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歷史教學論文
一、歷史教學中智謀主要體面在哪幾個方面呢?
1.體現在軍事上的智謀。在軍事上應用智謀歷史事例,中國歷史上更為多見。如果《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孫臏兵法》等,這些兵書戰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就是中國古代軍事智慧與謀略運用的總結。如:著名的“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役。再如:解放戰爭中,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即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軍事智慧,更展現共產黨人的驚天大勇。通過赴重慶談判,表明了共產黨人追求和平的誠意,揭穿了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真實面目。在介紹這些方面歷史知識時,我通過給學生補充一些相關歷史資料讓學生更深層次剖析這些歷史事件背后潛在的因素,比如說“淝水之戰”,東晉在我少敵多的情況下能操勝券,除了運用了好的軍事智慧外,還要有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勇氣。軍事智謀背后還要有心理素質的較量。
2.體現在外交上的智謀。歷史教學中體現外交的智慧與謀略也很多。如秦滅六國時的近攻,同合縱連橫的外交手段,最終達到了統一的目的。在講這段歷史時,我用大屏幕展示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并讓學生了解當時在七個諸候國中,力量比較大的齊國在東方,離秦國最遠,但它確是秦國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也是秦國最為顧慮的國家,為了更好地實現統一的步伐,他采用先穩住齊國的辦法,所以采取遠交東方齊國,近攻附近小國,以解決戰爭的后顧之憂,但當它力量豐滿,有足夠力量滅齊國時,他就破壞這這種交好的政策。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非常棒的外交政策,正是借助這種外交政策才使秦國最終得以實現統一天下的宏圖偉業。這是中國體現外交謀略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除此之外,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東漢班超出使西域,也是我國古代外交史上比較成功的典型,張騫、班超出使西域為后來了解西域的風土人情,對兩地政治、經濟的交流做了良好的鋪墊,同時,也加強了內地對西域的管理。這些史實都體現中國外交的智慧與謀略,并收到一定良好的效果。
3.體現在科技上的智謀。在歷史教材當中,反映科技發明創造的歷史事實很多。而每一項發明創造的出現,都對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同時,每一個發明創造的出現,又都體現出了當時歷史時期人們的智慧與謀略。
二、歷史教學中智謀運用的講解又該如何進行呢?
在歷史上,各種智謀在各個方面的應用,都與當時社會歷史背景密不可分,弄清其中的各種關系,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事實、歷史事件中各種智謀運用的來龍去脈,就需要運用恰當的講解方式。
1.依據教材進行講解。這種講解方式就是運用歷史教材內容進行挖掘,向學生詳細講明歷史事實和歷史事件所應用某種智謀的目的和過程、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所收到的效果和所產生的意義。
2.借助資料進行講解。這種講解方式是對教材講解的一種配合和補充,通過采用教材的以外相關歷史資料,包括一些影視、音像資料,使學生更進一步詳細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歷史事實和歷史事件。進而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各種智謀應用的更多具體細節和相關知識。
3.利用實物進行講解。主要是帶領學生參觀一些歷史遺跡、古物等。向學生講解相應歷史事實和歷史事件,回歸歷史,感受歷史,觸摸歷史,對某段歷史進行直觀的、具體的、集中的講解,增強學生的感觀印象,讓學生記憶頗深。總之,初中歷史教學中相關歷史事件智謀的運用,對于啟迪學生思維,增加歷史智慧,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應該重視。
作者:劉偉霞 單位: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