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行為包括哪些?從狹義上講,學術不端是指在科學研究和論文發表中違反學術規范的行為。發表期刊論文是嚴禁學術不端行為的,往往在一個雜志上范了學術不端行為,所有的雜志期刊都會對你關上大門。那么學術不端行為有哪些呢?
1.抄襲、剽竊他人成果
抄襲是指抄襲者將被抄襲者的文字,不加修改地移入自己的論著,并當作自己的成果發表;剽竊是指剽竊者將被剽竊者的文字或學術觀點,經過改造后移入自己的論著,并當作自己的成果發表。論文發表時如果引用文獻注釋不明確或有意不注明出處,而引用內容又是論文的關鍵信息,也屬剽竊。
在論文、研究報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襲、剽竊他人的實驗數據、圖表分析甚至大段的文字描述,這種現象多存在于少數研究人員特別是少數碩士生、博士生和剛參加工作的青年學者中。
2.偽造、篡改實驗數據
沒有進行社會調查和科學實驗,憑空編造調查和實驗的數據,稱為“偽造數據”;雖然進行了社會調查和科學實驗,但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選擇性地挑選一部分數據或直接將原始數據修改為自己所需要的,稱為“篡改數據”。
在社會調查和科學實驗的數據、圖表分析中,編造數據或有選擇性地采納數據證明自己的論點,極易導致錯誤的結論,比抄襲、剽竊他人成果造成的影響和后果更嚴重。這種現象主要存在于部分初級研究人員和大學生中。
3.隨意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利用職權在自己并無貢獻的論文或成果.上署名,把他人研究成果據為己有;將通過會議、評審等過程獲得的特殊信息和思想隨意傳播或使用;在論文被錄用或成果獲獎后,任意修改作者排序和著作權單位;為完成科研任務或職稱晉升,無關的同事、同學、親友間相互掛名,等等,都屬于隨意侵占他人研究成果。這種現象多存在于一些高級研究人員中部分教授為完成科研任務大量招收研究生為自己工作,掛名發表大量論文,也有利用職權強行署名、強占成果之嫌。
4.虛假署名
為申請科研項目和經費,或為論文順利發表和成果獲獎,未獲他人允許,私自將他人署名,或假造個人信息及冒用他人簽名。這種現象多存在于初級研究人員中。
5.編造虛假簡歷
在求職或晉升職稱時,編造虛假學歷、任職情況、學術成果、獲獎經歷等。這種現象多存在于大學生和碩士生、博士生中。
6.重復發表論文
將自己撰寫的論文一稿兩投甚至一稿多投;將某一刊物已發表的論文原封不動或改頭換面后重新投到另一刊物; 將國外刊物以外文形式發表的論文,再以中文作為原創性論文在國內發表而不注明,都是重復發表行為。這個現象在研究生中比較多見。
7.隨意拆分論文
部分研究人員為增加論文數量,將可用一篇完整論文發表的研究成果拆分為多篇投稿。這在很多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中都存在。
8.不當評價
在專業技術職稱評聘、科研成果評審、論文評議等過程中,因人情關系、利益驅動,有意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他人成果,利用職務權力和學術地位,走關系、拉選票,導致結論失去客觀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在與自己有利益沖突情況下,貶低前人或他人成果等。
9.過分追求名利,助長浮躁之風
部分研究人員特別是一些有一定學術成就、在學術界有一定地位的人員,兼任太多社會和學術職務,真正用于科研的時間很少。
10.違反社會公德
在進行科學研究活動中,違反實驗動物保護規范,如虐待動物;污染環境,如隨意傾倒廢物等。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