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危險廢物日益增多。危險廢物會帶來嚴重污染和潛在的嚴重影響,公眾對危險廢物問題十分敏感。本文就危險廢物的定義、危害、管理制度及處理處置措施做了簡要分析,以促進危險廢物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化工企業,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職稱論文發表
一、 危險廢物的定義
危險廢物是指在操作、儲存、運輸、處理和處置不當時會對人體健康或環境帶來重大威脅的廢物。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定義,危險廢物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體廢物和液體廢物,列入本名錄:(一)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的;(二)不排除具有危險特性,可能對環境或者人體健康造成有害影響,需要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的。
二、危險廢物的危害
1、破壞生態環境。隨意排放、貯存的危廢在雨水地下水的長期滲透、擴散作用下,會污染水體和土壤,降低地區的環境功能等級。
2、影響人類健康。危險廢物通過攝入、吸入、皮膚吸收、眼接觸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燒、爆炸等危險性事件; 長期危害包括重復接觸導致的長期中毒、致癌、致畸、致變等。
3、制約可持續發展。危險廢物不處理或不規范處理處置所帶來的大氣、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將會成為制約經濟活動的瓶頸。
三、我國危險廢物的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危險廢物產生大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產生量也迅速增長。我國危險廢物具有產生源數量多、分布廣泛和產生量相對集中等特點。我國危險廢物分布于各行各業,從工業生產到居民生活,從科學研究到教學場所,都有危險廢物產生。我國危險廢物種類多,危險廢物名錄中包含的危險廢物我國都有產生,全國各省、市都有危險廢物產生,但各地區和城市之間,危險廢物的數量和種類有較大的差別。
與廢水、廢氣管理相比,我國危險廢物管理工作起步較晚,尚未建立完整法律法規體系。直到1985年,國家環保局才在污控司內成立化學品和固體廢物管理處,開始固體廢物(包括危險廢物)管理工作。但我國危險廢物管理工作進展較快,在危險廢物的界定和鑒別方面,基本使用國際標準;在管理法規體系和管理機構建設、進出口廢物管理方面,已形成基本的法律框架和組織機構。在危廢的綜合利用、處理處置技術的研究、宣傳教育、技術培訓、國際合作等方面也有很大進展。隨著管理的加強、體質的健全、研究的深入、相關管理、技術標準的制定、頒布和實施,我國危險廢物管理工作將進一步走向專業化和法制化軌道。
四、 危險廢物的管理制度
1.申報登記制度
為了使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掌握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等情況,進而有效的防治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對環境的污染。
2.許可證制度
危險廢物的危險特性,決定并非任何單位和個人都能從事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理、處置等經營活動。從事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理、處置活動,必須既具備達到一定要求的設施、設備,又要有相應的專業技術能力等條件。
3.轉移報告單制度
危險廢物轉移,必須填寫報告單。在轉移過程中,報告單始終跟隨危險廢物。危險廢物報告單制度的建立,是為了保證危險廢物的運輸安全,以防止此危險廢物的非法轉移和非法處置,保證危險廢物的安全監控,防治危險廢物的流失和污染事故的發生。
4.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
危險廢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處理處置方法也多種多樣。我國部分城市在對危險廢物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處置的實踐中取得了一些經驗,研究開發出一些起點較高、而又經濟適用的綜合利用、儲存、運輸和處置技術和設備。
4.1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技術
目前我國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甚至對于綜合利用本身還未能達成一個統一的理解。比如,根據申報登記,綜合利用率最高的廢物為含氯苯并二噁英類廢物,而實際上這類廢物唯一的處置方法為焚燒。作為一種中間體,多氯苯并二噁英并沒有資源價值,在這里申報單位將焚燒或者熱能回收作為綜合利用。
4.2危險廢物的貯存技術
