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務管理
摘 要:廣東省中小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促進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維持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其長期以來缺乏財務核心競爭力,文章中通過系統分析廣東省中小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現狀,提出提升廣東省中小企業企業財務核心競爭的具體對策,分別為:制定合理的財務戰略、完善公司財務結構、提高企業可持續創新能力和構建學習型財務組織。
關鍵詞:廣東省中小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提升
一、財務核心競爭力
許多文獻對財務核心競爭力進行研究。李澤紅教授認為財務核心競爭能力是以知識、創新為基本內核,扎根于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工程中的一系列專有的、優異的、動態發展的企業理財競爭能力[1]。劉真敏和魏順澤認為財務核心競爭力是基于核心競爭力并由財務能力高效凝結而體現的一種整合型的競爭力,它是促進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和實現企業長遠穩定發展的綜合財務能力[2]。金振宇認為財務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財務部門一系列的知識和技能和結合,是使企業的財務運營能力優于其他企業,并維持企業競爭優勢不可或缺的一種戰斗力[3]。綜上可以看出,以上研究都認為財務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一種戰略性的財務競爭力,并且這種競爭力的目的是企業價值增值,即財務核心競爭力具有獨特性、內隱綜合性性、整體性、動態發展性和知識積累性。本文認為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是一種以知識、創新為基本內核的,培育企業可持續盈利能力和可持續價值增值為目的,企業財務系統所專有的、優異與其他企業的對財務戰略、財務資源、財務結構和財務能力高效耦合的綜合財務競爭力。
二、廣東省中小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的現狀
目前廣東省中小企業整體淘汰率較高,相當一部分處于虧損狀態,這很大程度由廣東省中小企業缺乏財務核心競爭力或財務核心競爭力不強引起的。
(一)財務戰略不明確
廣東大多數中小企業對財務戰略重視不夠,忽視財務戰略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長期以來對于財務管理重戰術、輕戰略,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片面最求成本最低策略,較少有明確科學的財務戰略。還有一些中小企雖然制定了財務戰略,但只是把財務戰略當作口號或規章制定,使財務戰略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其實質作用;對于財務戰略定位、實施缺乏長遠規劃,有時甚至為了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違反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財務資源不足
從財務硬資源來看,廣東省中小企主要表現為融資困難。一方面廣東省中小企業籌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來自企業內部積累和內部籌集資金,較少吸引風險投資,資金缺口比較大。有資料顯示:約有76%左右的廣東中小企業采取內部積累、約有28%左右采用內部籌集資金,約有14%的廣東省中小企采用銀行貸款,而對于風險籌資則非常少[4]。目前廣東省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還比較有限,擔保費用偏高,融資能力不足且擔保機構本身擔保資金不足,抵御風險能力差,難以滿足廣東省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據廣東省經貿委測算,廣東省中小企業實際融資總額為1.1萬億,與廣東省中小企業 2萬多億元的潛在資金需求相比,存在近1萬億元的資金缺口。
從財務軟資源來尤其是人力資源方面,大多數廣東省中小企業財會人員由企業高層信得過但是素質不高的人員擔任,缺乏具有較強財務分析能力和預測能力、決策能力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老板不是本著為企業長遠發展儲備、使用和培養人才的目的去引進人才,而是本著拿來就用、用盡即棄的想法引用人才,員工考核激勵方面,重物質輕培訓和培養,這樣使很多優秀財務人員不會選擇中小企業,或者僅僅把中小企業當成跳板。對于廣東省中小企業而言,則形成整體財務人員素質不高,缺乏核心財務人才,財務系統的整體管理水平不高,財務組織可持續學習能力和可持續創新能力匱乏。
(三)財務結構不合理
廣東省中小企業財務結構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在股權高度集中,股權結構不合理,許多企業沒有脫離“家長式”管理模式。一股獨大或家族控股現象普遍存在,很多董事會的意見和建議較多只具有參考意義而非決策權,極大限制企業長遠發展;“任人唯親”阻礙外來人才的進入,既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又不利于整個財務系統人員素質的提高,嚴重影響企業融合各種社會資本,失去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企業對于債券人、員工、供應商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相關治理機制尚未建立。企業融資信譽普遍不高,沒有明確的債權人保護機制;職工代表大會形同虛設,不注重保護員工的利益,勞資關系競爭等等。
(四)可持續創新能力較弱
廣東省中小企業存在典型的“二元結構”特征,即以本地中小企業為主的內源性經濟和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外源性經濟共存。實際上外源經濟中大多數外資企業只是將生產環節放在內地,其核心資源、技術和市場都掌握在外源性企業手中,與其合作的國內企業很難接觸到他們的核心技術和資源,大多數外源性企業都屬于“三來一補”型企業,它們追求低成本而不是創新,而傳統的內源性企業以通過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它們大都通過跟蹤模仿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廣東中小企業過分依賴外源型經濟,使其自主創新在全球價值網絡體系中形成低端鎖定,進而使其自主創新意識在“等、靠 、買”過程中淡化。此外,資金短缺,知識產權法實施不力,人力資本的儲備不足和多年來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使得廣東的中小企業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進行技術創新。
三、廣東省中小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
根據廣東省中小企業財務核心競爭力現狀,培育和提升其財務核心競爭力應從以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