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博士生和需要評審高級職稱的人員都需要在SCI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但是成功發(fā)表一篇SCI論文是比較困難的,在撰寫的時候是有一些技巧的,那么SCI論文寫作順序是什么呢?主要從題目、摘要和正文參考文獻等各部分的技巧進行了闡述,本文小編就給大家做了如下一些總結:
題目:一篇好文章二十多字左右的文題是非常重要的。文題需與內(nèi)容緊密相關,不需設副題,不能加報道用語,也不可用“!”“?”。
署名:署名要求真實,這樣才可以體現(xiàn)責任,通常包括真名與工作單位。第一作者必然是文章的全程負責人,而這之后的署名需按貢獻大小依次排序。其中行政領導人不署名,對SCI論文寫作過程有貢獻的人員也可以在致謝里體現(xiàn)。
引言:引言要做到引人入勝,行文簡練,好的文章通常都有一個發(fā)展歷程與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突出文章立題依據(jù)、基礎、背景、研究目的及文獻。
材料和方法:
了解所投期刊雜志對此方面的格式要求
1.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guī)格;
2.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準等;
3.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tǒng)計方法等。
實驗結果:實驗結果力求真實可信,不能主觀取舍,更不能弄虛作假。但如出現(xiàn)誤操作或設備故障這樣所得的數(shù)據(jù)可以不用。實驗結果的行文應簡練合 理,剔除不適用的數(shù)據(jù)也可以留做它用。應注意盡量使用專業(yè)術語。用表優(yōu)于圖,但要適當注意篇幅,圖表各項不能重復。如有偶然現(xiàn)象也需交代清楚。
討論:討論在SCI論文寫作中的地位也比較高,但難度也很大。應從全局下手,找到主要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對實驗結果應作出分析與推理,不要重復的敘述實驗結果。著重對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回避相對立的觀點。另需注意文章的討 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fā)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
結語或結論:文章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列出確鑿的結論。文章的行文應簡潔,可逐條寫出。
參考義獻:這是文章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文章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文章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于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致謝:文章的指導者、技術協(xié)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jīng)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于致謝對象。
小編建議各位作者在撰寫論文的時候一步步的來,可以先列出一個提綱,按照提綱寫作文章,這樣的話思路就不會亂。尤其是在題目和摘要的寫作上,雖然字數(shù)很少,但是每句話都需要作者認真斟酌,然后寫作。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聯(lián)系本站編輯咨詢。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