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向外文期刊投稿?國內向國外發表外文期刊,一般都是選擇級別比較高的期刊,比如SCI、EI期刊等。外文期刊投稿并不容易,尤其要跨過語言大關,研究內容讓外國專家看懂,就是個難點了。本文為大家提供投稿外文期刊的經驗,以供參考。
1、稿件不要直接翻譯
直接翻譯稿件,是大忌。理由很簡單,翻譯稿的英文寫作難以過關,很容易被直接拒稿。其次,習作的水平往往難以達到期刊的要求,即使語言勉強過關,也難逃初審拒稿的厄運。
2、怎樣選擇期刊?
首先你要對自己所在的領域有全面了解,知道期刊的“坡度”。這和高考填志愿類似——你不能把頂尖牛校填在一起。你也不應該把投稿希望寄托在同一個層次的期刊上。
正確的辦法是劃定適合主題的幾本期刊(通常可以粗略找出5本或者以上),按照層次排序。然后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選擇投稿順序。
其實投稿還取決于個人的態度,在不考慮完成科研任務的前提下,有些人喜歡某個期刊,那么就應該把這個期刊保留到第二輪或者第三輪投稿,不要第一輪就投出去。一般而言一投就中的概率非常低,要對被拒有充分的準備。
3、投稿的命中率是多少
這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取決于個人能力和選擇期刊的競爭程度。我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參考數據。一般而言,如果你是一個能力中等的人(考慮全世界投稿人),投稿選擇的期刊也是中等(世界排名40-120左右),那么差不多需要6-7次投稿,才可能被錄用一篇。所以如果你投了3-4次就很絕望,那完全沒有必要。
4、審稿人如何審稿
了解審稿人的工作環境和狀態也有利于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很多人,從來沒有當過審稿人,也不了解這個群體。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一篇論文有兩個審稿人,一般一個是年輕人一個是資深學者。大家覺得哪個會相對要求高一些呢?我的感覺是前者更加要求嚴格。這是審稿人心態決定的。
年輕審稿人為了給編輯留下好印象,一般都很認真,寫很長的報告,指出很多問題。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走一個的心態審稿,結果就造成拒稿率高。
資深學者審稿,不需要向編輯證明自己的能力,加上他們很忙,所以有時候會出現審稿“不仔細”的問題。對于這些人而言,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他們喜歡你的論文,那么對細節也許就比較寬容。當然了,如果你寫的東西他們不喜歡,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拒稿。
因此,當你看到長篇審稿意見的時候,可以判斷審稿人比較年輕(只是一個依據,不能一概而論)。對這樣的審稿意見,你最好是耐心看完,認真修改。對于很短的意見,你要特別重視,因為他們也許會決定論文的最終命運。你的修改以及對審稿意見的回復都要精心準備,要寫長篇大論來回復,哪怕是為了“印象分”也要這么做,不管你內心是否愿意。
5、怎樣寫好論文
如果你在寫論文的時候了解期刊的層次、偏好,了解審稿人的大致狀況,有正確的投稿策略,那么還應該注意什么呢?我認為,最起碼你要把論文寫得審稿人和編輯看得懂。
所謂看得懂就是要用簡單和嚴謹的學術語言把問題討論清楚。這一條看似很簡單,但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中文寫作做不到,英文更加做不到。僅這一條就可以淘汰大量投稿的論文。所以我們寫作的時候一定要保證讀者可以毫不費力的讀懂,起碼專業讀者要能看懂。
這就涉及到論文寫完之后,要不要跟別人交流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必須交流。哪怕是小范圍的交流也是好的。你可以給你的老師、同學、朋友看看。讓他們看看文字是否通順,語法是否有明顯問題。核心的專業內容,他們如果不懂也不要緊,你自己懂就可以。如果需要對專業內容進行交流,那么就要進行演講。這在國外是常規流程,國內逐漸在做。
怎么向外文期刊投稿?以上就是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您對外文期刊投稿有更多疑問,歡迎在線咨詢,我們為你提供國際期刊投稿咨詢和指導,幫您順利投稿!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