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群眾文化論文
一、讓各地群眾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
具體而言,演出活動在節目選擇上,創作者要本著“三貼近”原則,不僅要潛心創作出符合人民群眾內心需求的文藝精品,還要充分匯集來自群眾文化戰線的優秀作品、百姓達人的特色表演等為普通老百姓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在演員陣容上,不光要選擇那些經過專業培訓的專業的文化志愿者,還要專群結合,將群眾中的業余文藝愛好者納入進來,讓老百姓當主角,讓草根當明星。群眾是現代文化的受益者,也是現代文化的推動者。如今,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在基層上演,“千場演出送基層”“三下鄉”“四進社區”“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文化惠民活動燦若星辰。臺上演員演得精彩,臺下觀眾看得如癡如醉,有的揮舞著手臂,有的伴著音樂打著節拍,不時報以陣陣掌聲,每一次演出都萬眾矚目,人們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關注與肯定將是對文藝工作者的最真誠的贊譽,也是對“文化惠民”工程的最好褒獎。群眾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基礎,各地區應努力將文藝演出下鄉建成公共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設法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不斷掀起新的高潮,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優秀作品。
二、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硬件”建設必不可少,其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物質保障,各地要強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品牌化、縱深化建設,籌城鄉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穩步推進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和文化場所建設,實現功能分區、重點布局、網絡健全的公共文化均衡發展局面,讓城鄉群眾共享文化建設成果。如建立博物館、主題博物館、市縣(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農家書屋”等覆蓋各級行政區域的全市免費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又如利用群眾文化建設資金在社區購置群眾所需要的活動設備,如音響樂器、健身器材和電腦等。改進文化室建設、改善文化室內布局,如開設活動室、健身室、綜合文化室、閱覽室以及專門的兒童鍛煉室等,并布置好基本設施,協調好各文化室的活動時間。例如健身室晚上開放,供社區居民、附近務工者來此鍛煉;健身房里要放置跑步機、橢圓機、按摩椅等,既要考慮到中老年人的運動需要,又要考慮到年輕人的喜好,還要照顧到兒童的鍛煉需要。每逢周末各文化室均可延長活動時間,以保證群眾獲得充足的活動時間。
三、增強公共文化單位的群眾文化建設職能
為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向深入,確保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各地文化部門要以文化服務、文化惠民為抓手,不斷強化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的對外服務能力,完善服務設施,拓寬服務渠道,豐富活動內容。如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和“農家書屋”,組織農民開展文化、娛樂、科普活動;利用建設試點中農民文化樂園,開展學教禮儀、文體娛樂、鄉風展示活動,弘揚主流價值觀;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由各級文化部門組織,開展送戲、送電影、送圖書下鄉活動。大力支持基層民間文藝團體,積極參與農村民間節慶、廟會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如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圖書館可借機舉辦“愛讀書、愛生活”“閱讀感悟”等的群眾征文比賽、關于讀書的知識競賽以及建言獻策、健康知識講座、老電影展播等一系列服務讀者的活動;文物局則可積極推進書畫作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等活動進鄉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充分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不斷豐富全縣人民文化生活,力爭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一系列的群眾文化轟動,使普通老百姓在廣泛享受公共服務的同時,也嘗到公共文化惠民帶來的好處。
作者:李杰 單位:深圳市龍崗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