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大學英語論文
一、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內容
(一)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一)包含語音、基礎聽力、閱讀、基礎口語四門課程;大學英語(二)包含基礎聽述、交際口語、批判性閱讀三門課程;大學英語(三)涵蓋九門課程,主要包括語言文化類和高級技能類課程,分別是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中國文化英譯、中國文化西傳與解讀、英國社會與文化、英國歷史與政治、美國社會與文化、美國歷史與政治以及翻譯和聽說;大學英語(四)是公共演講或寫作與人文通識課程的綜合體,一共開設六門課,分別是公共演講+美學建筑音樂繪畫、公共演講+世界文學、公共演講+歐洲社會與文化、寫作+歐洲建筑音樂繪畫、寫作+歐洲歷史與政治和寫作+西方文明史。
(二)分級教學
大連理工大學對大學英語課程進行了分級教學。學生入學后參加統一考試,按成績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起點,一級為最低起點。一級學生兩年修完大學英語,從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分別修大學英語(一)任意一門、大學英語(二)任意一門、大學英語(三)任意一門、大學英語(四)任意一門。二級學生三個學期完成大學英語的學習,從第一學期到第三學期分別修大學英語(二)任意一門、大學英語(三)任意一門、大學英語(四)任意一門。三級學生以大學英語(三)為起點,兩個學期分別修完大學英語(三)和大學英語(四)的任意一門。四級學生只需在第一學期任選大學英語(四)的一門課程修完即可。
(三)學分和課時數
新的課改方案對本科階段大學英語的學分和課時數做了相應的調整,相比以往,都有所減少。大學英語(一)、大學英語(二)和大學英語(三)的每門課程均為2學分。大學英語(四)是套餐制,即兩門課程的綜合體,故為4學分。因此,一級學生要修滿10學分,二級8學分,三級6學分,四級4學分。對于課時數而言,大學英語(一)、大學英語(二)和大學英語(三)的每門課程均為32課時,即一周一次課;大學英語(四)為64課時,即一周兩次課。
二、研究設計
大連理工大學本碩博一體化英語教育改革方案于2012年9月正式實施。筆者于2013年11月末開始就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情況及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做了問卷調查。筆者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設計了3份問卷—2012級大學英語一、二級調查問卷,2012級大學英語三、四級調查問卷,2013級調查問卷。其中2012級大學英語一、二級問卷在不同專業的學生中發放300份,收回270份,有效問卷為259份。2012級大學英語三、四級問卷在不同專業的學生中發放200份,收回179份,有效問卷為174份。2013級問卷發放440份,收回417份,有效問卷為415份。所有問卷均采用無記名答卷方式,隨堂發放,調查結果比較客觀可信。在問卷回收、數據處理之后,筆者還對一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1.大學英語教學情況滿意度
1.1感興趣程度
整體而言,學生對所選學課程都是比較感興趣的。在大學英語(一)的四門課程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基礎口語,感興趣程度高達82.35%;其次是語音課,感興趣程度為78.95%。基礎聽力和閱讀的感興趣程度分別為73.91%和62.23%。在大學英語(二)的三門課程中,學生的感興趣程度由高到低排列為交際口語(83.5%)、基礎聽述(80.39%)、批判性閱讀(64.11%)。由此可見,在基礎技能階段,學生對閱讀課的感興趣程度略低于其他科目。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生在中學階段一直注重閱讀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聽說技能的訓練。上大學之后,學生迫切希望提高英語聽說技能。對于大學英語(三)的九門課程而言,學生的感興趣程度均高于70%,尤其對跨文化交際案例分析及美國社會與文化這兩門課程表現出了極其濃厚的興趣,感興趣程度高達90%以上。學生對大學英語(四)的課程也很感興趣,感興趣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寫作+歐洲建筑音樂繪畫(87.3%)、寫作+西方文明史(87.09%)、公共演講+世界文學(84.51%)、公共演講+美學建筑音樂繪畫(80.3%)、公共演講+歐洲社會與文化(74.19%)、寫作+歐洲歷史與政治(73.53%)。這表明,學生在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技能之后,渴望學習語言文化類和人文通識課程,積累中外文化知識,開闊國際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理解中外文化差異。
1.2教學內容滿意度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所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滿意,22門課程的滿意度均高于60.8%,對大學英語(三)和大學英語(四)尤為滿意,滿意度達到68%以上。這表明,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關于教學內容的改革比較成功地達到了課改目的。訪談發現,部分學生不滿意的原因有以下幾點:教學內容廣而寬泛,不夠深入;教學內容缺乏很強的實用性;知識量和信息量太少;缺乏大學英語四、六考試的應試技巧。
1.3教學方式滿意度
整體而言,學生對選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比較滿意,22門課程的滿意度均高于64%。經訪談得知,教師常用教學方式有:教師講解,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音頻視頻PPT輔助教學,學生上臺做presentation,小型演講比賽等。這表明,現行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已在逐步擺脫傳統“填鴨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活動增多,教學方式逐步走向多元化。但也有部分學生指出,師生互動交流不足,上課表現自我的機會較少,課堂教學效果不優,收獲較小等問題。
2.課程設置滿意度
筆者做調查時,課程設置改革方案已實施了三個學期,2012級學生對其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所以筆者在大二學生中開展了關于課程設置總體滿意度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2.1“總體而言,您對目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滿意嗎?”
