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廣西長豇豆設施栽培的設施要求、整地施肥、播種、苗期管理、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環節的研究與技術總結,形成一套廣西長豇豆設施栽培技術,為長豇豆的高效安全生產提供技術保障。
本文源自張朝明; 趙坤; 唐勝; 周生茂, 北方園藝 發表時間:2021-07-15
關鍵詞:廣西;豇豆;設施;栽培
豇 豆(Vignaunguiculata),又 稱 長 豆、豆 角等,以嫩莢供食用[1]。豇豆是我國 重 要 蔬 菜 種 類之一,其鮮豆莢含有豐富的營養,在干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約占2.7%,糖 類 約 占4.7%,還 含 有 豐 富的胡蘿卜素 和 維 生 素 B、維 生 素 C 等,是 營 養 較高的蔬菜品種之一[2]。廣西豇豆年種植面積超過3萬hm2,是廣西南菜北運、西菜東運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3]。在廣西,長豇豆設施 栽 培 具 有 春 提早和秋延后生產及商品質量高等優點;可是廣西現有長豇豆設施栽培技術良莠不齊,長豇豆設施栽培可減少作物生長受氣候、季節等制約,通過人為創造調節環境條件,使長豇豆能正常進行整個生命周期,同時實現反季節生產,可有效解決冬季和夏秋蔬菜種植的問題[4];設施蔬菜產業的發展,調節蔬菜上市時間,提高蔬菜生產產量,對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產品質量以及保障人們的蔬菜安 全 有 重 要 意 義[5-6]。為 此,開 展 了 設 施 要求、整地施肥、播種、苗期管理、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生產關鍵環節的技術研究及技術總結,形成一套適合廣西長豇豆設施栽培技術規程,為長豇豆設施栽培發展提供技術參考依據。現將廣西長豇豆設施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設施要求
選擇坐北朝南、開闊通風、地 勢 高 且 平 坦、排灌方便、土層有機質豐富和通透性好且2年以上未栽培過豆科作物的地塊,土壤pH5.5~6.5為宜。設施以鋼架為主體結構,兩端入土40~50cm。設施長3000~3500cm,寬600~650cm,高330~350cm。設施兩端留門,門內側包裹防蟲網;設施兩側內蓋120~160cm 防蟲網,外層覆蓋無滴膜,兩側的棚膜能夠卷起。設施建造好后,應在播種前15d進行消毒,設施每立方米用硫磺5g、木屑10g混勻,放在容器內燃燒,密閉熏煙24h。
2 整地施肥
肥料使用應符合 NY/T496的規定。于定植前10d結合細 耙 精 耕 施 足 基 肥,每667m2 施 用經無害化處理的腐熟有機肥1500~2500kg、復合肥(N:P2O5:K2O=15:15:15)20~30kg、鈣鎂磷肥10~15kg(有效磷 P2O5≥12%)、硫酸鉀10~15kg(K2O≥50%,S≥18%)。深翻土壤30~40cm,肥土充分混勻,打碎混勻后土地平整起壟。畦寬120~130cm、溝寬30~40cm,畦高15~20cm。然 后 鋪 設 滴 灌 帶,覆 蓋 銀 灰 雙 色地膜[7]。
3 播種
3.1 種子選擇
根據消費市場需求選擇生長旺盛、耐寒耐熱、抗病性強、耐貯運、豐產、商品性狀優良的品種[8]。種子質量應符合 NY2619的規定。
3.2 播種期
廣西南 部 地 區 春 茬 宜 在 1月 下 旬 至 2 月 上旬,秋茬宜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廣西中部地區春茬宜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茬宜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廣西北部地區春茬宜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茬宜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3.3 播種
