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政稅收
寧波保稅經濟區包括寧波保稅區、寧波出口加工區和寧波保稅物流園區,先后經歷貿易起步階段、加工為主階段和協調發展階段,目前已經具備相當規模,為寧波建設保稅港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一、寧波保稅經濟區發展現狀
寧波保稅區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功能優勢凸顯,產業特色鮮明,招商引資卓有成效。
(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十五”期間,我市保稅經濟區發展迅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無論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外貿進出口都呈現逐年遞增趨勢。2005年,四項指標分別為60.4億元、11.8億元、100.3億元、30.8億美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2.8倍、2.3倍、8倍、4.3倍,年均增長23%、18%、52%和34%。
(二)三大功能逐步提升
寧波保稅區、寧波出口加工區、寧波保稅物流園區是全國唯一實行三區合一的運作模式的區域,初步形成功能互動、資源共享、自主創新、協調發展的格局,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出口加工三大功能逐步提升。
1.國際貿易功能
我市保稅區對外貿易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2005年全年累計完成進出口30.8億美元,其中完成出口15.5億美元。外貿結構逐步趨于合理,一般貿易增勢趨緩,占全部貿易總額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56%下降為32%;加工貿易占全部貿易總額的比重有所上升,由2002年的32%上升到40%,成為我市保稅經濟區外貿進出口新增長點;轉口貿易增長迅速,占全部貿易的比重有所上升,2005年達到3%,比2004年增長310%。照此態勢發展,寧波海關預計2006年寧波口岸轉運國際中轉集裝箱箱量有望突破100萬標箱。
2.保稅倉儲功能
隨著出口加工功能的逐步增強和一大批工業項目落戶保稅區和出工加工區,我市保稅經濟區倉儲物流業在經歷一個快速發展時期(1993-1998年)后,“十五”時期處于平穩發展時期,年均僅遞增3.6%。2004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保稅物流園區,進一步拓展了保稅經濟區的發展空間,2005年保稅物流園區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引進倉儲物流項目5家,現代物流中心項目的全面建成,成為大宗進口原材料分撥平臺;而首票貨物的運作、貨物分撥企業購匯的解決以及寧波保稅物流園區穿山倉儲有限公司的成立,又大大拓展了保稅物流業務,集裝箱拆箱、分揀、簡單加工、整箱離境等業務不斷壯大,保稅倉儲物流的功能正呈現較好的上升勢頭。
3.出口加工功能
出口加工區自從2003年封關運作以來,基礎設施配套逐步完善,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出口加工區已經成為保稅經濟區招商空間的主要區域和主要增長點。工業總產值歷年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04年之后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5年工業總產值是2000年的8倍。隨著寧波中集物流裝備有限公司和中緯積體電路(寧波)有限公司投產、寧波技嘉科技有限公司手機項目上馬,尤其是寧波奇美電子有限公司項目及其相關配套項目逐步集聚投產,保稅經濟區將形成以電子信息產業為帶動的高速增長的工業格局,工業總產值將呈現跨越式發展。
(三)產業發展特色鮮明
寧波保稅經濟區基本形成以集成電路、計算機、信息家電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板塊,以國際貿易為主的商貿服務板塊,以保稅物流為特征的物流產業板塊,產業輻射帶動作用明顯,成為省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和發展高地、國際貿易的大通道、現代物流集散基地。一批高端科技產品生產項目紛紛落戶,形成了集成電路項目企業群、集成電路設計及軟件開發群體、計算機制造項目企業群、液晶光顯項目企業群。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集成電路形成了由拉晶、外延片、拋光片、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相配套的產業鏈;計算機形成了由主機板研發制造及周邊產品相配套的整機生產鏈;液晶產業正從液晶模組、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制造強勢起步,區域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
(四)軟環境建設頗有成效
寧波保稅經濟區十分注重軟環境的打造。一是參照國際上自由貿易區慣例設計,寧波保稅區在海關、外匯、外貿、稅收等方面享有一系列國內經濟特區、開發區不可替代的特殊政策。注冊在保稅區的企業可“免進出口商品許可證及進出口配額、免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進口(區)貨物保稅”等優惠待遇;區內企業一律擁有國際貿易權,要開立外匯帳戶,企業經營外匯所得自由保留;企業所得稅減按15%征收;出口產品生產環節增值稅免征;保稅區企業從事保稅貨物貿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保稅區外貿出口企業享有免費代理、出口貼息、出口信用保險等扶持政策及其它優惠待遇。二是以服務實事工程為抓手,開辟綠色口岸通道,實行電子口岸無紙化通關和“集中報關”運作模式,為特色產業上下游配套和國內外零部件供應及產品市場開拓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口岸環境。三是制定多項導向政策,在產業發展、項目申報、技術改造、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對特色產業形成強有力的支持平臺。
軟環境的建設為我市保稅經濟區招商引資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從歷年利用外資情況看,寧波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已成為我市利用外資的主戰場。截至2005年底,已累計引進各類企業5446家,其中外資企業893家,總投資45億美元,合同外資3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8億美元。
二、與國內其他保稅區的比較分析
我國保稅區發展模式基本上有如下三種:綜合型,如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天津保稅區;單一功能型,如深圳沙頭角保稅區(出口加工)、廈門象嶼保稅區(物流);主導功能型,如大連保稅區、寧波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等。由于國內其它保稅區與出口加工區分設,保稅物流園區運作時間不長,為便于比較,我們僅對保稅區經濟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目前,全國共有13個保稅區,通過綜合比較分析,有助于我們充分看到寧波保稅區向保稅港區轉型的發展優勢,同時也讓我們切實認識到其存在的問題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