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網絡資源的作用的相關內容,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現在生活在網絡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本文就是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網絡資源的作用做出了詳細的介紹與闡述,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網絡;視頻;新媒體;體育教學;教學理念
隨著互聯網技術、數據庫技術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和人們的思維方式,網絡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與傳統教育相比,它能夠克服教育資源匱乏、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下發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教體藝〔2014〕4號),該文件從體育工作規劃與發展、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學生體質監測與評價、基礎能力建設與保障五個方面對高校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和學生體質提出了具體的標準和評估要求。新時期高校開展體育教學工作,不僅是為了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更是為了充分發揮高校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服務。面對網絡教學平臺給高校體育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究新環境下如何利用好網絡教學平臺,對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體育教學現代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傳統體育教學的局限性
(一)教學資源制約明顯
傳統的體育教學受教學場地和器械的限制,很難全面開展所有教學活動,由于高校間教學資源和經濟條件差距較大,區域之間、高校之間,體育教學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體育教學場地完善,教學器械充足,能夠開展游泳、網球、輪滑、足、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滑冰等多種體育教學內容。而一些偏遠地區的高校和教學資源匱乏的高校,受場地和器械的限制,只能開展健美操、太極拳、足球、跑步等教學。條件好的高校不僅擁有現代化的運動場地和場館,還擁有足夠的教學設備,教學資源豐富,每位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練習。條件差的學校由于場地有限,無法同時開展多種教學,課堂上,過多的開展理論教學,練習中也是幾個甚至十幾個學生共同用同一個器械,教學效果差,教學質量差距大。
(二)教師素質影響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教師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非常高,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體育理論教學功底,還要能夠規范的失范和訓練,體育教學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雙重勞動。由于體育教學的動作示范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就對體育教師的身體素質和專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年紀大的體育教師無法做到示范標準,而前滾翻、后滾翻、背越式跳高等高難度示范動作對中老年體育教師來說更是無法完成[1]。高校體育教師中碩士和博士的比例不高,很多教師參加工作后就很少接受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知識結構老化,同時,高校體育教師資源短缺,老齡化嚴重,教師隊伍年齡結構非常不合理,這些都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下降,教學效果不好。
(三)學生參與程度低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一般從準備活動、熱身、理論講解、動作示范、學生模仿練習、學生分組練習、教師糾錯等幾個方面開展。學生常常把體育課歸納為“一張嘴、一個口令、一套動作”,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灌輸,學習積極性不高,體育課堂中被規范、動作、要領等約束著,很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沒有給學生充分的選擇和釋放空間,忽視了學生以往的運動經驗、技能水平和個性化學習意愿,導致了學生“喜歡體育”但是“討厭體育課”現象普遍。
二網絡教學平臺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的有益補充
(一)打破時空的局限性
網絡教學平臺跨越了時空和距離的限制,使體育教學不受時間和場地的局限,能夠最大限度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一些不具備開設的體育教學內容,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感興趣的內容,同時,網絡教學平臺不受課堂學時的限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候,隨時隨地學習。網絡教學平臺的開放性、互動性和交叉性都使體育教學不再受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將從“接受式教學”變為“探究式、啟發式學習”,打破體育教師素質的限制,教師通過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和多媒體技術,隨時隨地可組織實時課堂教學,教師變成了三頭六臂全能型專業人才,網絡教學平臺成為傳統體育教學的有效補充,把教師從教學資源匱乏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使網絡教學平臺成為體育教師的助手和工具,給體育教師更多時間和空間讓他去嘗試體育教學改革和教育現代化中自己“應該做的”、“能做好的”和“必須做的”事情。
(二)體育動作示范更加標準
網絡教學平臺集中了體育教學的精品課程和優質資源,把高校中最優秀的體育教師、最好的體育教學成果,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呈現出來,對體育教學內容和動作示范更加規范標準,傳統的體育課堂上,教師的動作示范是在幾十人面前,簡單的重復2-3次,學生受課堂場地的局限,只是從一個角度觀看,動作記憶不深刻,動作要領掌握不規范。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多次反復觀看教師的動作示范,對一些教學難點和重點,通過聲音、圖片、視頻等更加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同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動畫的形式對示范動作進行分解,慢動作、停放、一步一步的開展教學,縮短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效果更好,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三)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將網絡教學平臺應用到體育教學中,不僅減輕了體育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整合優質教學資源,教師可以不受年齡、場地、專業的限制去做一些高難度高標準的動作示范,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更加完美和規范的動作示范展現給學生,尤其是講解體育競賽規則時,體育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播放網絡教學資源中的比賽,帶領學生邊觀看,邊講解,使教學模式更加直接有效,學生對競賽規則掌握更加牢固。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還可以幫助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學生在觀看網絡教學資源時,通過模仿、練習,對動作要領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畫面的分解和展示,克服單一的通過語言講解動作的缺點,達到全方位的教學效果,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把常見的錯誤和容易產生的錯誤都歸納整合,利用視頻和動畫,動態的開展教學,幫助學生觀察比較,改進動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網絡教學平臺的開放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合理安排。傳統的體育教學,根據體育教師的專業和場地、器械等,教師能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師專業都是足籃排、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太極拳等,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其他體育內容的個性化需求。網絡教學平臺成為了學生個性化選擇的一個窗口,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小球類運動、極限運動、戶外運動和新興時尚運動項目[2]。除了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外,網絡教學資源的豐富性、直觀性、生動性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通過一些激烈精彩的體育比賽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直觀、深入的了解一項體育運動的文化傳承、發展趨勢和比賽規則。
三網絡教學平臺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錢學森曾經對未來的教育發展預測過,未來的教育=人腦+電腦+網絡。網絡教學平臺要與傳統體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深化體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學目標實現,完成教學任務。不能完全依賴網絡教學平臺,而忽視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特長。兩種教學模式和手段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中應該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才能使體育教學更具特色,更符合時代要求,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變“封閉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使體育教育的“流水線生產人才方式”為“個性化人才培養”。
(二)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將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的高校體育教學中,不僅要重視體育教學內容,還應充分發覺體育教育中的人文體育精神和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教學資源,讓大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體育運動背后蘊涵的文化教育價值,體會體育運動中的勇敢、樂觀、奮斗、向上的陽光心態和直面挑戰,努力拼搏,不言放棄、不怕挫折,執著追求的體育精神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三)與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
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本身就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這種創新模式的應用要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從教學整體要素和學生發展的角度,整合篩選出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將網絡教學平臺與技能教學模式、課課練模式、快樂體育模式、成功教學模式、小組教學模式、發現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結合起來,注重教學模式的多樣性、自主性、選擇性、激勵性、趣味性,充分調動不同教學模式的吸引力,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沈鐘.網絡體育教學資源的現狀及其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2,(02):161-163.
[2]李嚴亮.體育教學與多媒體優化組合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10):125-126.
作者:丁花陽 單位: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推薦閱讀:《體育科研》(雙月刊)是由上海市體育局主管、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主辦、上海體育科學學會協辦的中文類體育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1980年創刊。力求及時快捷地反映體育科學領域內的新理論、新成果、新發現、新方法、新進展??求w育科學及其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較高水平和重要意義的學術論文。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