播種前先曬種1~2h,并用種子質量0.3%~0.5%的50% 多 菌 靈 可 濕 性 粉 劑 或 50% 福 美 雙可濕性粉劑 拌 種 消 毒。種 子 直 播,雙 行 種 植,每667m2用種量1.25~1.75kg;行距60~80cm,株距 25~30cm,于 畦 面 開 穴,每 穴 播 種 2~4粒[9],播種深度為0.5~1.0cm,播 種 后 覆 蓋 壤土,覆土后淋足水。
4 苗期管理
4.1 查苗補缺
春茬播種后4~7d,豇豆幼苗出土,若發現有缺苗,應及時在植株長至兩葉一心前進行補苗;秋茬需做好設施內的降溫工作,在設施頂部覆蓋可移動的遮光率為75%~90%遮陽網,當豇豆生長的后期設施通透性減弱時,可根據實際情況撤去設施外無滴膜。
4.2 壯苗要求
每穴需保留1~3株葉色綠、葉片厚、子葉完整、節間短、莖粗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的幼苗。
5 栽培管理
5.1 水分管理
苗期需控制澆水量,一般不需要淋水,若畦面過于干旱使幼苗發生輕度萎蔫,春季選擇晴天中午滴 灌 淋 水 1 次,夏秋季選擇下午或傍晚淋水1次,水溫不能與設施內溫度相差過大,補種的苗應在3~4d后淋1次緩苗水。
初莢期 在 植 株 第1花 穗 開 花 時 滴 灌 淋 1 次水,植株主蔓上60%~80%花穗開花時,再淋1次水;盛莢期植株需大量水分,要加大澆水量,保持土壤濕潤,一般每隔3~5d滴 灌 淋1次 水,通 過多淋少水使 土 壤 中 的 最 大 含 水 量 保 持 在60%~80%。
5.2 追肥
開花初期每10~15d滴灌淋施中量元素水溶肥(Ca+Mg≥10%,B+Zn+Fe+Mn+Mo≥ 1.2%)3~5kg· (667m2)-1,共 淋 施 2~3 次;結 莢 初 期 每 7~10d 滴 灌 淋 施 水 溶 肥 (N: P2O5:K2O=23:23:23)5~6L·(667m2)-1,共淋施2~3次;結 莢 盛 期 每 7~10d滴 灌 淋 施水溶 肥 (N:P2O5 : K2O=23:23:23)8~10L·(667m2 )-1、硫 酸 鉀 (K2O ≥50%,S≥ 18%)5~8kg·(667m2)-1,共淋施2~3次。
5.3 整蔓
當苗長至約30~50cm 且抽蔓前,用2根豆籬斜插入土,交叉處綁橫桿固定,搭成“人”字架將豆蔓呈“S”形(逆 時 針)引 蔓 上 架[10],注 意 不 要 傷及莖葉。
植株開花以后,人工摘除首花下部所有側枝,減少營養消耗,植株首花以上各葉腋之間的花芽旁混生葉芽形成的混合芽,抹除葉芽,保留花芽,增加結莢部位,以促進植株開花結莢[11]。
第1次產量高峰期后,葉腋間新萌發的側枝,留1~3葉去心,當植株長至200~220cm 高度,節間約20節時,摘除植株頂端生長點,加快側枝養分吸收,以利開花結莢。
結莢盛期植株底部若出現枝葉 過于密閉,導致光照通透性降低,應及時去除植株底部20~40cm 的病葉、枯 葉、老 葉,去 除 時 需 要 和 植 株 落花一起移除,不能放置于畦間。
5.4 壓苗
用18.7%的丙環·嘧菌酯600~8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唑乳油800~1000倍 液 視 植 株生長情況進行噴霧,一般豇豆整個生長階段進行3~5次 噴 霧,第1次 在 植 株 高50~60cm 時 進行,第2次在植株高100~110cm 時進行,第3次在植株高150~160cm 時進行,第4次在植株高200~210cm 時進行。
6 病蟲害防治
6.1 農業防治
做好設施清理工作,清除雜 草,病 枝 落 葉,人工除去幼花花瓣;選用抗(耐)病品種,實行水旱輪作,培育適齡壯苗。
6.2 物理防治
用黃板誘 殺 蚜 蟲,用藍板誘殺薊馬,一 般 每180m2 懸掛黃板4~8塊誘殺蚜蟲、粉虱等[12],每180m2 懸掛藍板4~8塊誘殺薊 馬;覆 蓋 銀 灰 雙色地膜驅避蚜蟲,設施兩側及出入門口使用防蟲網覆蓋。
6.3 化學防治
病害防治見表1。蟲害防治見表2。
7 采收
一般開花后7~15d豇豆籽粒未明顯凸起時為采收適期,采摘時注意保護好花序中的花芽,不能連花柄一起采下。注意采收豆莢時候需要檢測合格且過農藥安全間隔期。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