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一、終身教育與終身體育思想的概述
終身教育思想是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第三屆促進成人教育國際委員會”上,法國教育家保爾-朗格朗正式提出的。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前蘇聯學者經過實踐和理論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體育思想,即終身體育思想。
比較教育與體育兩者的概念,它們為從屬關系。教育范疇極廣,其中涵蓋了體育。在不同人給予教育的定義中,我們均能看到體育的身影。終身體育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受國際終身教育思潮的影響和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而提出的。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其承載著特定的、重要的教育使命。可以說,終身教育思想誕生催生了終身體育思想觀念的形成,終身體育思想的提出則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終身教育思想體系。
二、終身體育思想在家庭體育、社區體育中的應用
(一)終身體育思想與家庭體育
家庭體育是家庭生活中的體育生活,是家庭教育的組成部分,是社區體育的基本單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體育不僅對每個家庭成員個人的身體健康、思想道德、意志品質的培養有直接作用,也與社會的穩定進步和發展有密切聯系。從時間上說,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不同,它是一種終身體育,時間最長。由于父母與子女朝夕相處,通過經常性的家庭體育活動,使家庭成員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這就使家庭體育具有長期性與連續性。特別是父母愛好和參加體育活動使得孩子從幼兒、少年乃至青年都生活在良好的家庭體育活動的氛圍之中,使孩子的身心留下一定的烙印,對孩子形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和作用。從發展角度看,研究終身體育思想下家庭體育存在形式,不但可促進家庭體育活動開展,使得家庭體育變得豐富多彩;也有助于家庭成員的體育意識和習慣養成,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健康和快樂;更有利于增強國民體質,乃至整個中華民族身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二)終身體育思想與學校體育
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是指以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的思想。這種思想認為,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最重要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中間環節,主張在學校階段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觀念和習慣,并使學生掌握終身體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這種思想對學校體育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組織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學校體育是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身體鍛煉為基本手段,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的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文化教育活動。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任務的最基本途徑,因此,體育教學中其終身體育思想貫徹實施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在學校體育中的實施情況。在體育教學中既要重視體育教師素質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注意發展學生的體能,促進學生體育習慣的形成。這樣就能在體育教學中有效的貫徹終身體育思想,從而促進學校體育更好地與終身體育相結合。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方法和實施教學評價時,都力求把當前的教學活動和終身體育的目標相結合;既要完成該學段的體育教學目標與任務,又使其教學效果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需要打下基礎,為其學校后的體育生活提供體育知識、興趣和能力準備。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出發,使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進入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終身體育思想與社區體育
社區體育是社區成員以自發性為原則,以一定的地域空間為依托,利用人工(設施)或自然環境,在行政的支持下,開展的以發展社區服務,維系社區感情,增進居民身心健康為目的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體育活動。社區居民是社區體育的主體。一定的地域是社區體育的活動空間。社區體育是一種系統狀態下的組織化活動,中國現階段社區體育由街道辦事處直接管理,涵蓋社區內的各單位。
培養社區居民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是發展社區體育的一個根本性的對策。終身體育追求的是連續性和一貫性,最終目標是促進人的健康發展,提高人的素質和生命質量。而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是實現終身體育的基點。因此,要向社區居民傳授有關體育健身的知識,教會他們選擇與自己相適應的、有利于促進身心健康的技能和方法,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自我健身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滿足自我健康發展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當前人們對體育健身活動給人帶來身心上的好處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此,新形勢下的社區體育就應以滿足廣大居民的健康需求為宗旨,為居民開展體育健身鍛煉活動服務。培養社區居民終身健身的意識習慣和能力,是發展社區體育的根本性對策。
三、終身體育思想下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三位一體和諧發展的措施
終身體育思想是以家庭體育是起點;學校體育是基礎;社區體育是關鍵的三位一體的和諧發展。學校體育作為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的中間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家庭體育的目標不僅在于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或預防祛病、降低醫療費用,還在于增強家庭凝聚力,促進家庭團結、和睦幸福。我國學校體育的目標是“健康第一”“以人為本”,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體質;掌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為國家培養輸送體育后備人才。社區體育的目標是為了提高社區成員的素質,它與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是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因此,家庭體育、社區體育重在參與,而不以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為主要目標導向。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之間,除了在時空不能出現斷裂外,還必須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如果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一致,那么,它們各自的作用會互相抵消。作為一個體育工作者,必須時刻對家庭、學校、社區體育的方向問題給予極大的關注。應當指出,當前學校、家庭、社區體育在方向上不能保持一致的問題仍然相當突出。因此,增強社會各方面的社會責任感,統一組織好社區體育的工作,提高家長的體育素養,切實做好家庭、學校、社區體育,在方向上的協調一致工作,在我國應予以高度重視。
學校體育要走向社會化,從而打破人們多年來思想上形成的習慣,就必須實現在目標上的統一。加強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在目標上的融合。增大家庭、社區體育的宣傳,強化家庭、社區體育觀念,學校可通過學生的作用,帶動家庭、社區體育的開展,營造“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