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處理城鄉關系是我黨的一貫主張,完善城鄉民生保障制度既體現了我黨對“三農”問題的清醒認知,也體現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雄心壯志。教育、醫療、老人及兒童的關愛制度都是完善城鄉民生保障制度的著力點,提高農村的就業水平則是根本之道。
關鍵詞:城鄉;民生保障;路徑
《民生周刊》民生綜合期刊職稱發表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事業中,城鄉協調發展一直是重中之重。早在2012年12月7日-11日習近平同志就指出:“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僅是國土空間均衡布局發展的需要,而且是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①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八部分《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再次將“城鄉”并提,改善農村面貌,實現城鄉一體化,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是當前以及今后一項戰略任務。
一、處理好城鄉關系是我黨的一貫主張
高度重視城鄉一體化,是我黨的一貫思想。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強調:“城鄉必須兼顧,必須使城市工作和鄉村工作緊密地聯系起來。絕不可以丟掉鄉村,僅顧城市,如果這樣想,那是完全錯誤的。”鄧小平會見國際友人時曾經這樣說:“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連溫飽都沒有保障,怎么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呢?”“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習近平將城鄉一體化提高到戰略高度:“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③這段話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高度概括。其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思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或者總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講從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如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對城鄉差距的清醒認知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同志指出:“城鄉發展不協調,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城鄉二元結構沒有根本改變,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拉大趨勢沒有根本扭轉。”④2015年4月30日,習近平同志又指出:“由于欠賬太多,基礎薄弱,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⑤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同志指出:“現階段,城鄉差距最直觀的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大。”⑥這說明,黨對城鄉差距一直保持著清醒的認知。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城鄉差距的直觀表現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可謂一語中的。2018年9月習近平同志曾援引一組數據進行了準確、形象的說明:“二0一六年全國農村有百分之四十六點二的家庭仍在使用旱廁,百分之八十二點六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處理,百分之七十四六的村沒有電子商務配送地點,百分之六十七點七的村沒有幼兒園、托兒所。農村居民領取的養老金水平僅約為城鎮職工養老金水平的百分之五,農村低保標準僅為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的百分之六十六。”⑦可見,黨中央對于城鄉差距的脈把握的極為準確,為實現城鄉一體化早就做好了先期的調研。十九屆四中全會將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作為一個重要內容予以強調,可謂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就是改善民生。只有認清現實,才能提高城鄉一體化的緊迫性。
三、先規劃后建設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循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規劃是綱領,是標準,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好的規劃,就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習近平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加強系統謀劃,加強機制體制創新,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力爭不斷取得突破性發展。”
⑧“要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⑨先規劃后建設也是《城鄉規劃法》的基本原則。先規劃就要從基本國情出發,實事求是。
四、完善農村民生保障的切入點
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相應的,完善農村民生保障系統有多個切入點。農村農業優先發展,要體現在公共資源配置上和加快推動公共服務下鄉上。2017年12月習近平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指出要在公共資源配置和公共服務下鄉兩個重大的切入點上下功夫,具體細化為教育、醫療、關愛服務體系三個更為具體的切入點。
首先,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習近平指出:“加快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能力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⑩農村的教育水平要低于城鎮。要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就必須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
其次,健全農村醫療體系。因病致貧仍然農村比較突出的現象,農村醫療保險已經完成了全覆蓋,但在疾病種類、藥物種類、就醫醫院級別等方面,仍然有不少提升的空間。縣級人民醫院與地市級、省級人民醫院的醫療水平仍有較大差距,但是縣級醫院的報銷比例較高。完善農村醫療保險仍然未來比較重要的任務。
再次,健全農村兒童、老人的關愛服務體系。農村勞動力的大量流動造成了產生了大量留守老人、兒童,這兩個群體歷來也屬于弱勢群體。習近平指出要建立老人、兒童的關愛體系,當然農村的基層黨組織要自覺承擔起這部分群體的關愛人物,建立打工人員與留守老人、兒童的溝通機制。
當然,完善農村的民生保障制度,歸根到底要提高農村的就業水平,提高農業的產出水平,提高農民收入。有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制度保障,我們的城鄉一體化進程與農村民生保障制度會得到進一步的推進。雖然,鄉村不會消亡,城鄉將長期共生共存,“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既不符合黨的執政宗旨,最終也會發生根本性轉變,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也一定會實現。
[注釋]
①《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2年12月7日-11日。
②《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2頁。
④《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5頁。
⑤《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96頁。
⑦《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⑧《人民日報》2015年5月2日。
⑨《人民日報》2019年3月9日。
⑩《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96頁。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