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一個國家能否振興,關鍵在教育。高等院校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我國今后在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中的競爭能否取勝,也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能否實現。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將其擺上了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21世紀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位置。顯而易見,體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不容忽視。
當前,各高校都能充分認識體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化體育工作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和不足。根據一項調查資料顯示〔1〕,大學生每周主動參加3次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女生不到40%,男生不到65%,且鍛煉時間短。另外,還有28%的女生和20%的男生根本不參加體育鍛煉,42%的學生每次鍛煉時間不足30min,活動時間在1h的學生僅占40%。即使在喜愛體育運動的學生中,也有65%的學生對上體育課持消極態度,因為課上教的都是他們不喜歡的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我院遵循體育教學規律,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進行了體育分班教學、特色“警體”訓練等一系列探索和嘗試,成效非常明顯,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大大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和時間較以前大幅增加。在體育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的推動下,學院的競技體育水平顯著提高。我們先后組隊參加了第3、4屆中國黃山青年登山大賽,取得了男子團體第3名,女子團體第2、第3名,以及兩屆大賽最佳組織獎的優異成績。2005年,我院選手在全國警官院校散打擂臺賽上取得了90kg級個人冠軍、團體第4名的好成績,學生足球隊榮獲了第5屆全國飛利浦大學生足球賽合肥地區選拔賽高職高專組冠軍。2006年,組隊參加全省十一運會高校部田徑比賽,獲全省團體第十三(高職院校中排名第二)、個人單項3銀1銅的佳績。首次參加全省定向越野比賽中被授予體育道德風尚獎。目前,我院的體育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以學生廣泛參與普通體育運動為“塔基”,以警察類專業學生為主體組織開展特色警體訓練為“塔身”,選拔優秀選手參加校外體育競技為“塔尖”的校園體育“金字塔”。
下面,本人結合近年來我院體育工作的有益嘗試,圍繞高校體育改革問題,談一談自己粗淺的認識和體會,僅供參考。
1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斷深化對高校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高等學校要認真貫徹《決定》精神,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的體育工作。一是各級領導、學校校長和廣大教師要深刻認識“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重要意義,擺正體育工作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位置。實踐證明,一個地方、一個學校的體育工作搞得好不好,受自身經濟發展的制約,但最重要的還是取決于領導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認識與重視程度。因此,端正思想、全面貫徹黨的體育教育方針是做好高校體育工作的前提。二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統領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選擇那些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大家喜歡的、有利于全體學生參加的、適合于群體性鍛煉的體育項目,避免過分競技化、成人化。體育課程考核要針對學校和學生個體的體質健康狀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突出“健康第一”的宗旨。三是以“健康第一”為主線,促進“兩個結合”。即要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在業余生活中有展示的舞臺,從而進一步強化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近年來,我院十分重視課堂體育與課外體育的銜接,有關職能部門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了足球、籃球、羽毛球、田徑、散打、警體4項技能等各種體育競賽,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使體育教學向課外延伸,達到了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同時,還要將體育教學與管理教育有機結合,借助體育教學實現管理教育的目標,通過管理教育增強體育教學的效果。我院自成立以來,堅持每天組織學生出早操,進課堂前站路隊,以培養學生嚴明的紀律觀念和良好的行為養成。
2 貫徹“終生體育”的理念,注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
高校體育教學要以增強學生體質和身心健康為出發點,將傳授健身知識、技能與傳授科學鍛煉的方法有機結合,使學生樹立“終生健身”的體育觀,培養終生鍛煉身體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體育鍛煉,形成雄厚的群眾基礎。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在教學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他們終生體育的健康習慣為目標,著重開設一些非競技運動項目,特別是畢業后易于堅持鍛煉(即不受年齡、運動負荷限制的運動項目)、適宜職業需要的體育項目,內容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使每個學生都掌握一、兩項專長的健身手段,讓“體育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儀式”、“體育在體育課中,更在生活中”。其次,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注入式”、“填鴨式”、由老師“包打天下”的做法,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興趣、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們的做法是實行體育課分班教學。根據性別不同將男女生分別編班。開設不同的體育興趣班,由學生根據自身愛好自由選擇。同時,實現小班教學,將規模控制在30人以下。目前,我院已開設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11類興趣班,從實際情況看,原先想方設法逃避體育課的學生又重新回到了操場,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充分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學生體育的基礎打牢了,無形中也推進了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3 培育特色運動項目,提升學校體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