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設計的區別,分析了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
為了能夠使建筑可以得到日益月日的發展,我們不僅要有新的思維,也要有良好的創意來為創意增添色彩。只有好的創新設計才能創造出好的建筑,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選擇更加多樣化。只有更多更好的房子值得我們研究和建設。綠色設計必須滿足使用上的基本要求,做到便利,舒適,安全,健康。設計上注重功能上的目的性和使用上的實用性,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所需的居住區環境。因此追求舒適、時尚、整體性和避免污染的綠色設計就成為居住區設計的主旋律。
1 現代建筑設計與傳統設計的區別
1.1 設計性質
傳統的設計偏重于技術,現代設計則面向功能目標,將技術、經濟和社會環境因素結合在一起統籌考慮,具有工程性,既重視設計的內容亦強調設計進程的管理。
1.2 設計進程
傳統的設計在戰略進程和戰術步序上有隨意性,現代設計則強調設計進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1.3 設計手段
傳統的設計是電算器、圖板加手冊,個體手工作業,現代設計則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計算、自動繪圖和數據庫管理,集團分工協作。
1.4 設計方式
傳統的設計以經驗總結、規范依據為主,現代設計則強調預測與信號分析及創造性的相互配合。
1.5 設計部署
傳統的設計只限于從方案到工作圖這個階段,現代設計則貫穿開發的全過程,除常規的設計外,還要考慮從用戶需求到設計評價及施工階段的結構設計工藝性修改以及試運轉和使用維修經驗的反饋。
2 專業型建筑設計創新方法
專業型建筑設計創新方法是指以建筑學專業所研究的基本內容為主要方面而進行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主要研究的內容分為環境類、意象類、科技類等基本方面的建筑設計創新方法。環境類建筑設計以建筑存在的周邊環境為主要方面而進行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其又分為自然環境式方法和建筑環境式方法。 意象類建筑設計創新方法是以依靠建筑學所研究的形象、空間、功能等方面作為理念基礎形成概念或意象,從而進行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根據創作想法的來源和基礎,將其分為形象式方法、空間式方法和功能式方法。
科技類創新方法主要是指通過建筑科技的運用以達到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結構技術式的創新方法是指通過建筑科技中對結構技術的運用以達到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材料技術式方法是指通過建筑科技中對材料技術的運用以達到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又如短暫、動態而富于變化的樹木;再如較新的材料———膨化聚苯乙烯和塑料。這些新型材料的運用都是獲得建筑設計創新的重要方面。設備技術方法是指通過運用建筑技術中對設備技術的革新而達到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和途徑。
3 思維式建筑設計創新方法
3.1 以綠色思維創新建筑設計
面對能源與環境危機,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成為各國的共同追求。綠色建筑作為建筑領域循環經濟的具體體現,如何科學地將其實現,值得我們深思。綠色建筑要以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能源消耗。建筑師應當以綠色思維從事每項建筑設計活動。綠色思維是以“創新為魂,平衡為本”的思維模式,創新性地從事建筑設計活動。綠色思維的根本,第一創新。 第二,平衡。創新將對綠色建筑設計的理論、方法、內涵產生一種革命性的沖擊:觀念會更新,設計的內涵會增加,隨之而變化設計的方法會改變,甚至設計管理體系也會隨之而變化,這部分是軟性的,因此一直沒有得到建筑師的足夠重視。綠色建筑的推行必然要用到新技術、新材料,這些屬于硬性的,與投資造價密切相關的成為現今建筑師設計綠色建筑時關注的重點,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導作用。我們應該提高對軟性技術創新的關注度,這是建筑師的責任亦是以環境、功能、性能藝術等方面達到整體最優化。創新平衡之下的綠色建筑設計應提倡“精宜之道”。“精”是指常規技術精細化,具體項目具體分析;從經驗中挖掘提升常規技術的效能,減少資源的浪費。“宜”是新技術應用適宜化:風險管理意識下與項目定位匹配的新技術應用。新技術應用一定會有風險,不能因“新”而盲目應用,也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用。關鍵是針對項目本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應用的模式和范圍,控制和化解風險。
3.2 以人為本創新建筑設計
建筑創作不是孤立的,是人們心理認知以及美學意象的轉換和映照。建筑藝術形象應具有充實的視覺表現力和沖擊力,應堅持以人為本。市政建筑、公共建筑這些迅速增長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義是異乎尋常的,聯系著一種公眾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載的首創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觀、心理認知與歸屬感的凝聚點,體現著現代人文精神的追求。與象征性的表現、市民自豪感相結合的新的美學意象,應通過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3.3 運用數字技術創新建筑設計
數字技術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新的發展,影響著建筑設計的方方面面。數字技術打破以往的簡單形體,追求多元的審美情趣。形體塑造方面則反叛了以往現代主義的單一形體和強幾何形體,體現為非線性形體的傾向。數字技術在建筑設計領域中的應用更促進了這種多元化的趨向,在電腦中建筑師可以將形體任意扭曲變形,并對形體進行復雜的加減處理。數字技術也影響了建筑的表皮。 無所不在的能夠快速不斷更新信息的電子顯示屏或一些廣告媒介,閃爍變換的霓虹燈等便自然成了建筑師設計的“新手段”。 數字媒介文化的興起將原來被看成是非建筑的因素推到了前臺,在圖像文化的影響下,建筑師營造烘托氛圍的手段更加寬泛。在對建筑的感知中,各種因素同時起作用,從科技到時尚,信息與媒介都可以成為建筑的設計元素和表達手段。數字技術對建筑設計的創新發揮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4 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相關理論
4.1 理論創新應該廣泛借鑒國外的經驗
理論本身是一種用于分析推理及構思創作的方法論,一種智力性勞動。在當代建筑的發育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理論產出,其中包括各種實例分析、觀念指導原則及集合了哲學思考與經驗實證的系統化理論產出。提高建筑設計創作質量,應該更加廣泛借鑒國際領域的理論成果,各種新觀念和新思想;應以更加開放的觀念,敏銳的思維,求取國際先進理論和經驗成果。在未來新世紀里,推動建筑創作追趕和超過國際的先進水平。
4.2 重視建筑設計創作本體規范理論的研究探索
科學理論的系統化和規范化始終為科學創造所普遍倡導的一個問題。美國科學哲學家 T.庫恩倡導的科學范式理論學說指出了科學范式的產生對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義。所謂范式,即為一個科學共同體成員所共同遵循的價值、信念、技術方法,即一門科學學科應具備的一整套理論與方法論體系。 建筑設計從提高構思創意水平到工程設計實踐,都應強調加強職業設計規范化理論的建設。心理學是建筑環境與人類之間關系最為密切的紐帶,建筑環境也是現代人們行為心理的主要載體。 包括基于心理空間的設計方法和綜合運用心理空間設計方法。社會學式創新方法就是以社會學探討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行建筑設計創新角度的研究,如傳統的發展與繼承問題、文化的引入與傳播問題等。
5 結束語
綠色設計不單是環境的功能設計,同時也是與居住區的設計和居住者的生活相契合,不需依賴于復雜的技術和資源的消耗,卻依然能夠成功地為人們帶來舒適環境的設計。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因此,“以人為本”思想涵蓋了現代與將來、考慮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點,也正是“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最基本內容。
參考文獻:
[1] 涂逢祥.建筑節能技術[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2]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的生態策略[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1.
[3] 葛 盛.關于生態建筑的認識與思考[J].山西建筑,2009,(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