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國際減輕自然災害災10年活動及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探討地質災害成因機制,總結、交流地質災害防治經驗,1990年3月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創辦了《地質災害與防治》刊物。在1年半的試刊階段,共出版了6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1991年4月原國家科委正式批準,《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正式創刊并與公眾見面。(《地質災害與防治》更名為《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該刊物由原地質礦產部主管,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主辦。這是一部較全面地反映地質災害學科、并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此期間《學報》的編輯部設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環境科學系,負責《學報》的編輯、出版及發行工作。1997年后,鑒于經費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經第二屆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討論并經有關領導研究決定,自1998年1期始,《學報》的編輯、出版及發行工作由中國地質災害研究會秘書處負責,并增加主辦及協辦單位,編委會與編輯部成員作了適當調整。截至2002年底,共出版了13卷57期,其中正刊46期,試刊6期,增刊5期。 辦刊宗旨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創辦14年來,一貫堅持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辦刊宗旨始終是為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創造一個窗口,通過交流、探討有關自然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誘發的各種地質災害的形成機制、規律,研究防治新技術、新方法,促進地質災害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提高。 期刊特色 《學報》主要登載有關自然和人類工程-經濟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地震、黃土濕陷、粘性土脹縮、凍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礦井突水、巖爆、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鹽漬化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機制、規律、監測、預報、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或學術論文。該刊物是我國從事地質災害研究,特別是地質災害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權威性刊物。現已被認定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該期刊不僅是從事地質災害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人員、科研與教學人員的良師益友,也是各級領導從事管理和決策的參考資料。目前發行面不僅覆蓋了大陸各省(市、區),而且港、臺地區及日本等均有訂戶及作者。 欄目設置 理論探討、區域地質環境、城市地質災害、工礦地質災害、道路工程地質災害、海洋地質災害、專題研究、監測技術與方法、防治工程技術、其它、短文、信息園地。
《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須知
一、《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論文內容及格式
1、論文內容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要求論點新穎,語言精煉,數據可靠、論證嚴謹。
2、論文撰寫標準格式參照:
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作者姓名:張**
摘要:(不超過200字)
關鍵詞:2~5個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后用[基金項目]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3、文章最后要求標注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畢業學校學歷、研究方向、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