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寧夏醫學雜志》創刊于1962年,初始為寧夏醫藥衛生學會的“會訊”,后經寧夏區黨委宣傳部批準改為“寧夏醫訊”,“文革”期間改為“寧夏衛生”期刊版,1979年復刊后改稱“寧夏醫藥通訊”,1983年改為現名“寧夏醫學雜志”,1985年公開發行。
《寧夏醫學雜志》是由自治區衛生廳主管、中華醫學會寧夏分會主辦的綜合性醫療衛生技術期刊,主要反映寧夏醫藥衛生科技成果和專業工作經驗,報道醫學發展的新方法、新技術,介紹醫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新成果、新動向。本刊立足寧夏,面向全國,努力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力求體現地方性、民族性的特點。
《寧夏醫學雜志》始終堅持政治標準,唱響主旋律,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和《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模范執行《科技期刊編排格式》。
《寧夏醫學雜志》在規范辦刊的同時,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寧夏醫學雜志》自1998年改為月刊;1999年由原來的16開幅面改為A4幅面;2001年改為現在的彩色封面,出版的每一期雜志都做到了格調雅致、設計大方、版式精良、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寧夏醫學雜志》1996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二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7年獲全國第二屆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1年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執行評選優秀獎;2001年7月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02年1月獲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出版先進單位;2004年2月被自治區人事廳確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核心期刊;2007年10月獲自治區科協組織的優秀期刊評比三等獎。
期刊欄目:
論著、臨床研究、經驗交流、病例報告、護理、綜述講座
期刊收錄:CA 化學文摘(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對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的調控作用 聶曉偉,秦國偉,王大鵬,葉書高,陳靜瑜,NIE Xiaowei,QIN Guowei,WANG Dapeng,YE Shugao,CHEN Jingyu
MGMT和ERCC1在腦膠質瘤中的表達及意義 唐靜,折虹,王艷陽,楊治花,王春燕,周舜,TANG Jing,ZHE Hong,WANG Yanyang,YANG Zhihua,WANG Chunyan,ZHOU Shun
神經型布魯氏桿菌病臨床分析 馬元元,馬曉娟,劉愛翠,王研柏,王振海,MA Yuanyuan,MA Xiaojuan,LIU Aicui,WANG Yanbo,WANG Zhenhai
內熱針治療對慢性下腰痛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孫美玲,高謙,王剛,田羽玲,張琳,杜彥濤,SUN Meiling,GAO Qian,WANG Gang,TIAN Yuling,ZHANG Lin,DU Yantao
代謝綜合征患者左房重構及其與N末端腦鈉肽前體關系的探討 李奔,徐艷萍,楊銳英,納麗莎,張青,LI Ben,XU Yanping,YANG Ruiying,NA Lisha,ZHANG Qing
血栓彈力圖在評價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血栓栓塞風險中的臨床價值 鄭紅英,楊秀蓮,楊麗娟,白芳云,陳孟,陳璟,陳志嬌,ZHENG Hongying,YANG Xiulian,YANG Lijuan,BAI Fangyun,CHEN Meng,CHEN jing,Chen Zhijiao
RASSF6 mRNA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陳萍,趙岳陽,李淑璟,劉新蘭,CHEN Ping,ZHAO Yueyang,LI Shujing,LIU Xinlan
危重病應激狀態下高血糖與胰島素組份的相關性研究 馬春霞,李學莉,劉輝,曹相原,MA Chunxia,LI Xueli,LIU Hui,CAO Xiangyuan
集束化治療指南依從性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影響的研究 李元貴,郭云狀,馬希剛,LI Yuangui,GUO Yunzhuang,MA Xigang
結直腸癌患者術前術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的變化及意義 莊肅非,孟光冉,王恩龍,付琦,李海,楊銀學,ZHUANG Sufei,MENG Guangran,WANG Enlong,FU Qi,LI Hai,YANG Yinxue
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房間隔缺損患者右心室形態及收縮功能 雷玉蘭,納麗莎,曹偉,賈梅,周麗,徐艷萍,余芳,LEI Yulan,NA Lisha,CAO Wei,JIA Mei,ZHOU Li,XU Yanping,YU Fang
16層螺旋CT血管成像評價副腎動脈的應用價值 謝冬福,黃娟,詹文峰,何德盛,朱勝彬,XIE dongfu,HUANG juan,ZHAN wenfeng,HE Desheng,ZHU Shengbin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投稿:中樞性高熱病人的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觀察腦溫監護下中樞性高熱病人的護理體會。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40例中樞性高熱病人作為觀察對象,所有病人均采用腦溫監護,采用信封隨機方式將其分成兩組,觀察兩組中樞性高熱病人高熱緩解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家屬滿意度評分。結果: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40.00%)明顯高于實驗組(10.00%),且兩組之間對比的高熱緩解時間及患者家屬滿意度評分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統計學有意義。結論:針對腦溫監護下中樞性高熱病人采用針對性護理的護理效果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腦溫監護,中樞性高熱,護理
中樞性高熱主要是由于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受損,使得患者體溫調節功能出現損傷引起的,其主要特點為患者體溫突然升高至40度以上,中樞性高熱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血管擴張、腦部代謝及自由基釋放增加、加重腦水腫現象及腦細胞損害等并發癥出現[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為了分析對中樞性高熱病人實施護理措施的影響,針對收治的中樞性高熱病人進行了護理,報告如下。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