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井震結合開展儲層預測工作中,由于儲層的差異性,對各類儲層預測的效果有所差異。探討預測方法與不同儲層的適應性,對提高儲層預測精度具有重要意義。優選地震屬性預測、波形指示反演以及地質統計學反演等手段,對目的層位的井間砂體發育以及平面砂體組合關系等進行預測,地震屬性預測方法在葡I211,葡I212和葡I22三個沉積單元相關系數均在0.5以上,瞬時屬性與巖性匹配較好,河道砂體符合率較高,瞬時屬性對砂體刻畫中河道走向、組合關系等指示作用較好;波形指示反演受井網影響較大,采用二次加密井、三次加密井、三次采油井參與反演,用基礎井和一次加密井驗證在研究區塊的效果較好;地質統計學反演在厚度較薄的油層如葡I11,葡I12適應性更好。
本文源自科學與技術【2020年第23期】《科學與技術》雜志堅持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為宗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致力為讀者打造成一份學術性、知識性和動態性的雜志。
關鍵詞: 砂泥巖薄互層;儲層預測;反演;地震屬性
1 引 言
2009年大慶油田開展開發地震工作,嘗試用井震結合的方法進一步推動精細油藏描述工作。在地震沉積學理論指導下,利用鉆井、地質、測井等資料結合三維地震資料,在砂體精細刻畫和儲層預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認識,證實了密井網條件下精細三維地震在儲層研究方面有發揮空間,并在油田開發應用中見到了實效。但是隨著儲層預測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方法新手段層出不窮,由于儲層固有的差異性及各種預測方法原理和基礎算法的不同,在實際應用中,效果有所差異。杏北油田經過五十年的開發,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潛難度大,因此,合理的選擇儲層預測方法,開展高效的儲層預測工作,以滿足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掘需求,為油田開發調整挖潛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質依據,成為地質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難題。
2儲層預測方法的選擇
比較主流的儲層預測方法有以下幾類:遞推反演法、道積分法、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地質統計學反演方法、波形指示反演方法以及以數理統計學為基礎的地震屬性預測方法。遞推反演方法和道積分方法對薄儲層的識別能力差,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方法,存在反演多解性問題,地質統計學反演方法利用了隨機條件模擬的思想,將地質、地震、測井等數據進行有效綜合,減少了對變差函數的依賴程度,縱向分辨率更高,與井的對應關系更好,具有多種參數反演等優點;波形指示反演利用地震波形代替變差函數進行統計,能夠實現快速多次模擬,有效降低了井的不確定性;地震屬性預測從原始的地震體中獲取屬性切片,包含了振幅、波形、頻率等豐富的物理屬性,能很好地反映儲層巖性的變化,不受井的影響。綜上,結合X6D區塊砂泥巖薄互儲層的地質特征,選擇地質統計學反演、波形指示反演以及地震屬性分析三種方法進行儲層精細刻畫。
3儲層預測結果
3.1 地震屬性預測
以原始地震體為基礎,分別提取了X6D七個主力層的的瞬時振幅、瞬時相位、瞬時頻率、相干體、1-20Hz、20-40Hz、40-60Hz等多種類地震體,共提取7個沉積單元392張瞬時屬性切片,105張層段屬性切片。對研究區塊提取的切片進行線性擬合,葡I11-葡I332七個沉積單元中,有3個單元的相關系數大于0.5,分別是葡Ⅰ211、葡Ⅰ212和葡Ⅰ22 ,相關系數最大的為葡Ⅰ212的0.67;井震相關系數最低的單元是葡Ⅰ332 ,最大相關系數僅為0.14,多數沉積單元的相關系數小于0.3。各類切片中,由原始地震體提取的瞬時屬性切片相關系數最高,與儲層的適應性最好,其次為40-60Hz的分頻切片。相干體類切片效果最差,切片的相關系數均在0.3以下,瞬時屬性切片與巖性匹配較好,河道砂體符合率較高,瞬時屬性對砂體刻畫中河道走向、組合關系等指示作用較好。
3.2 波形指示反演
圖1不同井網合成地震記錄相關系數相差較大,距地震資料采集時間越近的井網,合成地震記錄精度越高,與地震資料相差10年內的開發井網,相關系數差異較小,由地下地質條件變化導致的“井震不統一”可忽略,因此開展了不同井網條件下的波形指示反演。
表1-1利用四套井網組合開展波形指示反演:一是用二次加密井反演,用一次井和基礎井驗證;二是用三次加密井反演,用一次井和基礎井驗證;三是用兩套三次井反演,用一次井和基礎井驗證;四是用二三次加密井及三采井反演,用一次井和基礎井驗證。反演結果表明:參與反演井數越多,反演精度越高,但當井網密度大于100口井/km2時,反演質量繼續提升的效果不明顯。
表1-1 河道砂反演符合率統計
厚度分類河道砂盲井符合率(%)
二次加密井三次加密井三次加密+三次
采油井二次加密+三次
全部井網
H<2m46%60%61%66%
2m≤H<4m62%70%75%77%
H≥4m70%76%82%84%
2m以上64%72%72%76%
3.3地質統計學反演
反演曲線的選擇對反演結果影響大,采用低頻補償高頻恢復的辦法重構曲線,通過低頻分量反映大套地層特征,用于河道識別與預測,高頻分量反映細節的變化,識別薄儲層,使其既能響應低頻帶的厚層信息,又能對高頻帶的薄互層具有較好響應。通過將SP與RLLD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兩條曲線具有較好的線性趨勢,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構建出新的測井曲線,保障反演橫向分辨率的同時,提高反演的縱向分辨率。反演結果表明頻率補償重構反演的分辨率明顯好于波阻抗反演,2m以上河道砂識別率高,后驗井符合率85.2%。
4 結論
(1)地震瞬時屬性與儲層巖性適應性較好,相關系數在0.5以上,河道砂體符合率較高,瞬時屬性對砂體刻畫中河道走向、組合關系等指示作用好。
(2)對于波形指示反演,與地震資料采集時間越近的井網,合成地震記錄精度越高,應優先選用井震資料時間間隔近的井參與反演,參與反演井數越多,反演精度越高,但當井網密度大到一定程度時,反演質量提升的效果降低。
(3)采用低頻與高頻曲線重構進行地質統計學反演,2m以上河道砂吻合好,識別率較高,對于隔層較大的薄砂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玉芬 著.《影響薄互層地震反射特征因素研究和井震聯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00.3。
[2] 王彥輝,姜巖,張秀麗,李操,樸昌永 著.《三維地震解釋技術在密井網條件下儲層描述中的應用》 油氣藏評價與開發 2015,4。
作者簡介:金利(1975-),女,漢族,黑龍江大慶人,大學學歷,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四采油廠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井震結合地質建模。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