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湛江關區(湛江、茂名兩市)是我國熱帶、亞熱帶水果的主要出口關區之一。 本文通過介紹湛江關區出口水果基本情況,分析湛江關區出口水果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促進湛江關區出口水果產業發展的主要措施和建議,為出口企業和業務部門做大做強出口水果產業提供參考。
袁俊杰; 陳文; 李冠斯; 魏霜; 馬新華; 龍陽; 李志勇, 質量安全與檢驗檢測 發表時間:2020-12-20
關鍵詞 湛江;水果;出口;對策研究
1 前言
湛江、茂名兩市地處南亞熱帶地區,自然條件優越,是熱帶、亞熱帶水果的主產區,水果品種多、種植面積廣、產量大。 據農業部門統計,2018 年兩市水果種植面積約 517 萬畝,總產量約 569 萬噸,品種主要有荔枝、龍眼、菠蘿、香蕉、紅橙、火龍果、芒果、三華李等,水果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兩市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為了進一步將湛江關區水果產業做大做強,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和脫貧攻堅,本文通過對湛江關區出口水果產業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擴大湛江關區水果出口的措施和建議,旨在促進地方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2 湛江關區水果出口基本情況
目前湛江關區注冊登記的出口水果果園有 27 家,水果加工企業 5 家,出口以荔枝、龍眼和菠蘿為主,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2018 年湛江關區檢疫出口水果 100 批,2 528 t,371.6 萬美元,重量和貨值同比下降 15.7%和 10.4%,具體出口情況詳見表 1。
3 湛江關區出口水果產業發展情況
3.1 荔枝產業發展情況
湛江關區荔枝種植面積約 164 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總產量約 65 萬噸,主要有三月紅、妃子笑、白糖罌、桂味、黑葉、白臘、雞嘴荔、淮技、糯米糍等 20 多個品種,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有桂味、雞嘴荔、三月紅等優質品種。荔枝主要以鮮荔枝銷售為主,加工產品不超過 10%,其主要為干制產品、罐頭、果汁果酒。 荔枝出口品種以妃子笑和黑葉為主,出口國家為美國、加拿大和阿聯酋等,近 10 年來湛江關區出口荔枝均檢驗合格,無國外退貨情況。
3.2 龍眼產業發展情況
湛江關區龍眼種植面積約 93 萬畝,年產量約 50 萬噸,為全國最大的龍眼生產基地,主要品種有儲良廣眼、石硤等,其中儲良廣眼以果大、肉厚、甜脆、風味獨特而聞名海內外。關區龍眼與荔枝情況類似,主要以鮮龍眼銷售為主,加工產品不超過 10%,主要在上市后期價格走低后,烘焙加工成龍眼干,或者制成龍眼罐頭,現代食品行業中廣泛采用的升華干燥、有效成分提取、果汁濃縮及干酒發酵等高新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與推廣。 龍眼近幾年的出口國家均為美國,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主要由于越南、泰國龍眼憑借比中國龍眼上市早、價格低、供貨時間長等優勢搶先占據國際市場,造成中國龍眼競爭力下降,國際市場逐步萎縮。
3.3 菠蘿產業發展情況
湛江關區菠蘿種植面積約 51 萬畝,占全國種植總面積的 50%左右,年產量約 80 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 50%,主要分布在徐聞縣、雷州市等市縣,目前已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關區菠蘿主要以加工銷售為主,據農業部門反饋,關區現有菠蘿加工廠約 40 家,年加工鮮果約 10 萬噸。 其中,出口型企業 8 家,主要加工菠蘿罐頭、菠蘿汁及果脯,每年約有 2 萬噸菠蘿罐頭(高峰時期約 6 萬噸)和約 1 400 t 菠蘿濃縮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此外,鮮菠蘿出口量較小,最多年份不超過 3 000 t,只是關區菠蘿產銷量的零頭,出口國家主要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伊朗等經濟欠發達國家。
4 湛江關區出口水果產業存在主要問題
近幾年, 湛江關區水果出口品種及出口量雖然保持穩定,但是隨著人工成本上升、產業模式落后及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等因素的影響,出口水果產業正受到嚴峻挑戰,經濟效益正在逐步萎縮。
4.1 水果出口結構不合理
關區荔枝、龍眼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和阿聯酋等國家,但是出口結構不合理,出口市場高度集中,主要以美國為主,占出口總量的 80%以上,一旦美國市場發生波動,將會嚴重影響湛江關區荔枝、龍眼出口。 以 2019 年出口荔枝為例,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為減少貿易風險,出口商紛紛減少荔枝出口,實際出口量比預計下降近三分之一。
4.2 上市期過于集中
關區荔枝、龍眼都屬于夏季成熟的品種,目前栽培技術基本無“錯峰上市”的條件,因而水果出口主要集中在 5~8 月(其中荔枝一般集中在 5~6 月,龍眼為 7~8 月)。 而集中上市的弊端是不能像其他水果(如蘋果、雪梨等)那樣,更穩步有序地散發售出,這也成為荔枝、龍眼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4.3 競爭優勢明顯不足
