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基礎設計建設的不斷完善,在接近施工中,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與既有結構物和新設結構物的位置關系、影響程度、既有結構物的種類和重要程度等有密切關系,在設計施工中必須慎重地加以研究。使橋臺受力合理,工程數量少,滿足各種地基承載力的要求,但是如何進行橋臺施工設計,其程序和方法均沒有統一定論,需要因地制宜,探討出最佳的施工方法。
1.橋臺設計的受力分析
1.1橋臺的作用
支承橋跨結構,銜接兩岸路堤的構造物,擋土護岸,承受臺被填土壓力及填土上車荷載所產生的附加土側壓力。
1.2橋臺的主要類型
(1)重力式U型橋臺,(2)鋼筋混凝土薄壁橋臺,(3)重力式埋置橋臺,(4)輕型橋臺,(5)枕梁式橋臺
1.3橋臺結構型式選用
1.3.1輕型橋臺輕型橋臺的特點是:臺身體積較小,臺身為直立的薄壁墻,臺身兩側設有翼墻(用于擋土),可以將側墻做成斜坡。在兩橋臺下部設置鋼筋混凝土支撐梁,上部結構與橋臺通過錨栓連接,構成四鉸框架結構系統,并借助兩端臺后的土壓力來保持穩定。
1.3.2鋼筋混凝土薄壁橋臺薄壁輕型橋臺常用的形式有懸臂式、扶壁式、撐墻式、及箱式等。如圖所示,這種橋臺是由帶扶壁的前墻和側墻以及水平底板構成。擋土墻由前墻和間距為2.5~3.5m的扶壁組成。
1.3.3埋置式橋臺埋置式橋臺常用形式為肋板式橋臺、樁柱式橋臺和框架式橋臺。是將臺身埋在錐形護坡中,這樣橋臺所受的土壓力大為減小,橋臺的體積也就得到相應減小。但是由于臺前護坡是用片石(或混凝土)作表面防護的一種永久性設施,存在著被洪水沖毀而使臺身裸露的可能,故設計時必須進行強度和穩定性驗算。
2.墩臺的施工方法
橋墩一般系指多跨橋梁中的中間支承結構物。橋梁的墩臺設計與結構受力、土質構造、地質條件、水文、流速及河床性質有關。因此,橋梁墩臺要置于穩定可靠的地基上,要通過設計和計算確定基礎型式和埋置深度。從橋梁破壞的實例分析,橋梁下部結構要經受洪水、地震、橋梁活載等的動力作用,要確保安全、耐久,必須充分考慮上述各種因素的組合。
墩臺的施工方法與結構型式有關,橋梁墩臺的施工主要有在橋位處就地施工與預制裝配兩種。就橋墩來說,目前較多的采用滑動模板連續澆筑施工,它對于高橋墩、薄壁直墩和無橫隔板的空心墩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裝配式墩常在帶有橫隔板的空心墩,V型墩、Y型墩等型式中采用。在墩臺施工中,今后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地提高機械化程度,大力采用工業化、自動化和施加預應力的施工工藝,提高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速度。
3.施工工期
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和工期要求緊密結合的,只有把工期和現場實際情況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制定出既滿足工期要求,又要符合現場情況,最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
4.施工方案的選定
4.1在按設計方案施工的過程中又有很多具體問題:
(1)豎井的施工。在豎井施工過程中,由于礫石的穩定性較差,在工作平臺處施工支撐梁時就造成坍塌,最后采用在平臺上方支立模板,灌注第一道鋼筋混凝土支撐梁。第一道支撐梁完成后,在向下開挖豎井內土石方時,由于礫石的自穩性較差,下挖70cm后,豎井第一道支撐梁外側被掏空,又給既有線的行車及施工人員的安全構成威脅。
