生課前預習,是疑問產(chǎn)生的土壤、質疑的基礎,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明理解疑,不僅可以達成知識目標,還可以體會成功的喜悅。教師針對學生的質疑,認真分析、挖掘疑源,巧施良策因勢利導,教學相長,同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課堂形成一個多層次的信息交流平臺,知識在動態(tài)中生成。如在教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要求學生不看書,不受課本束縛,而是談自己的消費觀,結果大家暢所欲言,在談話式的教學中學生明白了自己不成熟的消費行為和觀念,從而樹立了科學的、理性的消費觀。
2.教學預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