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對其從業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目前職業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按新時代對新型會計人員的要求,結合會計課程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社會的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對策
21世紀初,許多職業學校就開始加大投入,在教學中廣泛使用信息技術,希望通過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教學過程的策略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和教學管理的人性化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般是泛指以計算機、現代通訊手段等來實現信息的獲取、傳遞、存儲、處理的相關技術,它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管理等許多領域。會計學作為職業學校中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規范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會計學科的特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利用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對會計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智能型計算機系統在更廣的范圍取代了會計人員的工作,新時代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時代的會計人員應勇于實踐探索,不斷開拓,具有積極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人們以實踐為依托而產生的一種勇于實踐、不斷開拓進取、積極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例如人的好奇心和興趣,對新異事物的敏感性和求知欲,對真知的執著追求態度等等,創新精神是人類進步發展的原動力。隨著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和發展,國家對會計工作管理的理念、手段、內容和要求進行了適應性的變革,對會計法規、會計制度、會計準則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要不灰心、不氣餒,要勇于實踐,不斷進取和開拓,以創新精神來做好新時代的會計工作。
(二)會計人員的身份和工作重點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1、會計人員是信息分析師。在傳統會計中,會計人員主要是對經濟數據進行計量與記錄,起到一個記賬員的作用。在信息時代,會計人員的工作重點變為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加工,以滿足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及時、相關、便利、適當和準確的要求,這意味著新時代的會計人員將以“信息分析師”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
2、會計人員是復合型人才?,F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會計信息的實時反饋、動態控制成為可能,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加強學習,盡量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具有相關信息的篩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成為一個“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3、會計人員的工作將更多地與其他業務工作相融合。更多的會計人員將成為企業各業務部門和綜合管理部門的成員,為財務管理和綜合管理提供會計服務。同時,隨著外部客戶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增長,更多的會計人員也將為債權人、投資者、供應商和客戶、不同行業、政府管理部門等提供職業化、專業化的咨詢服務。
二、利用信息技術,在會計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策
社會的發展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學校會計課程的教學也將會從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全方位發生重大變化。
(一)轉變學校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的建立,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先決條件
現代教育理論是職業學校教學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它反對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主張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外環境,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與知識傳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即EQ) 和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即IQ)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
作為教師,要切實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要經常思考“學生在未來的會計工作崗位上,他(她)們面前分分秒鈔都將有成千上萬的“金錢”在流動,他(她)們能不能嚴守職業道德,不受“金錢”的誘惑?”之類的問題,在傳授學生知識、技能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要更多地考慮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讓學生能自我約束和獨立學習,能自己去探索知識、運用知識,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先決條件。
(二)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利用信息技術,科學設計會計教案,合理安排會計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揮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師生之間都要有民主、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能相互理解、支持幫助和有效溝通,真正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互愛”關系,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科學設計教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去正確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例如,會計學的實踐性、規定性較強,教學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學習中容易使人厭倦。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有血有肉的會計案例來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發加入案例的討論、分析過程中,以達到激發、發揮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根據會計課程的不同內容特點和不同教學目的要求,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來有效地完成會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對不同的教學活動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
對會計中規定性、強制性要求高的內容,如會計核算原則、原理、準則等,教師易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教師為主導來進行講授性教學活動,將知識傳給學生,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解決問題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