(1)目前關區水果種植主要以一家一戶種植方式為主,農民和企業對農藥殘留問題重視程度不高,生產方式主要靠“化肥當家,農藥護航模式”,長此以往會造成土地板結,抗力下降,導致病蟲害問題和安全風險問題日益嚴重,果品質量不斷下降。 (2)生產成本高,價格缺乏優勢。近年來,國內人工、原材料等成本不斷上漲,同時受上市時間、熱帶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關區熱帶水果與東盟國家相同水果產品相比,生產成本較高,價格競爭劣勢明顯。(3)企業規模小,品牌意識不強。關區出口水果的經營模式仍多為小規模的家庭經營方式,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產品附加值低,缺乏標準化和規范化的生產、管理,在國際上還沒有知名品牌產品。 大部分出口企業還沒有建立生產、加工、儲運、營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沒有形成有效的國際營銷、市場開拓能力和品牌效應,只能作為出口鏈條中的生產加工環節,缺乏市場風險控制能力[1]。
4.4 貯藏保鮮體系不完善
水果保鮮貯運技術是技術性難題,作為時鮮水果,荔枝、龍眼在常溫下保鮮期較短,貯藏及長途運輸都需要低溫冷鏈條件,然而貯藏所需保鮮冷庫建設成本較高,一般果農及小微企業無法負擔,因此現階段主要仍沿用以前的冰水預冷+保鮮劑的保鮮方法。以出口荔枝為例,目前的保鮮技術僅支持皮厚肉多的黑葉、妃子笑等品種進行長途運輸,對于皮薄味甜、品質更佳的桂味、白糖罌等品種的長途保鮮技術仍不成熟,保鮮效果不穩定,貯藏保鮮體系還不完善。
4.5 深加工產業嚴重滯后
荔枝、龍眼的可加工產品較多,除制成干品外,還可釀醋、制酒等[2],但是關區目前的荔枝、龍眼主要以鮮果形式銷售,加工產品占比不足 10%,產品只有熱烘干果及糖水罐頭等普通品種,深加工企業較少,加工種類不多,在荔枝、龍眼大規模上市季節,往往陷入與周邊地區同類產品的價格戰中,果農損失慘重,滯銷、豐產不豐收現象重復出現。
4.6 技術貿易壁壘日趨嚴重
湛江關區水果頻遭主要進口國的技術貿易壁壘,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主要是國外制定了苛刻的檢驗檢疫要求,出口風險較高。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湛江關區的熱帶及亞熱帶水果進入日本市場[3]。 近兩年,由于中美經貿摩擦問題,美方以檢出未知存活的幼蟲為由,加大對我國輸美荔枝的查驗力度,延長在港扣押時間,這嚴重影響了我國輸美荔枝的品質。
5 促進湛江關區水果發展的主要措施
5.1 制訂長期發展規劃,打造地方品牌
湛江關區水果產業應從生產、科研、加工、儲運、消費等環節制訂長期發展規劃, 地方政府從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積極培育一批具有一定效益的名優水果特色品牌[4],提高產品附加值,使兩地水果實現“季節生產、常年消費,本地生產、全球消費”。
5.2 發展水果深加工項目,提高經濟效益
針對荔枝、龍眼采收季節集中、儲藏時間短、保鮮難度大等情況,大力扶持荔枝、龍眼深加工企業發展,在政策方面給予優惠,鼓勵企業加強對荔枝、龍眼的深加工技術研究,大幅度提升其附加價值,避免市場上鮮果過剩造成的積壓浪費, 同時也可以延長荔枝、龍眼的銷售期,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5.3 調整品種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力發展優良品種(如妃子笑、桂味、雞嘴等),通過高接換種、間伐改造和回縮修剪等栽培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逐步調整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提升產品品質,延長產期和上市期,增加產業效益。對于菠蘿生產上市高峰期集中于清明前后,收獲期過于集中,價格波動較大等問題,建議推廣應用遮陽網遮光的設施栽培技術,引進菠蘿新品種,促進湛江菠蘿品種更新換代,調整菠蘿種植的收獲期,實現一年四季種植,一年四季有果上市。
5.4 加大扶持力度,規范出口水果企業管理
目前關區水果種植主要以一家一戶種植方式為主,管理不規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水果的出口。地方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海關和行業協會應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將眾多小企業、小農戶聯合起來,采用相同的標準管理,實現水果出口力量整合,將“公司+農戶”的數量型生產模式轉變成“公司+基地”的質量型生產模式,大力發展有機果品產業,進一步提高關區水果出口整體實力[5]。
5.5 加強科研能力建設,降低出口水果風險
結合關區出口水果實際,加強科研制標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海關技術力量,積極支持地方水果出口。積極參加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活動,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修訂工作,使其考慮并體現我國利益。積極開展果園有害生物監控標準體系研究,建立科學的、覆蓋范圍廣的有害生物監控體系,提升有害生物監控水平。深入開展采收后藥劑處理、輻照、保鮮、熏蒸等除害處理技術研究,改變現有水果加工模式,降低加工成本和出口風險。
5.6 加強對外交流,積極應對國外貿易壁壘
利用雙邊磋商機制,加強對外交流與交涉,打破不合理技術貿易壁壘,加大企業對外推薦力度,幫助水果行業開拓國際市場[6]。 鼓勵企業和行業協會參與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對外磋商活動, 提高企業應對技術壁壘風險能力[7]。 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基礎上,加強與國外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與談判,使由于病蟲害等原因未能實現出口的優勢水果,通過開展風險分析、雙邊技術合作提出降低風險的管理措施,實現果品解禁出口,拓寬我國水果出口渠道。針對國外過分苛刻技術壁壘,充分利用 WTO 提供的有利條件,以及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地位,爭取公平的合法權益[8]。 與貿易國家的相關部門建立不同層級的協商溝通機制,就國家合作重大問題進行溝通與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檢驗檢疫問題[9]。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