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教學技能的不足
在某些教學訓練中對教學技能的要求是千篇一律的,不能體現出傳統教學技能的優越性和特殊性。因為以上原因,傳統的教學技能與新形勢下對教師的教學要求產生了矛盾。對于特校教師來講,教學技能的改進和創新是勢在必行的。我們應繼續發揚傳統教學技能中好的方面,再結合新形勢下對特殊教育教師教學技能的要求進行整合、創新,為教學技能注入新的思想,增添新的活力。
二、新形勢下特校教師教學技能的轉變
1.導入技能
導入是教師對如何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和想象具體行為的設計。而在特校的課堂中,教師在設計導入時,不能按照一般的思維方式進行,特校的學生個體差異很明顯,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必須采用多種方法,如情景演示法、提問法、舉例法等。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環境,為其創造有效的學習情境。如,聾校語文第四冊中的課文《春天來了》,在導入時我采用了一種直觀的方法———情景導入法。將春天的景象用幻燈片展示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大自然各種景物的變化,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
2.講解技能
特校的學生雖然存在或重或輕的生理障礙,但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完全能夠獨立完成某些學習任務。當他們對課本上的知識迷惑不解的時候,必須借助教師的有效講解達到完全理解的目的。教師的講解方式不同,對學生產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有差異。因此要求特校教師在講解時根據課堂內容、學生接受程度等來考慮采用什么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3.提問技能
提問是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的一種有效形式。由于特校的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必須因人而異,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提問,且要保證每個被問者能通過思考回答出來。在問答活動完成后,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評價,尤其是鼓勵性評價。這不僅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還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4.演示技能
演示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情境的過程。通過各種媒體將教學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觀察到一般情況下難以觀察到的事物。而聾校的學生多數是寄住在學校,缺乏對校外事物的認知,恰當的演示能將生活中的事物還原到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事物的原形,幫助學生較快地理解學習內容,還能獲取大量課本以外的信息。
5.板書技能
在多媒體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仍不能低估板書特有的作用。特校學生的視覺知覺較強,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板書時,不僅要事先設計好板書的形,還要注重板書對學生的整體影響,精煉、工整、規范的板書能讓學生形成嚴謹的作風和負責的精神。對教師而言,板書書寫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推理的過程、以文字概括口頭語言的過程,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提升也是一項極大的考驗。
6.反饋強化技能
教學反饋是最能體現教與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把重心偏向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習得,忽略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而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恰好是從每次教學反饋中獲得。聾校學生情感發展較緩慢,教學反饋不能少。
7.結束技能
每次教學活動的結束過程是學生明確教學重點、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的過程。而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并沒有設計“結束”這一板塊兒,或是輕輕帶過。傳統的教學技能要求教師單獨完成課堂的結束環節,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則提倡師生共同進行或完全由學生來進行。這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
8.教學組織技能
傳統的課堂觀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前提、以安靜的課堂來衡量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課堂。而教學組織的本質則是為指導、引導學生的學習,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愉悅的教學氛圍。新形勢下的教學組織在結構上對傳統的教學組織技能進行挑戰,改掉一人一書的形式,提出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同時還要體現出合作學習、競爭學習和個體學習的兼容并存,構建多邊互動的課堂教學結構。為使課程改革能夠順利實施,教師在改革中擔負著很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好所教學科的理論知識與技能,還要掌握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只有如此,教師才能擔當起新課程改革的重任,同時在新形勢下促進自身的發展。
作者:張小丹 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