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基礎教育論文
1.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
每一位學生是一個完整的、獨特的個體,這一特點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能夠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中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暢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而不是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去衡量學生,我們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在探究差異、個體全面發展的同時,使整個學生群體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既追求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又注重整體的共同進步,從根本上正真處理好個體發展和整體進步之間的關系,讓這種關系達到高度的和諧與統一,這是值得我們每個教師深思的問題,只有做到這樣,或許才能真正實現“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與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統一。
2.教師要學會傾聽
傾聽是心靈溝通與情感交流的關鍵,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班級管理,教師要學會傾聽每位學生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在傾聽中可以可以用心靈感化心靈,用激情點燃激情。其實好多問題、矛盾甚至沖突都是缺乏積極有效的交流和溝通釀造的結果,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師者往往是高高在上,威嚴極高的長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課程改革的推進,師生關系漸漸的過渡到類似于朋友關系、搭檔關系,我覺得教師早應該從思想深處徹底的接受這種朋友關系,傾聽我們的朋友——學生的傾訴,只有當我們聽到了朋友心靈深處的呼喚時,或許我們也就正真找到了問題的根本所在,為我們解決問題找到了關鍵的突破口,更能提高我們工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這樣或許我們日常的教學與管理就顯得更為自然與高效了。中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迅速形成的階段,最富有可塑性也最需要關注和引導,因為這個時期的他們雖然自我意識迅速形成,但還是缺乏生活的閱歷和體驗,教師要傾聽每位學生心靈的呼喚,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引領,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來自學生的不同的見解教師如何做出評判,這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對那些雖然不是很完善、很成熟,但富有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思維的火花,教師一定要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思維火花能夠與他人發生碰撞時的愉悅,更讓學生體會到被認可與肯定的成就感。賞識教育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注入巨大的學習動力,同時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如何欣賞他人,從他人身上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長處和優點,不斷地提高自身素養,這樣便能更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創造性。
3.教師要善于篩選與整合學習資源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篩選和整合并充分利用學習資源,結合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合理的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同時能夠讓學生感悟到學科之間的交匯和滲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怎樣引導,教師創造了怎樣的情景,提供了怎樣的學習資源。能否在關鍵點上靈活的處理,能否把前后所學內容的邏輯關系理清等等,這都除了學生自身的諸多因素外,與教師的引導以及課堂中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篩選與整合學習資源時,要充分考慮并結合不同學生的需求,同一主題要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慎重的選擇,以便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另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的發展,教師在篩選學習資源時,不能僅限于課堂或現有的教材,必須突破課堂、突破教材等學習資源的局限性,讓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源于生活,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強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總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教師在自身修養、知識儲備、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進行全新的審視與思考,既要著眼于當前的發展趨勢,又要從實際出發,不斷地更新自己的觀念,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既要秉承傳統教育理念中的精髓,更要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潮流,讓自身的發展跟得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反之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
作者:趙卓翼 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