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高被引是什么概念?根據(jù)ESI數(shù)據(jù)庫的解釋,高被引論文指的是近十年來被引頻次排在前1%的論文。2014年11月0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到北京參加首屆“湯森路透中國引文桂冠獎”頒獎典禮,領取“高被引科學家獎”。按照專業(yè)的解釋,高被引論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學科領域中被引頻次排名位于全球前1%的論文。 如果論文存在以下四個特征,就越有希望成為高水平SCI論文和高被引論文。
第一、 論文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重要性
科學家發(fā)表論文的目的是推進人們對某個細小領域的理解,增加新的認識,這就意味著要發(fā)表創(chuàng)新的結果或方法。因此好的SCI論文必須具有激發(fā)讀者興趣的創(chuàng)新研究內(nèi)容。
第二、 論文結論通用性強,受眾廣泛
論文是學者之間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媒介。如果對論文感興趣的讀者太少,引用量就會低。反之,如果能將研究結果總結并抽象出較為通用的結論,使論文獲得一定的普遍意義,就可能擁有較為廣發(fā)的受眾,進而有更大機會獲得高引用量和影響力。
第三、 論文內(nèi)容全面且分析透徹
高被引論文中會包含三個問題:本文做了什么?為什么做?做了之后又能怎樣?除了能深入分析和解決問題,還會清晰地告訴讀者研究的動機,即娓娓道來已有研究存在的改進空間或不足以及新的解決方法,并深入討論解決該問題后帶來的貢獻或價值。
第四、 論文表達流暢簡潔,可讀性強
論文有了好的研究內(nèi)容,還需要通過優(yōu)秀的寫作來體現(xiàn),從而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搭建起一座順暢的溝通橋梁。因此高被引論文具有流暢清晰的語言表達,論文語句讓讀者容易理解,可讀性強。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