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信息時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人的智慧的競爭。從一定程度上講,國民創新能力的強弱己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最重要標志。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迅速轉變教育觀念,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現代教育學認為,后天的教育就是為創新潛能的開發和創造力的發展提供支持的環境,就是要把個人的潛藏智慧、創造力和精神力量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教育可以釋放和發展一個人的創造力,也可以抹殺一個人的創造力,因此,如何把這種創新潛能和創造力充分釋放出來,表現為絢麗多姿、令人贊嘆的創造力是擺在全體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創新是人類的最高本性,人人都有創新的需求和潛能,沒有才能和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只是層次類型有差別而已。20世紀70年代williams和B”rd““將認知發展心理和教育理論相結合,認為學習和發展是社會合作活動,強調學習者個人從自身經驗背景出發,建構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其核心內容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展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真正含義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重視自上而下的教學設計理論,重視“情境協作”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一系列“以學促學”的教學策略,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的教學主張學習過程應充滿真買的個人意義,它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主動發現,認為這有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建構主義的新型教學模式提倡教師由原來知識的講解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促進者,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主體。建構主義提倡情境過程、協作過程和合作探究過程,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理論正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適應新時期我國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等學校作為學習和貫徹素質教育全新理念的沃土,應當努力加強對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教育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思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的發揮,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創新。“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智力的發展和自我完善,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想就是造就“全能的人”。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一文中指出:“用整個社會的力量來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引起的生產新發展,也需要一種全新的人,并將造出這種新人來”。鄧小平同志結合中國現實情況對“全新的人”加以具體化描述,提出培養“四有新人”的要求;江澤民同志又把該論述與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是新時代要求下的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即創新型人才。
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依靠新興的教學模式。由于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受到傳統教育價值觀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弊端,不利于創新人才的成長,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和壓抑創新人才的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行創新教育。創新教育理念注重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它的核心就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解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創新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它在繼承傳統教育知識結構方面,更強調對現狀的突破和面向未來的創新,并注重以人為本,重視人的主體性,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人格,注重發展個性.中國高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合格和優秀人才的歷史重任。長期以來,高校致力于注重學生的群體成長,注重為其從事某種職業的規范知識和專有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全面素質的培養,甚至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人才培養的進程,削弱了高校學生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目前國家和全社會都在倡導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江澤民同志也曾提出:青年大學生的“四個統一”,結合社會需要,發展學生個性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必然走向。要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校必須樹立正確的創新教育理念,教育的各個環節相統一、培養學生在多個領域的創造性,激勵他們進行文化創新、思想創新、學術創新、科技創新,要做到高校教育各個環節的有機配合,必須在學科教育、新課程、課外科技活動,校風學風建設等多個方面的統一,并將這些統一融入到創新教育中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當然,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并不是把傳統的教育全盤否定,而是通過對繼承性教育進行選擇,繼承改革和發展,明確創新教育不僅是滿足學生獲得的知識,更重要是指導學生運用知識,發現問題改革創新,創新教育應體現寬松、民主、自由、開放和進取的創新人才培養環境。
創新教育是一個不斷改革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創新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創新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高校創新教育理念在實施和運作過程中,勢必遇到各種新問題。然而作為高等學校,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最高目標,全面實施創新教育,開展教育創新必將會大大推動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