目前我國對于危險廢物的貯存方式主要有兩種。對于貯存量較大的危險廢物,一般都有專門的貯存設施或場所,這些設施大小不一,有的采取了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如采取砌墻、筑壩、水封等措施以防止揚塵、泄漏、雨淋等,也有的直接利用廠區內空地進行露天堆放;對于貯存量較小的危險廢物多數是以桶裝、池封或者袋裝的形式貯存于庫房或廠區內,一部分具有三防的功能。但由于目前還缺乏統一的危險廢物貯存管理制度和貯存設施技術規范,致使貯存的方式多種多樣,并且貯存點分散。這樣不僅導致了重復建設,也不利于進行統一管理,而且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4.3危險廢物焚燒處理技術
焚燒可以有效破壞廢物中的有毒有害有機廢物,減少廢物的體積和質量,是實現危險廢物減量化、無害化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外用于處理危險廢物的焚燒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可用于處理工業危險廢物的焚燒爐爐型主要有:旋轉窯焚燒爐、液體噴射焚燒爐、熱解焚燒爐、流化床焚燒爐、多層焚燒爐。我國目前的危險廢物焚燒處理設施,多為企業所擁有。
焚燒爐的種類很多,功能有所不同,選擇的原則應考慮以下幾點:
⑴爐體對整個系統(包括廢物預處理、進料方式和二次污染控制)的制約性最小。
⑵具有多功能性和最大的靈活性。
⑶破壞有害成分性質優越。
⑷運行穩定性高。
⑸設備壽命長。
⑹有較大的處理能力。
4.4特種危險廢物的焚燒處理技術
醫院臨床廢物不同于其他危險廢物,由于其傳染性,使其不宜于長途運輸,但各醫院產生量均不大,產生源多,所以適合于小范圍集中處置。國外特種醫院臨床廢物一般采用熱解焚燒技術處理。我國已建成并成功投入運行的醫院臨床廢物集中焚燒處理廠也大大都采用熱解焚燒技術,個別采用旋轉窯焚燒技術。
4.5危險廢物預處理技術
危險廢物的預處理技術包括物理處理、化學處理和生物處理,其中最重要的處理技術是氧化還原處理技術、中和處理技術、油水分離處理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危險廢物的固化/穩定化處理是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處置的必要步驟,其目的是使危險廢物中的所有污染組分呈現化學惰性或被包容起來,減少廢物的毒性和遷移性,同時改善處理對象的工程性質,使其便于運輸、利用和處置。我國已基本掌握危險廢物固化/穩定化技術,并已開發出效果較好的有機整合穩定化劑。
4.6危險廢物最終處置技術
目前我國進行處置的危險廢物主要是沒有利用價值,并且危險較大的廢物或者是雖然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但是限于目前的條件和技術水平而言,無法進行充分利用的廢物,從現有的處理處置設施情況看來,到目前為止,我國在較大且發達的城市擁有符合標準的綜合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場;專業性處置設施和企業附屬的處置設施,還有一部分地區,危險廢物是在較低水平下得到處置的,如沒有防滲設施的填埋和沒有尾氣處理的焚燒等,非常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常用的危險廢物最終處置技術史土地安全填埋技術,我國已經基本掌握該項技術。
五、危險廢物污染控制的技術路線
1.從源頭控制危險廢物污染,實現廢物減量化。通過經濟和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進行清潔生產,盡可能防治和減少危險廢物的產生。
2.鼓勵和促進危險廢物交換,為廢物回收利用創造條件。產生危險廢物的各地區、各企業互通信息,充分利用危險廢物,實現其資源化,但危險廢物越境轉移需遵從《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的規定。
3.鼓勵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實現其資源化。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危險廢物回收利用企業的發展和規模化,避免處理和利用過程中的二次污染,鼓勵危險廢物焚燒余熱利用,對于大型危險廢物焚燒設施,必須進行余熱的回收利用。
4.加強對危險廢物收集運輸的管理,降低環境風險。工業危險廢物收集需要專門的容器,并根據成分進行分類收集。危險廢物的收集運輸單位需擁有相應的設施和許可證,擁有具有一定數量的具體專業技能并取得從事危險廢物收集運輸上崗證的人員。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必須與綜合利用處理處置相結合,不得混合收集。分類收集可以采用設置不同類型收集容器的方式收集。
5.發展危險廢物的焚燒處置,實現危險廢物減量化和資源化回收利用其余熱。除易爆廢物外,均可進行焚燒處置。焚燒處置適用于不能回收利用其有用組分、具有一定熱值的危險廢物。
6.有效控制特種危險廢物,減少環境污染。醫院臨床廢物需要建設專用醫療廢物焚燒設施進行處置,并符合《醫療垃圾焚燒環境衛生標準》和《危險廢物焚燒污染物控制標準》的要求。
7.提高危險廢物處理相關技術和裝備水平,推進其國產化。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同時自行開發、發展危險廢物處理技術和裝備。
參考文獻:
[1]郭平.《我國工業危險廢物產生特型研究》.北京化工大學,2006
[2]金萍.《危險廢物風險評估體系及管理模式的研究》.合肥大學,200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