(2)因措施不力,施工不當造成路堤失穩。如珠海南屏橋引道,雖然軟土采用砂并結合分級加裁預壓處理,路堤填土高度7m,南岸砂井施工完成后,僅填土到2.5m高時就發生破壞,北岸在第三級填土完成時發生破壞。填土完成也發生破壞。經開挖分析,原因是地質資料不準確,填土速度過快,后加的反壓護道又阻塞了砂墊層的排水通道。最后采取了挖深邊溝排水(挖邊溝時,原路堤底有大量的水流出),用袋裝砂并(原先的砂并是 無袋砂并)和捕土工布進行修復。
(3)堆料不當,未按規定分層填筑,填土過快,碾壓不當,造成路堤失穩。新會虎坑、大洞橋的引道,原設計對軟基都作了袋裝砂并結合砂墊層加固處理,由于投資限制,大部分路段的處理被取消。在施工過程中,有幾處路堤發生滑塌現象,通車后整個路段不均勻沉降明顯。主要原因是堆料不當,未按規定分層填筑,也未作施工觀測,填土過快,碾壓不當。其填料采用開山石渣土,其中合有大塊石,運料沒有做到均勻卸土,合理分層,而是堆成厚層用強振碾壓,使強度很低、靈敏度很高的軟土地基受到破壞。末作加固處理但按規定施工的路段,雖然后來沉降較大,但沒有發生破壞。
(4)擾動“硬殼層”或填筑不當,使“硬殼層”遭受破壞,導致路堤失穩。 “硬殼層”可以起到承重和擴散應力作用,利用好“硬殼層”對于減少工程投資是有意義的。有的地區甚至認為,有“硬殼層”存在的軟土地基,寧可不作軟土地基特殊處理,充分利用“硬殼層”的擴散應力作用,采取預壓措施,以保持填筑路堤的穩定。但若對“硬殼層” 的勘察、利用工作做得不好,則達不到頂預想的效果。
(5)由于臺背填土使地基對結構物產生負摩阻力和縱向推擠作用,引起橋臺發生變位以至損壞。在軟土地基上的橋臺,基礎不論是用支承樁或是摩擦樁,由于臺背填土引起軟土層發生較大的沉降,對橋臺及樁基礎產生縱向推擠向河中方向和負摩擦力作用,輕則使橋臺發生位移或下沉,重則損壞橋臺危及橋墩,這種現象尤以輕型橋臺為甚。此類現象出現不少給工程的進展和完工后的使用帶來不利影響。主要問題是:臺背填土引起橋臺向橋跨方向發生水平變位;先做橋臺,后做錐坡及臺背填土;錐坡沒有按設計圖紙做足,臺背填土時把輕型橋臺推壞;由于負摩擦力作用,引起橋臺下沉。
4.2改進措施
(1)在豎井外側間隔30cm處打注漿管,呈梅花形布置,首先注漿隊松散的礫石進行凝結固定,以便在開挖豎井過程中防止礫石繼續坍塌。采用混凝土灌注井壁,這樣既減少了費用又加快了施工進度,還確保了工程質量。
(2)臺腹填土應避免采用易于吸水膨脹的粘性土壤,盡量采用修路時的開山石碴或水穩性好的礫性土、火燒矸石風化砂等,以減輕墻背的土壤側壓力。并采用分層填筑、砌石的方法施工。
(3)為了提高設計質量,防止裙墻早期病害發生,首先應把裙墻作為重要的承重結構看待,計算其墻背土壓力,并驗算其抗傾、抗剪、抗滑的穩定性,各項穩定性必須符合規定要求,其次把基礎置于沖刷線以下,并盡量置于比較堅實的持力層上,確保基礎穩定穩固,如無特殊需要盡量避免涉及成高的裙墻,一般情況露出地面的高度最好不大于1.1m。
結語
隨著交通運輸業的高速發展,橋梁在高速公路中占有很重要作用。使橋臺的跨越能力較大,不受放坡限制,節約孔徑,能夠充分利用橋下凈跨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另外還要做到橋型輕巧美觀,易于施工。在制定實施方案前,多加研究、探討,可擬定多套方案進行比選,或集多種施工方法、方案可取之處進行組合、優化,最終選出最佳的一套施工方法。既節約了投資,又保證了既有線的行車安全,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提高了效益,既保證了施工人員的安全又確保了工期。
參考文獻:
[1]鐘湘江.框架式組合橋臺設計[J].《公路工程》2009.4.
[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TF50-2011)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J076-95)
[4]魚鐵軍.橋梁下部結構選型及設計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