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體驗是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1.提高發現意識
充實的生活體驗會使學生獲得豐富而充分的個人體驗,并獲得獨特的內心感受和情緒把握,從根本上杜絕寫作抄襲和照搬的弊端,豐富文章寫作的內容,彰顯文章表達的內涵。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下)第三單元時,為了貼近本單元“至親至愛”的學習主題,布置學生寫一篇《那一刻,我懂得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的作文。在學生寫作前的一周,要求學生利用這一周的時間觀察和記錄與父母的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在學生后來的作文中,筆者發現學生在作文里描寫的事件各不相同,而且語言真摯感人,毫無矯揉造作、故作忸怩的現象。
例如,一位學生是這樣描述自己無理取鬧后媽媽依舊關愛自己的:收拾完碗筷、餐桌擦凈后,她坐下來與我同看電視,此時的空氣依舊凝滯,她依舊顯得有些拘束,想對我說什么卻只是張了張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最終,又折回廚房,出來的時候手上多了一杯水,里面加了兩小片檸檬。她把水放在桌上說:“檸檬水對嗓子有益,喝點吧”。從這個片段來看,這位學生真實地把自己歇斯底里后媽媽對自己的關愛寫出來了,語言毫無嬌柔之意,忸怩之態。正是這樣真摯的語言為下文自己的愧疚,體會到媽媽的愛作了情節上的鋪墊和語言上的造勢。
2.豐富觀察角度
作文豐富的材料來源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積淀。在現實生活中,“人物的性格是復雜的、環境的呈現是多彩的、事件的發展是紛繁的”,要真正觀察它們的真相,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式的行為是不行的,而只抓住它們某一點卻遺漏其他方面也是不行的。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在觀察時多角度轉換,多側面思考的意識,這樣觀察到的人、事、物就會真實、靈動且個性鮮明。畢竟文章需要豐富材料的支撐,而豐富的材料來源于學生對萬事萬物進行多角度的觀察思考。學生只有豐富觀察角度,才不會陷入復制性思維模式的藩籬之中,學生的思維品質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日常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現象的關注并思考其深層次的含義,再恰如其分地把感悟運用到作文的寫作中去,升華自己的理解。
二、實施生活體驗能提升寫作教學
要想學生寫成一篇好的文章,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體驗生活的習慣,也要樹立“做生活中有心人”的意識,更應該引導學生把這種隱藏于內心模糊的體驗表達出來,使之真正成為藝術。
1.營造情境,引導學生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境可以刺激人的大腦皮層,或使其興奮,或使其悲傷。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應該盡可能引導學生運用富有情感的、個性化的語言描繪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活動及意志。為學生營造情感活動的氛圍,可以誘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使學生的外在形式和內在體驗保持一致。例如,筆者讓學生寫一篇《生活如此幸福》,在作文教學課上,筆者在網上尋找一些和學生年齡相仿的童年趣聞照片,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觀看后回憶和簡述自己童年的生活經歷。這樣,在趣味盎然的情境教學中,誘發學生打開記憶之門,書寫自己對童年的美好回憶。
2.多邊互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課堂教學既包括師生間的互動,又包括生生間的互動。教師要想讓學生對生活體驗產生深刻的記憶,必須當好“聽眾”,做好“導師”。要像拉家常一樣,和學生平等相處,真心交流,縮短兩者間的心理距離。同時,教師還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共鳴,充分調動學生間的情緒,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流,讓學生間的合作體驗成為“汩汩清泉”,永不停歇。例如,在一堂作文教學課中,筆者設計了《難忘的你》作文題目,正是因為這個題目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都有話可講,有情可抒,他們個個踴躍發言,把自己對班級同學或親人、朋友的真實體驗運用事例列舉的方法詳細而又真實的說了出來,情真意切,溢于言表。
3.及時評改,評價體驗結果
“文章不厭百回改”。評改是體驗式作文有效訓練的重要保障。教師既要讓學生在自主修改中增強寫作能力的培養,又要引導學生互改互評,通過博采眾長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更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師生共改共評,完善體驗結果。學生只有通過自主修改中的自省,才能領悟到寫作的真諦,也只有通過互改互評,才能明確自身寫作中的優缺點,規避不足,汲取好的寫作方法,在互相借鑒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的專業指導評價活動彌補學生自身修改評價的不足,真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和素養。
三、總結
總之,生活體驗符合作文“回歸生活原點”的教學要求,它“既是對長期應試作文教學的顛覆,也是對作文教學新秩序的建構”,更是實現自主、快樂作文不竭的源泉和動力。
作者:朱小燕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