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體性教學的管理內涵與時代背景
高職主體教學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證主體教育的順利進行,對高職教育管理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能更好地滿足高職教育的發展需要,且師生參與逐漸成為高職教育民主化發展的趨勢。要讓師生更多地參加關于高職教育的討論,參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在規定的范圍內參與學校的相關管理工作。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師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也開始慢慢體現出來。其次,是高職院校推行人本管理的需要。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應該做到以人為本,把人放在教育的主體位置上,關心人、理解人、依靠人,以更好地推進教育管理。人本管理要充分強調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導地位,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去開展一切管理活動。
二、高職教育中主體性原則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1.高職管理工作者角色和地位的缺失。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為了得到主體角色的認同,高職管理者要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高職管理者可以在學生和教師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能夠保證教學工作的持續性開展。但是,一些高職管理者還存在一定誤區:一是缺少一定的獎勵制度和競爭機制。二是管理人員誤解了自己的任務,只把自己的任務定性為排排課表、抄抄成績等。三是管理者不能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和教師的基本信息。四是教學管理工作不規范、不系統、不具體。如果一個高職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弄清自己的地位,必然會造成管理工作角色和地位的缺失。
2.高職教師對主體地位認識模糊。高水平的教學管理不僅在實踐中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確定教師對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的認同,而且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但是,在我國現有的高職教學管理體制下,大部分教師只停留在被動的授課階段,例如課時的分配、上下課的控制、上課時間的安排以及工作量的核算等方面。這樣很容易造成教師對主體意識的認識模糊,不能很好地體現教師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教師對學生的基本信息比較了解,對學生的一些問題把握得也比較透徹。但是,由于主體認識模糊,對學生的一些信息不能及時反饋,最后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增加負擔。
3.學生的主體話語權受到冷落。學生作為實際的主體,在一定的場合下必須擁有相應的話語權,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在高職教學管理中,學生成為被管理的對象,失去了一定的主體地位,最主要的表現是學生的話語權被冷落,使其處在一個沒有自我的主體狀態。如今,大部分高校的課程和知識結構缺乏彈性,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學校安排的課堂教學參差不齊,學生各自的情況千差萬別,教學質量高低不等,但是還要在同樣的管理體制下進行學習,更加冷落了學生的話語權,學生的主體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三、高職院校主體教學的管理建設的有效途徑
1.增強民主管理意識。我國的許多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技的方面發展。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應當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采用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對傳統的高職院校管理模式進行革新。要不斷改善學校的教學條件,支持學校的教學工作,加大教學設施的建設和教學經費的投入。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的工作考核,合理評價教師的工作業績,廣泛聽取多方面的建議,虛心聽取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的合理意見。
2.提高參與管理意識。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基本情況進行改革,針對學校面臨的實際性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為老師和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在進行高職教育管理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斷鼓勵他們進行探索,盡最大可能利用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要提高參與管理的意識,堅持和完善個人分工負責與集體領導相結合的制度,努力使教學管理工作達到效益的最大化,明確職責與分工,提升高職院校管理工作的綜合效益。
3.增強教師的主體意識。在高職院校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考慮學生的主體性,就會嚴重阻礙學生主動性的發展,也不會培養出具有主動性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更好地思考、觀察、領悟、應用和選擇,要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主體性就是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教學的創新,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主體意識,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主體性教學。
4.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高職院校中的教師要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能夠在內心當中樹立起主體意識,從而更好地為自身的發展做出規劃。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活動課程內容,還是教育的知識技能,都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讓他們親身去感受主體教育的重要性,不斷豐富他們的學習內容,讓他們更好地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和自主性。
5.樹立人本管理思想,轉變管理理念,增強服務意識。首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教學管理者的積極性,更好地樹立教學管理者的新形象。其次,要明確教學管理者的職能,堅持責任、權利和利益的有機統一,不斷培養教學管理者的創新性意識和主體性意識。最后,要不斷強化管理者的服務意識,界定管理者的工作方向和性質,逐漸拓寬學生和教師參與管理的機會和空間。
6.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活化課堂內外的教學能量。現在的高職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多種多樣,選擇學習的范圍也在擴大化,因此,當代大學生必須對其做出相應的選擇,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引和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改變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尋找課堂教學的激活點,更好地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并進行相關的教學互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要更好地激發學生活動的興奮點,引導學生求知的價值取向,從而有效地達到課堂內外的統一。
7.增加學生的話語權,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導。在高職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自主行為的培養,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創新性學習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一是建立學生分類管理體系,及時關注學生的需求。二是準確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掌握學生的需求層次,正視學生基本能力的差別,不斷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三是將學生的基本信息建立一個信息庫,對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全面的調研,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價值取向。
8.加強教學管理軟環境建設。教學管理中的軟環境不僅是教學管理新形象、教學管理主張和理念的載體,也是教學管理賴以體現的物質保證。因此,加強教育管理軟環境建設,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斷提高高職管理者的整體素質,提高管理隊伍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樹立教學管理的新形象。二是不斷發揮學生主體的創造性,不斷提升管理者的文化層次,更好地弘揚人文精神。三是不斷提高高職教育管理的現代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水平。四是實施鼓勵的軟件制約方式,避免管理者之間發生沖突。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培養學生主體性最好的場所。高職教育管理者應該有效地改進課堂教學,挖掘自身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角。
作者:曹娜 單位: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