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絲絞瓜作為泗縣的特色農產品,經課題組近3年的研究結論、技術人員的試驗結果和長期的種植經驗積累的總結,形成一套高效金絲絞瓜栽培和貯藏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品種選擇、播前處理、播種、定植、田間管理和貯藏,以促進金絲絞瓜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的種植和推廣。該栽培技術下種植的金絲絞瓜具有產量大、品質優和營養豐富等優點;該貯藏技術條件下貯存的金絲絞瓜具有腐敗率低、營養流失少和貯藏期長等優勢。該研究填補了國內在金絲絞瓜栽培和貯藏技術方面的不足和欠缺,改善金絲絞瓜的商品性,提高產量,延長貯藏期,促進農民增收,實現金絲絞瓜產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源自北方園藝,2020(19):169-173.《北方園藝》是由黑龍江省農科院主管、黑龍江省園藝學會和黑龍江省農科院主辦的以科學研究和技術普及相結合的園藝類綜合性科技期刊。創刊于1977年,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多年來已形成了自己的辦刊特色,受到全國農業科研、教學、生產第一線等科技人員和廣大讀者的熱情支持和歡迎,既是科技人員技術交流和發布佳篇新作的信息平臺,也是園藝種植戶的致富幫手和秘籍錦囊。
金絲絞瓜(CucurbitapepoL.subsp.pepo)又名四季攪瓜、金瓜,是西葫蘆的一個變種。其狀如香瓜,皮色金黃,籽如南瓜。瓜絲天然成絲似魚翅,故得名魚翅瓜[1,2,3]。金絲絞瓜營養豐富,含有普通瓜類沒有的葫蘆巴堿和丙醇二酸等物質,能調節人體代謝,具有減肥、抗癌、防癌的功效,譽有“綠色保健果蔬”之美稱[1]。我國金絲絞瓜種植地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蘇、山東、山海和安徽等省市[4],其中以安徽泗縣的金絲絞瓜最為著名,該地種植的金絲絞瓜產量大,品質優,因而金絲絞瓜也是泗縣地理標志產品之一。金絲絞瓜是蔬菜中的稀有蔬菜,主要在春季和秋季種植,單瓜質量2~4kg,出絲率高達60%,全縣常年栽培面積1000hm2以上[5]。金絲絞瓜皮質較硬,因此其可耐長途運輸,同時也耐貯藏,6月下旬采收,翌年1月出售,其果實品質仍保持良好,高效的種植和貯藏技術可實現金絲絞瓜在市場上的周年供應。
傳統的金絲絞瓜種植體系不完善,種植方法不詳細,病蟲害防治不全面,且使用藥劑毒性大,瓜農往往面臨著種植面積大,但絞瓜產量少、出絲率低、品質差等難題。同時金絲絞瓜的生長情況不同,后期貯藏條件不適宜,采收后2個月腐爛率嚴重時高達80%以上,這也是企業面臨的巨大難題。因此,為促進金絲絞瓜這一珍稀蔬菜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的種植,金絲絞瓜的高效栽培和貯藏技術的推廣對提高產品產量及品質、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極為重要,現將其高效的金絲絞瓜栽培、采收和貯藏技術闡述如下。
1、栽培技術
1.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1.1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高產、矮生無蔓、抗病性強且適合安徽泗縣種植的品種,如“拍砸改良雙抗金絲瓜”“拍砸抗病3號”“拍砸2號”等品種[5]。
1.1.2播前處理
曬種:播種前將無霉、飽滿的種子置于安全的地方,晾曬1~2d,但禁止在水泥地面上晾曬。
浸種:將種子放入50~60℃溫水中浸泡10min,再用20~30℃的溫水浸泡4h,用清水淘洗干凈,撈出后晾干種子,即可播種[5]。
1.2播種
1.2.1播期
露地栽培絞瓜的春季育苗時間為3月下旬,4月上旬后播種;秋季育苗時間為7月下旬,8月上旬后播種。而大棚種植絞瓜的春季育苗時間為2月下旬,3月上旬后播種;秋季育苗時間為8月下旬,9月上旬后播種。
1.2.2直播
直播需起壟,壟高30cm,壟距100cm,株距60~65cm,約15000穴·hm-2,每穴播種1~2粒。
1.2.3育苗移栽
育苗采用在穴盤中加入育苗基質,每穴播種1粒已發芽的種子,覆2.0cm基質。播種后,較適宜的出芽溫度為25~30℃[6],要遮陽和保濕,以提高出苗率,土地溫度高于12℃時即可將苗移栽到大田[7]。
種植采用起壟方式,壟間距離為1.00m,株距為0.65m,采用雙行種植模式[8],12000~15000株·hm-2,為縮短苗期,可采用“水穩苗”的方式進行定植。
1.3定植
1.3.1定植準備
