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當日7時45分,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發生6.6級地震。甘肅省隴南市禮縣城關鎮青林關壩村一處民房受地震影響部分倒塌。禮縣距離岷縣約180公里。
據甘肅省民政廳今天下午2點30分的統計,地震已造成56人死亡、412人受傷,14人失蹤。漳縣13個鄉鎮多數房屋出現裂縫,嚴重損毀房屋5600戶21000間,倒塌380戶1203間,移動、聯通信號不暢;岷縣中寨至小寨二級光纜中斷,固定電話和移動通信信號中斷,東山區5個鄉鎮大面積停電。
地震發生后,應甘肅省交通廳請求,駐扎在甘肅隴南市西和縣的武警交通八支隊十天項目部立即啟動搶險救災應急預案,并向支隊報告災情,支隊成立了軍政主官為總指揮,參謀長為組員的基指,同時指定駐甘肅片區蹲點的劉讓平副政委為前指總指揮,帶領60名官兵,攜帶10臺套大型專業救援設備,第一時間開赴災區,開展救援行動。
建筑工程抗震設計論文范文:
【摘要】:鋼結構梁柱節點受力復雜,是結構的薄弱環節,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以下內容將對鋼結構梁柱節點抗震設計進行分析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鋼結構,梁柱節點,抗震設計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以及鋼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便于安裝、工期短、輕質高強等特點,其在我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上海的金茂大廈、深圳地王大廈、深圳太平金融大廈等。在鋼結構抗震設計中,梁柱節點是需要著重考慮的組成部分,由于其受力復雜、施工繁雜,而一旦破壞則甚至能引起整個建筑結構的倒塌,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以下內容將對鋼結構梁柱節點抗震設計進行分析和探討,僅供參考。
2、鋼結構梁柱節點破壞分析
根據作者多年的實踐經驗,認為鋼結構梁柱節點破壞的形態主要有如下幾種:
第一,梁翼緣的應力不均勻分布引起的脆性破壞。鋼結構連接主要采用內隔板式、外隔板式和內外隔板式等3種方式,而在工程實際中普遍使用的是第3種連接,在大量的地震中,內外隔板式梁柱節點的脆性破壞都是從焊縫端部的焊趾開始。同時,試驗表明梁體的翼緣在靠近節點焊縫處的應力分布極其不均勻,在距離柱邊一個翼緣寬度以外,應力分布逐漸均勻。根據試驗繪制的翼緣應力分布圖,靠近焊縫處梁體中軸線處的應力小,邊緣的應力大;距離節點焊縫距離越遠應力分布越均勻。普通節點在梁端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應力分布圖也可以看出粱的翼緣的應力分布,既邊緣應力大,中間應力小。梁翼緣處出現這種應力分布情況,主要是由于梁腹板對翼緣的嵌固作用導致梁邊緣部位的應變小于中軸線的。在地震作用下,由于這種應力分布的不均勻性,梁將首先從邊緣進入塑性狀態。同時由于鋼材的應變硬化效應,在中軸線處梁翼緣達到屈服應力并剛剛形成塑性鉸或還沒有形成塑性鉸之前,邊緣處的應力可能已經達到『鋼材的極限強度或焊縫的破壞應力,產生裂紋。另外在梁腹板與柱連接處沒有豎向加勁肋,由于柱翼緣平面外的彎曲變形使得梁腹板承受的彎矩減小,引起梁翼緣應力增加。因此在塑性變形很小的情況下,節點就發生了破壞。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