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各級公路的快速發展和人們賞美意識的提高,混凝土的外觀質量越來越重要。在平常的檢查和管理中,業主、監理組、施工單位也十分重視,甚至因為品牌工程的需要將個別外觀稍差的構造物推倒重來。影響混凝土構造物外觀的因素一般有材料因素、機械因素、施工工藝、人為因素、環境等技術因素等。本文結合204國道改建工程為例探討混凝土外觀質量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人為因素,材料因素,機械因素,施工方法,環境
一、原材料對外觀質量的影響
混凝土構造物經常使用的原材料包括碎石、砂子、水泥和減水劑等。
1、砂石材料的質量
必須按照規范的要求指標控制砂石材料的粒徑、壓碎值、含泥量、針片狀含量等,并注意拌和場的場地硬化及其雨季排水,嚴禁污染原材料。受污染的砂石材料一旦與水泥拌合后,使混凝土的強度降低,使得混凝土的顏色不均勻,影響外觀。另外,要控制大骨料的用量。選定的料場一般不要變更,即使變更也要分別使用。
2、固定的水泥品種及其質量
水泥質量決定著混凝土的品質,如果水泥的細度太細,在空氣中的收縮就偏大,易導致表面裂紋的發生和增加。用不同種類的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品質差別較大,如礦渣類水泥混凝土則易泌水、離析,從而產生裂縫;火山灰類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差,不易成型。
礦料、水的總含堿量也影響外觀,含堿量偏大,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現白色堿痕,也就是常講的"泛堿"。
3、礦料級配
礦料級配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有較大影響,粗細集料的級配不良,易使混凝土表面色澤度不均。和易性差,大骨料一旦集中還易使混凝土表面有凹凸不平感甚至有麻面,蜂窩。施工單位一定要認真選料和試驗,既要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又要關注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4、減水劑品種與質量
減水劑的品種較多,應經過實驗或根據經驗選用,摻加的數量要經過實驗室的試驗,需要監理工程師批準。
二、機械因素:
拌合站生產混凝土時保證混凝土供料的及時性,以及料車的運輸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施工過程中往往就是料車和拌合站的不穩定性對澆筑混凝土有很大的影響。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如果料斗的下料高度超過2米的應使用串筒和滑槽,防止混凝土的離析。
三、施工工藝的影響
1、模板
模板的大小、組合方式、強度、新舊程度,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外觀。盡量使用大片的鋼模板,以免產生錯臺或"竹節"狀。普通木模強度低,易變形,導致混凝土構件平整度降低,一般不要采用。組合鋼模縫隙多,易漏漿;模板過舊,表面粗糙,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同時,不宜用廢機油做隔離劑,鋼模板上的防銹漆在拼裝前要徹底磨洗掉,以免澆注混凝土后出現紅色的、黃紅的斑跡。
要想有好的外觀質量,施工單位必須加大投入,采購和使用新的、大片的、剛度高的鋼摸板,并且注意整體的拼裝質量,以及可靠的牢固性、穩定性。混凝土澆注過程中還要專人檢查摸板的變形、穩固、安全等。
作為項目部更應注意檢查模板,做到不合格的模板堅決不于用,不能含糊、等待觀望。而且,要注意推廣使用大模板的經驗,甚至召開現場會進行強調,要知道一旦使用不合格的模板將影響整體外觀,施工單位要面臨著拆除、返工重做的損失。
2、預壓
需要預壓的支架,必須按規定進行預壓和觀測,以免施工過程中因澆注混凝土而增加重量,發生沉降變形,拆摸后才發現混凝土構件或漲摸或鼓肚等,影響外觀,嚴重者不僅影響外觀甚至影響橋下凈孔高度等。
3、保護層墊塊的影響
鋼筋混凝土構造物的鋼筋保護層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說來施工單位都十分重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鋼筋保護層的墊塊質量是五花八門的。有的用砂漿墊塊、有的用小石子混凝土墊塊、有的用鋼筋頭做墊塊、有的用塑料墊塊等等。
對使用砂漿墊塊、小石子混凝土墊塊、鋼筋頭墊塊的混凝土結構物,拆模后經常發現色澤不一甚至墊塊周圍有空洞,原因是這三種墊塊的質量本身就不高,砂漿墊塊的強度低于混凝土的強度;砂漿墊塊和小石子混凝土墊塊有時制作尺寸偏大(有的長度、寬度大于五個厘米)而且失水,澆筑混凝土后墊塊本身吸去了混凝土中的水份,導致墊塊周圍局部混凝土的外觀顏色明顯不一,從橋下或梁板側面看墊塊的痕跡明顯。個別工地用鋼筋頭做墊塊的,拆模后鋼筋頭墊塊遇水銹蝕,形成紅色的水線,也影響混凝土的外觀和質量。