定植前將土地深翻施肥,基施豬糞、雞糞、牛糞等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45t·hm-2,同時基施硫基45%的復方肥450~600kg·hm-2[5]。此外起壟可促使土壤營養集中,且有利于地膜覆蓋。因此,壟栽在整地施肥之后進行,有利于土壤與肥料混合均勻,更利于植株營養的吸收。起壟時壟高30cm,壟距100cm,株距65cm(或壟距120cm,株距60cm),栽植密度為12000~15000株·hm-2。壟距和間距較窄,則會導致金絲絞瓜之間相互影響較為嚴重,光合作用利用效率低,甚至侵染病害,導致產量較低;而壟距和間距較寬,種植土地大面積浪費,也會導致產量低。因此,合適的壟距和間距有利于增加金絲絞瓜的產量,且金絲絞瓜出絲率高,品質更優。
1.3.2合理定植
大棚絞瓜苗的生長期為20d,絞瓜幼苗移栽高度為8~12cm,待苗長至2葉1心時定植,定植多采用“水穩苗”的方式。即在挖好的穴內澆水,待水滲下去后立即把苗坨放入穴中,填土圍根,然后覆上3m厚的透明弓棚膜。定植后順溝澆大水,以滿足植株緩苗的需要[5]。
1.4田間管理
1.4.1整枝
種植前期需及時摘除側蔓,同時要保留雄花,便于后期授粉。中后期要及時摘除老黃葉及病殘葉,有利于植株透風透光,也可加快金絲絞瓜果實表面顏色由淺黃色至金黃色的轉變,確保其表皮木質化不被破壞[4]。
1.4.2水肥管理
當葉片增加至9~12片時,植株便進入結瓜期,在初瓜期可施1次氮肥,施尿素110~150kg·hm-2。根瓜開始膨大時,增施鉀肥或復合肥,用量均為150~300kg·hm-2。每次施肥均應適量澆水,且保證田間不能積水[9]。若出現葉小色深時,及時噴施0.5%尿素;出現葉薄色淺時,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5]。
1.4.3授粉
金絲絞瓜易發生花期不遇的問題,建議分期播種,以提供充足花粉。坐瓜期需人工授粉。雌、雄花開放當天,08:00—10:00將雄花摘下,集中雄花,掰去花瓣,露出雄蕊,將花粉輕輕涂抹到雌花柱頭上,1朵雄花可授2~3朵雌花,若雄花較多,可用1朵雄花為1朵雌花授粉。授粉后第3天摘去幼瓜前端萎蔫的雌花花冠,以免引起病害。
1.4.4放風和落風
露地栽培的金絲絞瓜不需要放風和落風,但大棚栽培的金絲絞瓜需要放風和落風;每天要有專人放風,放風孔的間距約為15m,放風孔高度約為30cm,具體放風的高度要根據氣候變化決定風孔的大小。放風時間以05:00—16:00為宜,放風結束后,兩側關閉風孔。
1.5病蟲害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當絞瓜苗在大棚中生長期約20d左右,待苗定植后,選擇高效低毒農藥預防種植期的病蟲害。
1.5.1病害
種植期主要的病害有病毒病、根腐病、蔓枯病、霜毒病和灰霉病。而大棚種植更需要嚴控溫度和濕度,合理通風,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能力,一旦發生病害,也需采取以下方法防治。
苗期病毒病、根腐病:采用2%寧南霉素1500mL·hm-2+10%吡蟲啉300g·hm-2+壓福星氨基酸450mL·hm-2混合防治。
分枝期蔓枯病:采用杜邦阿砣300mL·hm-2(22.5%啶氧菌酯)防治。
中后期防治:噴施72%杜邦克露1200~1500g·hm-2防治霜霉病,噴施50%撲海因450mL·hm-2防治灰霉病。
1.5.2蟲害
種植期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煙粉虱等,露地栽培可用藥劑拌種和張掛粘蟲板等誘殺害蟲,如用40%先正達福戈水分散顆粒60g·hm-2防治蚜蟲,用特富力150g·hm-2防治煙粉虱。而大棚栽培多采取防蟲網和張掛粘蟲板誘殺害蟲。
1.6草害防治
苗期噴施10%精喹禾靈1500mL·hm-2,以除去田間生長的雜草。
當自然條件合理,農戶可使用上述流程進行金絲絞瓜的高效栽培,當自然條件異常時或即使自然條件合理,農戶想實現種植利益最大化,則可采用高效的分段栽培方式:前期可先種植大棚絞瓜,大棚絞瓜移栽期過后,再種植露天絞瓜。
分段種植的優點首先是大棚育苗與露天育苗間隔約為38d,大棚的移栽期與露天的移栽期間隔約為13d,時間充足,人員及物資調動更加靈活;其次大棚絞瓜因種植時間早,其收獲時間早于露天種植,可充分分散集中種植、采收及貯藏帶來的問題;絞瓜易發生花期不遇的問題,且絞瓜花期雌花開花早于雄花,若統一種植,人工授粉時,易出現授粉周期時間過長的問題。若進行分段種植,因小弓棚絞瓜的種植早于露天地絞瓜,其花蕊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花期不遇帶來的風險;最后因小弓棚絞瓜種植時間早,其成熟期未趕上夏季高溫,其瓜的品質要優于露天種植,瓜絲顏色更加金黃,口感更加脆嫩,且比露天絞瓜更耐貯藏。相對于露天種植,大棚絞瓜的成本要高于露天絞瓜的種植。以下按照每公頃核算成本,大棚絞瓜的種植需要用的材料:長度3m的竹劈3300根,約3000元;弓棚膜15000m2,約4500元;與露天地種植成本相比,土地成本增加約7500元·hm-2。雖然大棚絞瓜種植比露天種植成本核算相對較高,但在種植時間、授粉時間和收獲時間上給予了足夠的時間進行工作安排,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統一種植帶來的風險。綜上所述,建議每個農場種植大棚金絲絞瓜20~35hm2。
