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水泥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闡述水泥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由于自身具有的性能在建筑工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性能體現在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能與鋼筋形成堅固、耐久、抗震、經濟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被廣泛用于各種工程建設領域。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可靠性和耐久性,對建筑結構的安全起絕對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強對混凝土的質量控制,使混凝土結構安全。可靠地發揮其作用。下面就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施工中質量控制進行分析和闡述。
1 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1 造成混凝土外觀質量差(如蜂窩、麻面、空洞、露筋現象)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坍落度過大或過小;
(2)混凝土拌合時間短,攪拌不均勻,和易性差;
(3)模板表面不干凈,發生粘模現象;
(4)模板接縫不嚴密,水泥漿流失;
(5)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或漏振;
(6)加外加劑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骨料分離;
(7)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墊塊支墊不均勻等等。
1.2 造成混凝土裂縫及強度不足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水泥用量大,水灰比大及砂率過大;
(2)粗細集料的含泥量過大以及級配不符合要求,壓碎值達不到規范要求;;
(3)混凝土基礎發生不均勻沉降;
(4)混凝土澆注時,振搗不密實;
(5)混凝土澆注后,養護不當,氣候(溫度、濕度)變化大等等;
(6)混凝土澆注后,混凝土過早受擾動及荷載作用。
(7)混凝土試件制作、養護、試驗抗壓不規范等。
2 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質量控制
2.1 原材料質量控制
原材料是構成混凝土的基礎,原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的好壞,因此要對原材料質量進行嚴格把關。
(1)水泥:采用的水泥應符合國家標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的規定,水泥的品種和強度等級應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選定。水泥的強度和體積安定性指標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體積安定性差,水泥的強度就不穩定,混凝土的強度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一定要選擇好水泥品種。
(2)粗集料:粗集料應選用強度高、連續級配好、同顏色、含泥量小于等于1%和不帶雜質的集料。施工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級配、針片狀含量和壓碎值指標。
(3)細集料:一般是天然砂和機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要符合建筑用砂技術要求。
(4) 水:混凝土工程再一般采用自來水和河水或地下水。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于硬化的有害物質或油脂、糖類及游離酸等。
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除按正常抽檢頻率進行檢測試驗外,還應經常性的進行現場檢查、檢測,隨時掌握原材料的變化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如:砂、石的含泥量超標時,應及時處理、更換,保證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砂、石含水量發生變化時,通過測含水率,及時調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實際用水量、砂、石用量。以免產生混凝土配料不準確,最終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2.2 模板工程質量控制
模板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荷載。模板板面之間應平整,接縫嚴密,保證不漏漿,模板及支架系統結構要簡單、裝拆方便,便于鋼筋綁扎、安裝、清理和混凝土的澆注、養護等。
2.3 混凝土的攪拌機運輸質量控制
混凝土采用機械攪拌,根據現場砂、石含水量及時調整用水量,按理論配合比計算生產配合比。攪拌時間應符合有關規定。隨時檢查混凝土攪拌是否均勻、顏色是否一致,并在混凝土攪拌地點和澆注地點檢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坍落度,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運輸應以最少的轉運次數、最短的運距從攪拌地點送至澆注位置為原則。提前安排機修人員對拌合設備和運輸設備進行檢查和修理工作,確保拌合設備和運輸設備能夠正常運轉,確保施工過程中能夠及時提供過程所需用量的混凝土。不能因為設備故障而影響混凝土的澆注,以及影響混凝土澆注質量。
2.4 混凝土澆注質量控制
混凝土澆注前,認真對模板尺寸及支架、鋼筋綁扎和預埋件位置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后,清理模板內的雜物及鋼筋上的油污,堵嚴縫隙和空洞,方可澆注混凝土。
(1)混凝土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斜高度不宜超過2m,以免發生離析;高度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槽等設施下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置減速裝置;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積高度不宜超過1m。
(2)混凝土的澆注應按一定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澆注,應當在下層混凝土初期前完成上層混凝土澆注。
(3)混凝土振搗應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為準,避免振搗時間太短或過長,漏振及過振。混凝土的振搗半徑應不超過振搗器有效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0~100mm距離,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不應過深,以免造成下層混凝土的過振。
(4)混凝土澆注完成后,對混凝土裸露面應及時進行修整、抹平。
(5)混凝土澆注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固情況,并及時處理好。
2.5 混凝土的養護及拆模質量控制
(1)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應滿足對其溫度、濕度和時間的要求。應根據施工對象、環境條件、水泥品種、外加劑或摻合料以及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制定具體的養護方案,并嚴格實施。
① 控制好混凝土表面的降溫和保溫、保濕工作。對橋梁墩柱、薄壁臺等混凝土采用包裹土工布及塑料布相結合的方式,封閉嚴密后,澆水濕潤內側土工布,進行定時灑水養護保持結構表面濕潤狀態,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混凝土裂縫;
②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過大,宜逐段、分片、分期施工。避免在大風大雨天氣澆灌混凝土;
③ 夏季應注意混凝土的澆注溫度,采用低溫入模、低溫養護。
(2) 混凝土的拆模
混凝土拆模時間的早晚直接影響到混凝土質量和模板使用周轉率。拆模時間應根據設計要求、氣溫和混凝土強度等級情況而定。對混凝土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因為拆模而被損便可拆除。對混凝土承重模板,必須達到規定的設計強度后才能拆模。
3 結束語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首先,加強對進場的原材料質量控制,嚴格把關,確保原材料不存在質量問題;其次,加強對混凝土的攪拌、運輸、澆注、振搗、養護及拆模的質量控制,做好每一個環節,避免出現紕漏,將混凝土質量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消除混凝土質量隱患,必須以規范、規程、標準為依據從而使混凝土的質量自始至終受控有序。避免混凝土出現質量問題,才能使混凝土結構安全、可靠地發揮其作用,能夠充分保證有效的使用年限。
參考文獻:
[1]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主編,《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7月 第1版。
[2] 中交天津港灣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編,《水運工程混凝土施工規范》(JTS 202-2011)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6月 第1版。
[3]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主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 E30-2005)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7月 第1版。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