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跨境電商作為對外貿易的一種新形式,行業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造成人才培養與供需脫節。通過調研跨境電商企業和招聘網站,以人才需求和崗位分布為基礎,研究構建以設計、運營、銷售、貿易服務、供應鏈管理、企業管理和跨文化溝通七大類技能為核心的跨境電商人才核心職業技能體系,以此為基礎提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 跨境電商;人才;核心職業技能體系;培養策略
方巍巍, 商業經濟 發表時間:2021-11-25
作為對外貿易的一種新形式,跨境電商近些年發展迅速,在暢通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 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達到了 1862.1 億元人民幣,是 2015 年的 5 倍,年均增速達到 49.5%。2020 年 9 月國務院發布了自貿區擴容方案,自貿試驗區由原來的 18 個擴容至 21 個,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投資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給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繁榮的市場帶來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但由于跨境電商是貿易領域的新興事物,學術界關于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時間大都集中在最近幾年,研究比較零散,缺乏整體性。從企業崗位需求的角度出發,研究跨境電商人才核心職業技能體系,能夠幫助高校、行業、企業在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時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培養與行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解決人才供需矛盾。
一、跨境電商人才核心職業技能體系
(一)跨境電商人才崗位分布
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和招聘網站信息的收集和調研,發現每個企業在崗位設置上會有不同,但是崗位的基本職能類似,主要包含運營、設計、營銷、客服、其他等五大類。
1.運營類崗位
運營類崗位主要負責相關跨境平臺的操作和推廣。要求從業人員必須能夠熟練操作主流跨境平臺,如 AMAZON、速賣通、EBAY 等。因為目前很多跨境企業同時經營多個平臺,運營人員要熟知各平臺的共性和區別。同時運營人員還必須具有信息收集和推廣能力,使用 1688、店查查、Google、Twitter 等國內外網站和媒體軟件搜集客戶特點、貨源信息和分析平臺數據,幫助企業開發客戶和進行產品精準定位。
2.設計類崗位
這類崗位主要負責產品拍攝、美工、圖片處理、文案編輯和視頻剪輯等。相較于運營類崗位,設計類崗位具有更高的技能性要求,從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 Photoshop、 Adobe Premiere、Dreamweaver 等專業軟件工具,還要熟悉主流跨境電商平臺的裝修技巧,挖掘產品賣點,通過對產品文案、圖片和店鋪風格的設計,讓產品能更好的得到呈現,被客戶接受。在特定促銷活動期間,能夠策劃和設計符合活動風格的產品主圖、促銷海報或專題頁面。
3.營銷類崗位
區別于傳統外貿企業的營銷類崗位,跨境電商企業主要是線上營銷,要求從業人員熟練掌握搜索引擎優化 SEO 和 SEM 技巧,通過對產品標題、關鍵詞和詳情頁的優化,讓產品搜索排名和熱度上升,熟練掌握付費搜索引擎營銷的各類優化方法。在各類活動和大促期間,能統籌策劃活動整理方案。
4.客服類崗位
客服是跨境電商十分重視的一個環節,會直接關系到店鋪流量、搜索轉化率、產品銷量和回購率等。從業人員必須能夠掌握主流跨境平臺的客服操作流程,還需要擁有一定的外語基礎,可以幫助客戶進行售前、售中和售后咨詢,例如:售前的產品性能介紹、產品各類標準解釋、發貨規則等;售中的發貨、物流和訂單跟進等;售后的投訴、糾紛處理等。
5.其他類崗位
跨境電商除了線上平臺相關環節外,還包含了物流、管理和跨文化溝通等環節。它們會提供快遞、倉儲、財務、人力資源、報關報檢、結匯退稅等崗位。由于跨境電商的特殊性,這些崗位的職能與傳統外貿中的有一定區別。例如:報關報檢,傳統外貿一般是批量貨物的通關處理,但是跨境電商往往會涉及零售商品的通關處理。
(二)跨境電商人才七大類核心職業技能
基于上述的崗位調研情況分析,可以把跨境電商人才核心職業技能分為 7 大類,分別是設計類技能、運營類技能、銷售類技能、貿易服務類技能、供應鏈管理類技能、企業管理類技能、跨文化溝通類技能(如圖 1)。本文對每大類技能涉及的具體核心技能都進行了細化和明晰,以此來構成跨境電商人才核心技能體系。
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
(一)構建合理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從人才核心技能體系中可以看出,跨境電商是一門交叉性學科,人才的培養要注重綜合素質,企業需要大量復合型的人才,原有高等院校的課程體系已經不適應,必須以人才核心技能體系為基準,改革課程體系。
將跨境電商人才的能力素養分為職業能力素養和專業技能素養兩部分。職業能力素養主要包含自我學習、人際溝通、團隊合作、創新創造、文化交流等方面。可以通過設置通識類課程,如:思想政治、職業發展、就業指導、文化基礎和公共選修,來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基礎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素養的培養則按照七大類核心職業技能的要求,通過設置專業基礎課、核心課和拓展課來教授。在一些具有特色地區產業的區域,學校還可以通過產教融合等方式開設地區產業相關課程,來助力地區經濟發展,增強學生就業力。
(二)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實踐能力
跨境電商本身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傳統教育的理論灌輸教學很難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必須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利用企業真實環境、真實案例進行技能教學,切實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可以通過建立實訓基地、合建產業學院、設立訂單班等多種形式,讓校企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結,解決人才培養供需錯位問題,培養行業和企業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
(三)注重師資培養,完善在職培訓體系
目前多數學校的跨境電商學科教師存在著“理論強、實踐弱”的問題,而且由于跨境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淘汰速度快,教師掌握的實踐知識很難跟上行業發展速度。這就導致,學校在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過程中,很難符合行業發展需求。因此必須注重師資培養,一方面,學校可以把企業中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引進來,作為技能導師教授學生實踐課程,解決師資問題;另一方面,學校要鼓勵教師經常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踐,融入企業,學習一線技能知識,提升教學針對性。
在和學校合作培養新人才的同時,跨境電商企業還需要重視現有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提升,要完善在職培訓體系,根據行業和企業發展趨勢,定期對員工進行職業成長培訓。讓員工可以了解行業最新理論、知識和技能,不斷的提升充電,為企業發展提供人力保障和支持。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