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一、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
美術欣賞課在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對美的審美能力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美的享受。如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美術教育的最佳效果呢?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關鍵!教師要從“教師的語言引導、課件的準備、音樂的選擇、過程的組織”等環節充分進行預設,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接受美的知識、美的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中學美術課程進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幾個學習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教學的方向,鮮明地提出發展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現代中學生要充實自我的美術欣賞和審美評價,從而提高各方面的知識能力。
健康的審美觀是美育的目標之一,為實現這一個目標,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三部分實施。
1.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培養高尚的情感和美德。從正面去引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如人們的真誠理解、忠厚善良、友誼團結、正直坦蕩、謙虛謹慎、勤勞樸實等,這些情感和美德是培養學生健康審美觀最豐富的內容。它們是人類最實在、最偉大的精神內涵。愛美是人的天性,中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對于區別美與丑的標準往往是模糊的,他們常把“新”“特”“奇”視為美,這種現象當前比較集中地表現為:校園追星現象。再有一種現象,就是誤以丑為美。由于特殊的家庭或社會環境,一些中學生年齡雖小卻非常世故,他們主要以江湖義氣和“英雄主義”為特征,把廣交朋友、出手大方,為朋友兩肋插刀等視為美。盡管這一部分學生比例不大,但對于審美觀還不健全的尤其是農村中學生來講,這類學生起著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片面地、不加分析地草率處理,而是要運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巧妙地引導他們樹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幫助他們分清什么是真、善、美,尤其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要加以正確的引導。
2.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向上的審美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人類進步的典型。他們的精神情感是人類理想的集中體現,對人類的文明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力。比如,我們熟悉的雷鋒同志,他那種助人為樂、艱苦樸素、為人民服務的美德,那種具有堅強毅力的“釘子精神”和愛憎分明的崇高感情,影響了幾代人。
如在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達芬奇的偉大作品時,我講述少年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等來告誡學生,這些偉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為他們能實實在在的做人,從小做起、從基礎做起、不怕困難,努力工作,始終有一個崇高的信念貫注他們的一生。
3.從大自然的母體中吸取審美的影響。大自然是我們賴于生存的環境,同時也是人類精神和情感的發祥地。大自然的美是無私的、奉獻的、和諧的。是我們情感的源泉和美德的象征,并無時無刻不在孕育著我們的肉體和靈魂。
二、樹立科學、高尚的表現觀
1.引導學生正面表現時代精神。藝術的表現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二百多年前的古人石濤就發出了“筆墨當隨時代”的呼聲。何況我們今天這樣偉大的變革時代呢!時代精神代表著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希望。
只有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才是人民所期望的藝術。
許多著名的藝術家都是以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命運為己任,投身到時代的大潮中。用藝術和畫筆揭露舊社會,歌頌新時代。蔣兆和的《流民圖》,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作品,真實地反映和揭露了那個時代的衰落,對勞動人民報以深深地同情。關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嬌》,以激昂飽滿的熱情謳歌了偉大的祖國一日千里欣欣向榮的時代精神。美術教學同樣要有時代感,要培養中學生主旋律時代精神的表現觀。
2.啟發學生表現高尚的人生價值觀。要使學生懂得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在美術教學上就是要培養中學生這種高尚的人生價值觀,不僅在作品中表現和頌揚這種價值觀,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體現這種價值觀。培養他們樸素大方、勤奮愛學、勤儉愛校的美德。
3.培養中學生科學、現實的表現觀。學生的審美導向的培養是美術鑒賞教學中的一項長期的工作,同時需要師生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教師在指導學生鑒賞作品時要循循善誘,全方位、多層次的引導,學生也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要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盡可能調動和運用自己全部的知識、才能和經驗,展開符合作品邏輯的想象、聯想,給作品中的藝術形象以補充和豐富,重新在頭腦中創造出自己理想的藝術形象。
長此以往,我相信美術鑒賞課就會變得更加生動、深刻起來,學生的審美情感也會由此得到培養,不斷升華。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我們必須尊重科學的規律,正確的面對現實、面對社會?,F實的表現是指作為一名美術教育者,應該積極的表現生活,表現那些對生活對人生有價值和有教育意義的東西,而不要違背現實生活的主流。正確的現實的反映生活,反映情感。使我們的美術作品帶給人們健康向上的精神營養,喚起人們美好的希望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