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生物論文
第一篇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在于課的開始是否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所謂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師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科學地創設各類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索欲,穩定學生注意力,為成功課堂提供了保證。在此,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師要通盤考慮,依據教學目標,突出知識重點,又具有濃郁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生物學科學性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忌全程說教。通過準確、巧妙、生動形象、富有趣味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原理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思維活躍,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分析近三年的生物高考試題案例中,我們發現2011年遺傳題目中遺傳分子的內容比重有所增加。以《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基因的表達》一課的問題情境設計教學模式做簡單介紹。這部分知識雖然內容較少,但理解起來卻有一定難度。課題是本部分教學內容的概括和提升,又是新知識的鋪墊,近幾年的高考中經常涉及此類題目,教學這部分內容要充分設計問題情境,強化知識鞏固。課的開始以遺傳信息的表達作為切入點,通過出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線狀排列圖,創設問題:我們看到RNA分子圖式代表的是什么?
遺傳信息是如何實現的?創設出一種和諧探究的課堂情境,創造一種自我求知的濃郁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探究,使問題與情境和諧統一、相輔相成。在學生思考、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提示材料,理解知識要點,突破教學難點。從問題情境入手,將每一個知識點分解為許多具有一定探究梯度的小問題,使整節課以問題串的形式,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運用“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內化新知、融會貫通的層次教學,達到新舊知識的融合。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過程
發散思維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創造性思維,是有效完成生物知識學習的重要依靠。巧妙運用問題情境,借助富有情趣、有探究價值的層次性問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探究問題,優化了課堂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全面而系統地理解了所學的知識內容,形成知識體系,激發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內化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感,促進高中學生生物素質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三、總結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拓展了思維空間,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完善了學生知識構建的過程。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將課堂還給學生,有效運用“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在科學氛圍濃郁的高中生物學習中,創造更廣闊、更自由的思維發展空間。
作者:王國霞 單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杜澤中學
第二篇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其主體意識
作為課程學習的最佳導師,興趣的培養是高效生物課堂得以實現的首要任務。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就在于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并能夠進行獨立的學習思考。所以,生物教師應該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后,以配合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如,筆者在“生殖類型”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就使用了疑點設置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當中所見到的一些簡單現象其實大多數都與生物科學有關,筆者就列舉了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如:“為什么像蘋果、梨子或桃子一類的水果,直接將它們的核種植時卻不能長出果苗?那這些果苗的繁殖又是靠怎樣的技術完成的呢?……”這些常見的生活現象更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得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解決自己的疑惑。
類似上述這樣的教學實例不勝枚舉,而筆者通過親身的教學實踐證明,不管用什么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其最終結果都能夠使得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有所提高。所以,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一定要以興趣培養為教學重點,設計多種教學方案來加強學生主體地位的基本意識。
二、教學目標的三維定位
針對目標不明確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三維定位的目標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確立、學習狀態調查和教學實踐總結是教學目標三維定位的重要前提,有了以上條件的約束,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能更加精準。如,在教授遺傳病的主要類型和遺傳咨詢時,筆者就將教學目標設定為讓學生掌握遺傳規律、知道如何預防遺傳病并對其社會危害的嚴重性有所了解。具體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1)近親結婚危害的介紹,弄清婚檢、產檢的過程和意義,進而對遺傳知識有所了解;(2)通過情境創設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討論,并對章節內容進行預讀;(3)對遺傳病現象的情感態度進行規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教學目標的三維制定,高中生物課程能夠在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上更加貼近實際,并且讓學生的整體素養都得以提升。
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激活課堂氛圍
新課標所提倡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要樹立以合作、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利用課堂氣氛的烘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過引導教學來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想,在質疑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并使其學習能力得以提升。如,很多學生對于細胞分裂的分裂期的規律總是模糊不清,在碰到相關試題時不能依據考題提供的圖片來分辨出細胞處于分裂期的哪個階段。于是筆者就采取了課堂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說說自己是如何對這些規律進行記憶的。
最后,筆者進行了大致的歸納,編排成了幾句順口溜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1)前期:仁膜消失兩體現(核仁核膜消失,染色體紡錘體出現);(2)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染色體的形狀和數目穩定清晰,著絲點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點裂數加均兩極(染色體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分裂的染色體平均向細胞兩極移動);(4)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現,又開始一個新的細胞周期)。這樣的課堂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得教學效率有所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四、總結
綜上所述,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生物科學知識是高中階段生物課程開展的根本目的,與此同時,拓展學生生物知識的儲備容量,并對生物實驗有系統、科學的認識且能夠有所掌握是促進高中生探究能力提高的一種教學手段。筆者先從高中生物現存的一些教學問題分析開始,再提出一些對高效課堂的構建有所幫助的個人意見,借該文章為各位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參考。同時,表達自己對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構建的美好愿望。
作者:石鵬匯 單位:陜西省麟游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