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史相關
摘 要:文化遺產是人類世世代代的創造和積累,積淀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杰出貢獻。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已經是國際上達成的共識,我國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本文從工作經驗著手,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與保護作為案例,研究分析目前我們在文化遺產保護所面臨的問題、取得的成果,試圖解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機制體制問題,共同擔負保護文化遺產的時代責任。
關鍵詞:文化遺產;浦東新區;文物保護;發展
一、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
1、文化遺產的概念闡述
文化是一定的歷史階段、一定的地域環境、一定的人類種群的一種生存狀態、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反映。文化是一條歷史長河,從遠古流到現在,從現在還要流向未來。文化發展盡管千變萬化,但是作為特定的文化,總保留著祖先的基因。
文化遺產是人類世世代代的創造和積累,積淀著各個歷史時期的杰出貢獻。人類社會的發展建立在對過去文化、智慧的繼承和總結之上,通過文化遺產,人們才能夠認識自己從何處來,認識祖先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由此更加清晰地了解人類的追求,明確我們如何走向明天,走向未來。 1(1)
本文“文化遺產”主要是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概念,等同于我國的“文物”概念。它包括可移動文物與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可移動文物指器物、典籍、手稿、藝術品、化石等。不可移動文物指古文化遺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壁畫、國家指定保護的紀念性建筑、近現代代表性建筑歷史遺址,以及周圍環境。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浦東地區的不可移動文物。
研究文化遺產,就是研究人的生存狀態,研究人的過去和未來。浦東新區地面文物的保護與統籌發展,對于弘揚浦東地區的文脈,培育浦東精神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保持浦東地區的文物特色,都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保護文化遺產是歷史賦予當今社會的崇高責任,也是時代賦予文保工作者的責任,是實現人類文明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于人類的千秋功業。 2(2)
二、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近年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理念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問題也進入了國際視野。不可否認,在管理理念、科研水平以及對自身文化價值的發掘上,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不少差距。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將相關概念引入,并逐步掀起一股“遺產熱”,使文化遺產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同時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劇,城鄉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也促使建筑學、考古學、規劃學等學科的學者將研究方向調整到文化遺產,以便共同應對新的變化和挑戰。在這種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教育悄然發生變化。
首先,文化遺產的保護不是一項簡單的、短暫性的建設和經濟行為,而是一項高層次的長久性的文化活動。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指出:必須嚴格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在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前提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要堅持真實性和完整性原則,對文化遺產的維修要堅持可讀性、可識別性和可逆性原則。
我們理解,之所以現在的文化遺產保護遭遇難題,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是重商輕文的觀念在作怪,這里不僅有利益驅動,人們過分看重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更有大量的急功近利的過度開發,從而使遺產原本濃厚的文化氣息被忽略,從而不可挽回地造成文化傳承鏈條的失真和斷裂。
文化遺產有其經濟價值,由文化遺產而引起的旅游產業,可謂是其生命力的佐證。文化遺產所在地利用文化旅游發展帶動經濟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導致近幾年來申遺的功利性原因之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多城市意識到文化遺產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各地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熱情高漲的同時,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申報也抱有巨大的熱情。雖然在《條例》中對名城的條件作了嚴格的規定,但城市政府仍然提出申報,愿意承擔保護的責任。當然其中也不排除個別有利用名城搭臺,只為經濟唱戲的想法,但還是應該因勢利導,宣傳正確的保護理念,提出正確的保護方法,引導到積極正確的方向。現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111個,可以說大部分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已經囊括其中。
在新的名城申報中,他們以新的保護觀念,深入研究城市文化遺存,認識它們的價值,從而擴大保護的要素,如工業遺產、近現代建筑遺產、鄉土建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它們豐富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內容,提升了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為申報成功創造了條件。
利用名人故居建立的博物館是全國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也是文化遺產的保護的重要宣傳機構,博物館通過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展覽,為觀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將文化遺產列入文物保護單位或者收藏進博物館,并不是保護工作的終極目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根本目的,在于“子子孫孫永葆用”。重視保護與利用的結合,就要挖掘文化遺產潛在的文化內涵,經濟價值和對城市發展的積極意義,使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社會生活,發揮起更大作用。
其次,文化遺產保護缺乏完善的體制制度保障。
誠如單霽翔所言,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文化遺產保護的瓶頸問題。政府財力遠遠不能滿足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目前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投入量相對較少,應當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3(3)當然,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人才、技術比資金更為重要。
目前上海地區主要集中在復旦大學文博系、復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從事博物館及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單位和部門,對此并沒有足夠的意識,因而其實踐性不強,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文博專業人才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文化遺產屬于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部門管理,由于體制所限,很難劃歸到文化或者文物部門統一管理,管理部門各自為政,保護標準各行其是,不利于遺產的長效保護,這種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格局,難以形成文化遺產保護的合力。聯席會議制度是近年來我國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項制度創新,是政府依法行政、民主觀和民主監督的一種重要形式。有鑒于此,在各級政府層面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十分必要。在遺產保護管理協調溝通機制建設上,可以考慮的另外一個方案是:建立文物信息管理系統。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