2、貯藏技術
2.1采收
采前10d瓜園不得灌水,或雨后3~5d不能采收,當瓜皮呈黃色且堅硬時即可采收[9],大棚采摘期大約為6月初,露天絞瓜采摘期約為6月20日。絞瓜成熟后在距絞瓜3cm處用鐮刀斬斷瓜柄,同時不得使瓜柄脫落,以便于后期貯藏[10]。采收時要輕裝、輕運、輕卸,防止瓜皮受傷。隨后除去瓜表皮的泥土,并將有各種明顯傷害癥狀的金絲絞瓜、畸形瓜剔除;將采下的金絲絞瓜裝入周轉箱,放在樹蔭下或陰涼、通風的場所,嚴禁在陽光下曝曬。
2.2冷庫清理
絞瓜入庫前將冷庫里的雜物、腐敗瓜以及廢舊紙箱清理干凈;并且對庫房、周轉箱、工具等進行消毒、滅菌與清潔并及時進行通風換氣。將水箱中加滿水,加入洗衣粉攪勻后使用。按從上到下順序依次進行,先用噴槍潤濕,然后用鬃刷上下刷,霉漬刷下以后,再用高壓清洗機噴槍沖洗;最后沖洗地面,掃出地面積水。清理后使用煙熏消毒劑消毒,按庫容10~15g·m-3的用量燃燒硫磺密閉熏蒸24~48h后通風;或用20%過氧乙酸按庫容5~10mL·m-3的比例,放入容器內于電爐上加熱促使揮發熏蒸。消毒通風后,將金絲絞瓜放入冷庫貯藏。
2.3預冷
金絲絞瓜裝箱后,應盡快運送到預冷間或冷藏間,在24h內將迅速降溫至10~12℃。
2.4入庫
將預冷后包裝好的金絲絞瓜分批集中入庫,每日入庫量不得超過庫容量的25%。入庫時間宜安排在清晨或者夜晚外界氣溫低的時段,每間庫房入庫裝載的時間連續不超過5d。每間庫房裝載結束后,應在3d內將庫溫降低并穩定在(8.5±1.0)℃。
2.5貯藏
溫度為(8.5±1.0)℃、濕度為70%~75%的冷庫貯藏,金絲絞瓜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揮發、易腐蝕等物品同貯,上述冷藏條件,金絲絞瓜可以貯藏8個月以上,其品質最佳期在冷藏的1~6個月。
3、結論
該研究闡述了金絲絞瓜高效的栽培及貯藏技術,金絲絞瓜通過季節性生產和貯藏,可使生產效益達到最大化,也為金絲絞瓜實現周年供應提供了可能。種植方面主張瓜農采用分段栽培方式,即前期先種植大棚絞瓜,后期再種植露天絞瓜,可充分分散集中種植、采收及貯藏帶來的問題。該種植技術可達到優品質、高產量、高營養、色澤艷及口感佳的高效生產目標,進而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貯藏方面,貯藏溫度較低,絞瓜會發生冷害,主要表現為瓜皮表面出現水漬狀斑點、表皮組織變軟、發青且發霉;貯藏溫度較高,表皮會失水皺縮,瓜絲變軟、變粘且發酸,瓜絲品質變差;同時合適的貯藏溫度下,若貯藏環境濕度過高,金絲絞瓜易發霉,腐爛率高,絞瓜品質變差;貯藏濕度過低,金絲絞瓜水分散失快,口感變差。因此,應嚴格控制金絲絞瓜的貯藏條件,才可達到腐敗率低、貯藏期長、營養流失少、水分流失少及瓜絲保持脆爽的高效貯藏目標。該研究填補了國內在金絲絞瓜栽培和貯藏技術方面的不足和欠缺,為金絲絞瓜的栽培和貯藏提供了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成超.美國金絲絞瓜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04(5):39.
[2]郭成君.泗縣金絲絞瓜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48-49.
[3]熊建華,羅秋水,閔嗣璠,等.蜜本南瓜不同部位營養成分分析與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09,48(9):2239-2241.
[4]孟凡磊,陳泉生,馬榮飛,等.崇明金絲瓜常規條件下貯藏保鮮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3):160-162.
[5]莊小林.泗縣金絲絞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9(16):73-74.
[6]佚名.金絲瓜的栽培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13(3):39.
[7]苗付軍,付國,張紅艷,等.金絲瓜栽培管理[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5,18(8):45-47.
[8]殷成剛.特優蔬菜金絲瓜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6(6):85-90.
[9]張瑋.金絲瓜栽培技術[J].青海農技推廣,2019(1):37.
[10]彭堅.魚翅瓜栽培技術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3):65-6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