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情于景,教學策略運用要具有情感激勵功效
例如,在講“我們怎樣聽到聲音的”時,教師導入新課環節,抓住初中生情感發展的特點,先在教室里播放悠揚的音樂,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然后用事先準備好的錄音機和錄有兒歌、瀑布聲、砂輪與工件摩擦聲、蛙鳴聲的錄音帶等教學多媒體,讓學生耳濡目染,對聲音有一個感性認識,從而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教學情境中,產生主動探知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知識內容.
二、以導促學,教學策略實施要滲透能力培養目標
教育學認為,教師的作用是“授之以漁”.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對教材內容進行細致的講解,對學習活動進行深入的引導,對探析過程進行科學的指導,實現學生的“學”在教師有效的“導”過程中,獲得提升和進步.同時,初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由于自身學習素養較低,需要教師進行有序、高效、科學的指導,才能達到預設目標要求的“彼岸”.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策略的實施進程中,要發揮自身主導指導作用,將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策略開展的重要任務,借助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自主探析、實驗操作、合作探析、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學習能力素養的提升.例如,在講“滑動變阻器”時,教師可以針對初中生對滑動變阻器的接線及電阻大小判斷經常出現錯誤認識的現象,采用探究性教學策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用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器材,開展“連接滑動變阻器,探析滑動變阻器電阻大小判斷”課題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動手實踐活動,做好示范引領工作,并對滑動變阻器接線進行針對性的指導,要求學生找出“電阻的大小與什么存在關系”.最后,在學生觀察實踐的基礎上,向學生指出“滑動變阻器的接線及電阻大小判斷方法”,可以概括為“一上一下,近小遠大”.這樣,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通過親自實踐活動,對知識內涵有了深刻掌握,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概括能力等有了顯著提升.
三、辨評結合,教學策略開展要呈現雙邊互動特性
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師生在有效互動中獲得“雙贏”.學生在與教師的有效溝通、交流下,在與其他學生個體的討論、辨析下,實現對教學內容、內涵要義的有效掌握,實現學習能力習慣的有效養成.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教師經常設置“焦點”和“論題”,引導學生辨析、討論,讓學生在辯論、思考中,深刻理解知識內涵,認清認識誤區,形成良好素養.因此,在教學中,初中物理教師要凸顯教學雙邊互動特性,采用評價性、研討性等教學策略,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討論、辨析、評判、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知識內容有效鞏固,學習能力有效鍛煉,學習素養有效提升.例如,在講“固、液、氣三態關系”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固、液、氣三態變化與吸放熱之間的關系”認識上的誤區,采用小組討論式策略,讓不同觀點的學生組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活動,說出各自的觀點和依據.教師最后進行總結歸納,向學生指出固、液、氣三態變化與吸放熱之間的關系式“逆變化,放熱量,順變化,把熱吸”.這樣,初中生在雙邊探討中,更加全面的掌握了知識內容,思考更加細致.總之,在教學策略運用上,初中物理教師要根據新課改要求,結合學生主體實際,將能力培養滲透其中,采用多樣性、靈活性、實效性教學策略,培養學習能力全面進步的學生.
作者:孫征貴 單位:江蘇濱海縣陳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