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幼兒教育論文
一、結合資源,制定研究預案
1.制定預案意義
(1)計劃制定的周密性、科學性。從計劃制定的整體狀況看,在制作計劃時之前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把探究內容、指導思想、背景分析、探究目標、觀察方法、觀察范圍、探究活動安排一一進行了周密的思考,特別是計劃的指導思想能夠根據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趨勢來農村幼兒園的特點來解析,在背景分析上突出了幼兒園的地方特點、季節特征、幼兒的興趣點。每個探究活動中都要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形成一個活動系列,讓孩子們對探究對象有個全面的了解,從小班到大班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制作的活動內容在個數上有所增加,在內容上有所深入。在具體目標方面,不僅包括知識方面的要求,還在能力和情感方面有了具體的目標和要求。
(2)選擇內容的廣泛性、季節性。在探究內容上有不同類型的選擇,有植物、有動物,有宏觀的春天來了,有微觀的桃花怎樣變化的,有鵝的生長過程、有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有韭菜、小麥的對比生長,有樹皮的觀察,有泥土的玩耍集思廣益,內容廣泛。同時,教師能夠根據季節特征有選擇的進行內容的擇別。如韭菜和小麥的種植比較、黃瓜和黃豆種植、鵝的成長、蝌蚪的生長、春天幼兒園里花朵開放的先后順序。讓春天的季節特征緊密的融入到了研究計劃里面。2.制定預案方法在幼兒和老師之間思想、興趣點的相互碰撞下,產生了探究內容,在內容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探究計劃,互相交流,為以后探究活動的全面實施提供了保障。研究預案主要包括探究內容、指導思想、背景分析、探究目標、觀察方法、觀察范圍、探究活動安排等幾個部分。
二、不斷思考,追求持續發展
1.引導幼兒思考探究內容。蠶豆在生長、小鵝在成長,孩子們在伴隨著這些動植物的成長,那孩子們應該觀察什么呢?思考什么呢?探究什么?這是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而不是隨意的。主要包括知識技能和情感兩個方面。知識技能方面包括的內容有:①植物任何種、如何澆水、施肥、拔草;②動物喜歡吃什么、怎么吃的;③植物、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明顯變化;④以上各個過程中的記錄要求。情感方面包括的內容有:①熱愛大自然、愛護動植物的情感。②交流、合作、分享的情感。
2.做好探究后勤保障工作。戶外探究活動有一定的季節要求,并且在室外觀察,對老師的引導和準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一次觀察探究活動老師都要做好后勤準備,便于幼兒更深入的探究。物質上的準備。如澆水時用的桶、和孩子們一起制作灑水器、選擇適當的時間段、適當的天氣等。準備動物吃的食品,幫動物搭屋、打掃衛生等。知識上的準備。老師雖然地處農村,對農村的一些種植、飼養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脫離一定的實際操作,可能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盲區,因此,在帶領幼兒觀察動植物之前,一定要或在網上、或請教當地的農民專家,把需要了解的內容詳細的理清楚,并且能用幼兒能理解的語言和教學方式來和孩子們一起探究。
3.逐步提高幼兒觀察要求。動植物在生長,孩子們也在成長,在觀察實踐過程中,對孩子們的觀察要求、實踐要求也要不斷的提高和變化。如大班的《蠶豆》,第一次的記錄可能只要有時間、天氣和主要事件,但隨著觀察次數的不斷積累,可能會要求孩子們在細節方面進行觀察記錄,或者進行對比觀察記錄,或者進行原因猜想記錄等等,讓孩子們在不斷的觀察實踐中,知識、能力和情感都得到發展。
4.明確開展探究終極目標。戶外探究活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幼兒以后的生活、學習,這是開展探究活動的終極目標。孩子們的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教師應該給他們提供空間、材料、時間和機會,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引導農村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在不斷的觀察實踐,在活動中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農村的自然資源唾手可得、取之不盡的。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我們應該向它請教,向它探討。”作為農村幼兒教育工作者,就需要發揮農村資源優勢,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的環境,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多思考,去探索,徹底解放孩子的手腳與大腦,真正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
作者:孫華琴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奔牛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