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裝飾藝術是一門涉獵廣泛的工藝美術學科,它是通過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獨特的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反映生活,服務群眾。
裝飾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方第一次使用裝飾這一個詞素是在1791年,后來逐漸通稱為“應用藝術”。而中國裝飾藝術的發展遠早于西方。它在中國偉大文化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原始的先民們在勞動中逐漸使單一物象復合化,顯示類型化的美,并將不同形象的物品,經過加工琢磨變化成相同形象,而顯現同一性的美,這種物象感受在思維中形成的審美意識和趣味便影響并開拓了中國裝飾藝術的形成。歷史上的先輩們也曾以自己的勤勞和智能逐漸運用了統一,對比與調和,均衡與對稱等裝飾規律,創造了杰出與優美的裝飾藝術造型,形成了純厚樸素自然的裝飾風格。秦漢多形成“古拙之中見深沉,飛動之時呈雄大”的裝飾風格,南北朝已不求以形美而達以“意境”,隋唐又展現了豪放與磅礴,恢弘與淳厚;而五代的嚴謹,宋的清秀細膩,元的傳承傳統的裝飾之風,又在表現技術和工藝技巧上得以成熟,明清不僅探求生活物象的形象與品格,更賦予典雅細致的裝飾之風。這些中國歷代裝飾藝術的演進與特點,不僅是認識與實踐的物化,也與現代理論有著相通的特點。
回望中國裝飾藝術的發展,在汲取民族傳統藝術優秀基因的同時,融合現代藝術的優秀基因,拓展我們審美的視覺空間和文化心理結構,是極有意義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室內裝飾緊緊維系著人與社會、文化、個人情趣、生活方式。無論是原始的社會,還是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室內裝飾都是以其獨特的環境藝術之美,滴滴點點、灑灑落落地吐納著一種文化氣韻。
一、居室裝飾的現狀
室內設計美學,因不同的地區,民族,文化與生活,審美價值觀而不同。由此,即形成不同的居室文化。
何謂居室文化?居室文化何以形成?大家較為認可的是:當人們的居室環境和居住條件已從滿足一般的物質需要上升到精神需要時,當人們已經在談論居室品位和把它與生活價值、時尚聯系在一起時,消費者在媒介鋪天蓋地的樓盤推介和時尚雜志的衣食住行中分析專家們的評論時,居室文化就已形成。
在居室文化的形態中,居室已不僅僅是一個生活的建筑空間,而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一種文化表現形式。人們在這種形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培育生活價值觀。
當前新型建材層出不窮,為居室裝飾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我們也不難發現,當前居室裝飾千篇一律的臉孔普遍存在,似乎一定以其所謂的歐陸式、古典式、典雅式、豪華型、小康型的描寫來張揚美的存在。而古樸與現代的結合,文化氣韻與時代精神的交融恰恰成了裝飾的冷角。由此我們想:民族的、地方的本土裝飾文化和風格都到哪里去了?這是很值得室內設計師們思考的問題。
目前,裝飾潮流之現實,其存在似乎與我們所追求的文化精神相去甚遠,籠統地視裝飾為現代化高檔材料的堆砌,東湊西拼,把原有的科學合理之布局、天時與地氣完美之結合的工巧以及“畫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手法都變得如此陌生起來。于是,時尚代替了一切,環境美化只能通過高檔材料來表白。這是居室裝飾的一大缺陷。一些從發達國家歸來的高薪“白領人士”無不感嘆地說:“你們的裝飾豪華度遠遠超過了我們。”這話值得我們反思。
裝飾所體現的內容,就其存在的意義而言,是給生活帶來方便和精神上的寄托。人們的喜好、情趣都集中了這兩大內容:一方面,我們要在功能設施上講求科學,極大滿足現代都市人快節奏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精神文化的充實來熨貼一種返樸歸真、清靜和諧的追求心理,使生活變得豐富起來。
而當前裝飾界因理論、技術、材料的引進而爭艷斗麗,西景東移,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們以居室文化和西方的美學理念來推崇西方的生活方式,卻是令人不敢茍同。中國擁有深厚的文化內蘊,悠久獨特的裝飾風格,廣闊的市場和活力,足以支撐起一個強大的、有中國特色的居室文化。
這種文化并不摒棄西方的技術,正相反,它可以西方的技術層面來承載東方的裝飾特色和人文思想。而當今缺少民族傳統精神和文化的裝飾,正是居室裝飾和公共建筑裝飾的負面現象。
二、傳統文化與時代氣韻
我們不能一味的全部搬用西方的東西,生活習慣、文化教育都有很大差別,好的裝飾元素可以借鑒,但整體裝飾都搬到中國來,與整個中國的文化不相符,只有華麗的外表,沒有中國文化的內涵。我國的傳統裝飾文化精彩而又豐富,如果借用傳統的裝飾元素用到中國現代裝飾上來,更能體現中國裝飾文化。“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
如,現代住宅的客廳比較大,設計師常以“玄關”之作點綴其間。而中國的窗飾之美大大可作借用,古人有取枯木數莖,制作天然之窗,先用挺直的老干制成邊框,再取橫枝,一頭盤曲,一頭稍平,分作梅樹兩株,一株上生而倒垂,一株下生而仰接,然后剪彩紙作花,紅梅綠萼點綴于疏細梗上,儼然是兩棵勃勃生機之梅樹。用窗飾之美的情調移作玄關,也可取作移動落地門扇,實屬設計手法上的創新,把古人用的窗子移活了。
我們的先人用燈燭照明,孤燈一盞,光青夜寒,他們的離合悲歡、生老病死都在這或明或暗或淡的光圈籠罩下。我們的古人對于燈燭更多的是賦予相思的色彩,獨對寒燈,追憶往事與故人。對于現代裝飾來講,燈具的情趣就豐富多了。有用于沙發旁看書讀報的立式燈,有造型各異的茶幾燈,有安置于床頭板上方的壁燈,有用于客廳上方的大型吊燈,有設于影視家具櫥內的冷光源射燈。
燈具造型千姿百態,百花齊放,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誠然不必搬弄過時的古燈,但現在真正富有人情意味的燈具有多少呢?歐美燈具造型確實很動人,但這是別人的,有別人好的產品是否就意味著不必再開發優秀的民族燈具產品呢?從文化角度看,現代燈具模仿西方的多,自創特色或對傳統精神的秉承發展實在少得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