鋼筋混凝土構造物的鋼筋保護層的墊塊的間隔距離、排列線型等也十分重要,尤其注意墊塊不要排列成一條直線,要呈梅花型布設且盡量少布設以起到支墊鋼筋保護層不小于設計為規則。應首先選用塑料"小板凳"式墊塊。
另外,在澆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全面沖洗模板內面,特別是混凝土構造物底板上的塵土和紙屑、草末等雜物。否則,將會影響混凝土的外觀質量。
4、混凝土拌和澆注的影響
混凝土作為一種混合材料,應按照規范規定的拌和時間進行拌和,并注意下料順序,尤其是冬季混凝土的拌和,必須保證其和易性、均勻性。
混凝土在現場澆注時,應再檢測其和易性,其現場的塌落度實測值必須在規定的設計值之內,否則,應視為不合格;嚴禁現場加水增加其和易性。第二,應注意和檢查混凝土的澆注層厚和澆注方向,必須分層澆注,需要水平分層的水平澆灌,需要沿一個斜面澆灌的沿著固定的斜面;每層澆注的厚度必須控制在30厘米以內,層與層之間應連續澆注,以免產生分層線甚至出現彎彎曲曲的分層線。第三,應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尤其是夏季高溫時間就要選擇在每天的最低溫度如在凌晨施工和冬季寒冷時間就要選擇在每天的最高溫度如在中午施工。還應注意立體高構件(如204國道跨新瀏河大橋通航河道高立柱)的下、中、上部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有所區別,不要一個塌落度澆注到頂,上部混凝土的塌落度應適當減小。現場有些立柱上下顏色不一甚至上部有水線紋,主要原因是上部混凝土的塌落度沒有適當減小。
四、人為因素
為提高混凝土的外觀質量,振搗工序是十分關鍵的。
首先,項目部應選定有經驗的混凝土振搗工人,人的因素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不要頻繁更換振搗工人,不同的混凝土構筑物應使用具有經驗的、專業的混凝土振搗工人。如在204國道改建工程中橋梁上部結構在施工過程中工人的頻繁更換使用沒有經驗的工人施工,振搗漏振產生蜂窩。實際振搗過程中,應注意不要漏振、不要過振,做到振搗半徑要小、插入的深度要夠、振搗的時間要夠。不要快插快拔,不要振逐模板,不要振逐鋼絞線等。
其次,必須場外實驗。在澆筑混凝土的構件實體前,有經驗的施工單位是在場地之外進行試澆筑、試振搗,做同尺寸或小尺寸的構件,拆卸模板后進行觀察總結,直到內在質量、外觀質量都合格才正式做工程實體構件。目的是全面檢驗模板的適應性、澆筑混凝土的厚度和方法、振搗技術水平等。
再次,外觀不合格的混凝土構件堅決推倒重來,早推倒早受益。作為管理方法,要召開推倒重來的反面現場會議,總結教訓,接受警示,避免錯誤再犯。
五、環境的影響
混凝土拆模后的養護指標有三個方面,一個是養護是否用養生劑,一個是養護的時間,一個是養護覆蓋的程度。
混凝土養護的方法有水中養護、覆蓋養護、灑水濕潤養護、噴水霧養護、涂養護劑養護等方式。
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外觀受水泥的水化反應所左右。水泥的水化反應是一個化學過程,在硬化初期混凝土如果受到快速干燥或凍結,會產生裂縫。
混凝土特別是高性能混凝土由于用水量低、水灰比小,內部水不足以供給水泥的水化反應,如果表面干燥,混凝土的內部水分移向表面向外部發散,使水化用水更加不足,從而產生自收縮開裂,影響外觀甚至內在質量。因易發生自收縮而產生裂縫,所以澆注后應及時蓋上濕布或濕草簾子進行初期養護。之后,要有14天的濕潤養護期。
養護開始時間和養護期:對于普通混凝土,澆注完成后混凝土終凝時,當氣溫高于25度應在澆注后6小時開始覆蓋灑水,當氣溫低于25度應在澆注后12小時開始覆蓋灑水。對于高性能混凝土應在澆注成型即用薄膜覆蓋,以免混凝土中水分蒸發,終凝后即開始灑水,以保證環境濕度。
養護期每天澆水次數:為保證養護期內的濕潤狀態,在氣溫低于20度時,開始養護的最初3天,每隔3小時澆水一次,以后視氣溫高低而調整。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度時,不得澆水養護,但應覆蓋。當氣溫在零下時,應采用蒸汽養生法,注意升、降溫速度和恒溫時間的控制,升降溫速度過快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恒溫時間不足易使混凝土強度不足。混凝土的養護用水應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
六、結束語:
總之,把我們的建筑工程提升為精品工程,就要把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機械因素、施工方法、環境等各個因素嚴格控制好,加強在施工中的過程控制,樹立好樣板工程。因此,204國道改建工程全線的結構工程外觀質量上了一個臺階,獲得了滿意的混凝土觀感效果。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彭圣浩: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