題1調查結果顯示,除一級學生外,2012級學生對課程設置的總體滿意度都達到半數以上,這說明學生對現行課程設置比較滿意,但認可度并不是太高,學校還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訪談發現,一級學生滿意度較低的原因主要有:大學英語(一)和大學英語(二)的課時數太少;缺少四、六級考試的輔導課程;老師要求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很難適應全英文教學。與其他級別的學生相比,四級學生的滿意度兩極化嚴重,即學生的滿意比例和不滿意比例均為最高。這表明,針對四級學生只修一門大學英語(四)的情況,學生觀點迥異。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自學能力很自信,認為一個學期的課程足以,其余時間自己可根據興趣和需要來自學英語;有些學生則認為課時數和學期數太少,只修一門課程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英語學習需要。有些同學則表示,雖然分級考試成績理想,但聽說能力遠遠沒有達到直接學習大學英語(四)的水平。
2.2“目前開設的課程數量和種類能夠滿足您的學習需求嗎?”
題2調查結果表明,除一級學生外,認為課程種類還不夠豐富的占到最大比例,近半數左右的二級學生和超過半數的三、四級學生都認為目前開設的課程數量和種類還不能完全滿足自己的英語學習需要。認為目前開設的課程數量和種類還不夠豐富的學生比例在一到四級學生中呈上升趨勢,分別為一級38.56%,二級48.11%,三級53.21%,四級53.85%。訪談發現,大部分學生希望學校開設更多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實用性課程,也有部分學生希望開設更多語言文化類課程。這就要求學校關注教師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培養基礎技能階段的師資,而且要培養“語言應用”類和“語言文化”方面的師資,以開設更多符合學生興趣、滿足學生需要的課程。
2.3“您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應該開設幾個學期?”
題3調查結果顯示,在所有級別的學生中,認為大學英語課程應開設兩個學期的占到最大比例,一級47.06%,二級35.85%,三級42.20%,四級32.31%。其次是四個學期,一級19.61%,二級26.42%,三級27.52%,四級30.77%。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開設大學英語的必要性,完全取消大學英語的條件尚未成熟。與現行課程設置相比,四級學生一個學期修完大學英語的做法不太符合學生要求。訪談發現,部分四級學生修完英語課之后,幾乎沒有再學習過英語。這表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較差,期望通過上課來提高英語水平。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自主性學習訓練,正確引導和督促學生,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本文來自于《外語研究》雜志。《外語研究》雜志簡介詳見。)
四、結語
大連理工大學實施本碩博一體化英語教育改革方案一年多以來,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總體而言,學生對本科階段大學英語課程設置改革基本滿意,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課程設置改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校需在需求分析和調研的基礎上對其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加大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改革力度,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新型多元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第二,增加大學英語(一)、(二)、(三)的課時數,建議每周兩次課。第三,課程設置更加多樣化,開設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實用性課程。第四,增加英語分級被分為四級學生的學期數。第五,加強師生間課上互動、課下交流,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媒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加強自主學習。
作者:郝文玲 王義靜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