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公路工程論文
1、雨季施工對路基的影響
1.1填筑路堤的方案措施
1.1.1排水工作是填筑路堤的基本前提條件,在路堤填筑前,要檢查排水系統(tǒng)的完好,從而保證施工場所不會發(fā)生積水的現象。另外,如果施工場地的底面土壤土質松軟,還要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通常會采用換填的方式。在已經填筑好的路基外圍,要設置縱向的擋水土埂,同時,擋水土埂中要設置好相應的排水槽,從而方便雨水的排出。1.1.2路基填料的選用。雨季路堤的填料最好采用碎石、卵石砂礫等,這樣能夠更好的防止雨水對路基的侵蝕。利用挖方作填方時,如土質過濕,應將其風干后再用。含水量過大無法晾干的粘性土,因雨季經常降水,達到最佳含水量有困難,不得用作雨季施工填料。1.1.3雨季土質路堤施工,主要是抓好晴好天氣,講究操作方法,采取在雨后較短時間內能填上一層。應隨挖、隨填分層填筑壓實。每一層的表面應做成2%—4%的排水橫坡,當天填筑的土層應當天(或雨前)完成壓實。1.1.4雨季施工還需要借土填筑,在進行借土填筑時,對填筑土的質量要有所保證,主要是對填筑土濕度的控制。雨季路堤填筑需借土時,取土坑距離填方坡腳不宜小于5m。平原地區(qū)順路基縱向取土時,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以策安全。
1.2雨季開挖路塹的施工方法
路塹的挖掘是雨季施工中的難點,需要保證能夠達到標準的設計要求。挖方邊坡不宜一次挖到設計坡面,應沿邊坡預留30cm厚,待雨季過后再修整到設計坡面。雨季開挖路塹挖至路床頂標高以上30~50cm應停止開挖,并在兩側挖排水溝,待雨季過后在施工。雨季開挖巖石路塹,炮眼應水平設置。邊坡應按設計坡度自上而下層層刷坡,并應隨時核對其坡度是否合乎設計要求。
2、雨季對底基層和基層的重要影響
路面的底基層和基層也是路面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由于路面的底基層和基層主要結構為灰土、二灰土以及水機等穩(wěn)定土,這些材質微粒之間的距離較大,在經過雨水的侵蝕后,水分就會完全的進入到這些微粒中間,使微粒的質量發(fā)生變化,同時,在此狀態(tài)下,各種材料之間的空隙也會相對較大,難以形成有效的混合反映,因此,其本身的強度也會大大降低,從而影響路面的整體質量。
3、瀝青混凝土面層雨季施工
瀝青混凝土是公路工程中最常用的施工材料。在雨季施工時候,水會對瀝青和粗細集料的粘性產生較大的影響。瀝青與粗細集料之間的粘結將決定瀝青混合料的質量。水分的進入將導致這種粘附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試驗中往往用水煮法來鑒定瀝青與碎石的粘附性。根據瀝青和瀝青混合料的性能特點,瀝青必須在特定的溫度范圍內壓實擠密成型,在這個溫度范圍內,瀝青混合料間可相互擠密形成一體,超出這個范圍,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度不可能壓到規(guī)范要求,孔隙就大,水分就容易進入瀝青層,由于水是天然的降溫劑,一遇到較自身濕度高出許多的物體,馬上出現汽化現象,形成大量水蒸汽,在瀝青與集料之間形成一層蒸汽隔膜,直接影響瀝青之間的粘附性,這樣的面層當然禁不起大量重車的沖擊,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即會解體,從而在表面上形成碎裂或斷裂。水分若很大,除掉一部分蒸發(fā)外,大部分成為自由水,在混合料壓實后這些水分將被滯留在混凝土中。
基于以上水對瀝青混凝土影響的分析,在雨期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作業(yè)時,為了更好的提高路面的整體質量,需要采取以下幾點措施:3.1成立瀝青混凝土路面雨季施工領導小組,由施工主要負責人參加,負責雨季施工的組織領導工作。3.2施工前備好防雨物資、工程材料等,并妥善保管。3.3做好瀝青路面單項雨季施工組織設計,組織指導施工。3.4工程進入雨季,需設專人收聽天氣預報,做詳細記錄,并上墻。如遇天氣異常影響,應對施工計劃和施工安排進行調整。
4、結語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公路工程在雨季施工中,對整體質量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做好雨季施工的防范工作,不僅要加強對工序的組織和安排,同時還要對可能存在的隱患進行及時的處理,從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以保證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做好公路工程的雨季施工工作,對于我國公路建設未來的發(fā)展也將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周堅 單位:文成縣交通工程安全質量監(jiān)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