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計算機與網絡》發表的一篇網絡論文創刊于1975年,由信息產業部電子無線通信專業情報網主辦。本刊辦刊宗旨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對科技期刊制定的有關政策和法規,堅持本刊的電子技術類科技期刊屬性,充分發揮本刊科技信息載體的作用,堅持立足IT業,以信息網絡為中心,計算機與通信相結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與市信息相結合,面向大眾,著眼實用;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報道內容既要以普及為主,又要有一定的有技術含量的論文,以滿足各層次讀者的需要,以提高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摘要介紹了仙居縣水文發展歷程,從仙居水文站網建設現狀入手,分析了仙居縣水文站網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從體制、人員、設備等方面提出對策,以期促進當地水文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水文站網;建設現狀;對策;浙江仙居
為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其中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就是水文站網的建設[1-2]。由于仙居縣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洪澇災害頻發。建國以來,為防汛抗旱、合理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促進仙居縣經濟發展,既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又是經濟建設基礎性的水文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自然客觀條件的限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未得以根本遏制,目前在總體上水文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針對當前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后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現狀,為實現仙居縣經濟健康發展,必須超前發展水文事業,特別是站網建設方面,應與經濟發展經濟相適應。現對仙居縣水文站網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作一探討。
1仙居縣水文發展歷程
仙居水文各測站點基本在解放初期在建立,當時共設立了下回頭、湫山等2個流量站,溪上、梅岙、上張、苗遼、林山、龍潭頭、白塔、土地巖、馬路、石舍、橫遼、里林、廣度、黃坦、上吳、范岸、十三都、后甲、板彭、大洪、外田廠等21個雨量站,管理站兼管了流量、垣驗,其中市級水情拍報站7個,初步建成布局相對合理的水文站網。1965年由于需籌建下岸水庫,為工程建設提供水文資料,湫山站轉址到曹店。1971年設圳口流量站,1986年撤站,雨量、蒸發、報汛項目搬遷至白塔。1995年由于省財政開支緊張,水文體制下放到縣級水利局,同時撤消了黃坦、上吳、范岸、十三都、后甲、板彭、大洪、外田廠、土地巖等9個雨量站,同時停測下回頭的流量項目。1999年下岸水庫動工興建設,曹店水文站建在庫區,于2000年撤站,同時著手建造河埠流量站,于2006年底建成并投入生產。2006年仙居各雨量站全采用了自動測報系統。
2仙居縣水文站網現狀
2.1機構與人員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級部門意識到水文在水利上的重要性,逐年加大水文方面的投入,增強了水文基礎建設。仙居縣水文站屬全額事業編制單位,是純服務性的行業,歸縣水行政機關直管,具體業務有:流量測驗、雨量觀測、蒸發觀測、水情情報及縣屬的各遙測站的維護。擁有水文技術人員10人、代辦人員14人、退休人員8人,人員基本呈老、中、青格局結構。
2.2站網建設與分布
仙居縣站網肩負全縣水文資料的采集任務,同時也為該縣防汛工作提供參考資料,現有國家基本雨量站14個、水位站2個、流量站1個、水庫站33個、預警站6個、蒸發站3個。其中雨量數據采集均為自動測報系統,根據《水文站網規劃技術導則》(SL34-92)確定的蒸發站網密度為2 500~5 000 km2,山區平原雨量站網密度為250~300 km2,濕潤山區流量站網密度為300~1 000 km2的標準。因此,除了流量站網不符合要求以外,雨量站和蒸發站均已達到標準要求。仙居縣各鄉鎮具體布設情況如表1所示。綜合仙居地理特點、社會發展趨勢和防汛抗旱的要求,該縣站網分布上仍存在一定問題,由于各地分布不均勻,其站網結構亟需優化。
3存在的問題
3.1水文體制未落實到位,水文測流設備落后
浙江的水文管理體制經歷了4次下放、3次上收,最近一次是1995年的體制下放,至今管理體制還未落實到實處,職工福利縱橫相比存在差距,使干部職工缺乏工作積極性。河埠站的流量測驗工作從2007年就已開始,但至今仍不正常,其主要是投入不足,如測流控制臺系統雖然較為先進,但數據處理部分全依托人工操作,不能與電腦系統連接,計算工作量較大,計算差錯率偏高;臺州地區各縣市采用自動的測流系統,其間尚存在一定人為操作性。
3.2站網分布欠科學,觀測項目偏少
仙居縣的水文雨量測站網數達到60個點,但地下水、水質采樣點等觀測項目偏少,雨量站點在空間上分布也不合理,各個鄉鎮站點相差較大,總體呈南多北少的現象。水質監測全依托市站,且分布也不盡合理,現在的水質采樣點均設在已經污染的河流或重要的水庫,只能用于監測該河流污染現狀。例如,臨海僅在羅渡設立了1個水質站點,時刻監控著仙居縣流入臨海的水質情況,仙居縣水文工作人員就不能及時掌握現狀。另外,地下水的監測也日趨重要,過度開發導致地面沉陷,進行地下水監測不但能及時掌握地下水位動態,而且還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地下水開采情況,而目前仙居地下水的監測還是個盲區。
3.3代辦員素質不高,社會保障措施滯后
仙居縣雨量觀測站聘請當地人員進行代辦,平均代辦經費僅300元/月。工資過低很難聘用優秀的代辦員,大多地方的代辦人員為60歲以上的老人,無法聘用到文化素質相對較高的年輕人。水文工作具有特殊性,不管臺風、暴雨等惡劣的天氣條件都要堅持觀測,但由于代辦員管理體制落后,沒有為其辦理意外事故保險、養老保險等,在觀測過程中如遇到安全事故,其損失無法得到相應補償。
4對策
4.1理順水文體制,擴大社會影響
以加強水文水資源監測體系建設為基礎,以提高預測預報預警能力為重點,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提供全面優質服務為目標,以強化科技創新和隊伍建設為保障,充分發揮水文工作在政府決策、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公眾服務中的作用,服務好防汛抗旱、水利建設、水資源管理工作,爭取財政對水文事業的投入[3-4]。
4.2完善代辦員管理體制,提高代辦員業務素質
目前代辦員工資過低,適當提高代辦員工資待遇、穩定代辦員隊伍迫在眉睫。為吸引文化素質高的代辦員,應適當提高其福利待遇,以此增強代辦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從而進一步提高水文數據觀測質量。除了提高代辦員工資待遇,還應當增加勞動保障措施,建立代辦員保險制度,為每個代辦員辦理事故保險、養老保險等。
4.3優化水文站網建設,引進先進水文設備
加快場地標準化建設,爭取財政投入,落實水文觀測場地標準化建設(目前已完成90%)。從降雨最大可能分析,對于雨量觀測站點分布現狀,應設立暴雨盲點站。為減少遙測機器的故障率,保證資料質量,國家級基本雨量站點均采用雙套遙測設備。為了給城鎮防洪提供依據,針對不同地區和高程,科學合理地增設站點,在重要鄉鎮周圍河流設立水文站,完善仙居縣洪水預警系統;加強主要水庫、河流、山塘的水質監測,增加水質采樣站點和水位站。
5參考文獻
[1] 楊家春.潞西市城市水文站網規劃初探[J].水資源研究,2010,31(4):33-35.
[2] 翟衛軍.承德市水文站網優化調整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8):234.
[3] 扈家昱.甘肅省水文站網發展歷程及現狀分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0,46(7):15-16,5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