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1.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是對地理教學規(guī)律的客觀總結和反映
現代教育理論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是對地理教學規(guī)律的客觀總結和反映,為地理教學論提供了理論依據。依據科學的教學理論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在實施教學時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其中,作為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一門分支學科的學習理論,自20世紀初桑代克提出世界上第一個學習理論———聯結主義學習理論至現在,人們對學習的理解可以歸納為四種觀點:學習是刺激—反應間的形成過程;學習是知識的接受、獲得過程;學習是人的自我實現的過程;學習是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與之相對應的學習理論可以分別稱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烏美娜教授在《教學設計》一書中,專門討論了“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使教學設計從萌芽到誕生,從起步走向發(fā)展”。加涅所關注的重點是把學習理論研究的結果運用于教學設計。加涅按照學習的類型、學習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推導出他的教學設計原理。地理教學設計是對地理教學論“如何教學地理”的具體研究,學習理論作為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繼承和發(fā)展了教學論。
2.系統(tǒng)科學理論為有效整合地理教學因素提供指導
系統(tǒng)科學理論是包括信息論、控制論、系統(tǒng)論等的綜合性理論體系,它揭示客觀世界各種物質運動形式內在的共同屬性與共同規(guī)律,是新興的科學方法論。地理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系統(tǒng),組成要素有教學目標、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環(huán)境、政治、文化背景、國情等。系統(tǒng)科學方法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全面地綜合各要素優(yōu)化整合教學過程,傳遞、反饋信息,整體思考,有序性、系統(tǒng)化設計等,揭示教學要素之間必然的、規(guī)律性的聯系,發(fā)揮教學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既要做到明確每個教學因子在教學進程中的作用,又要能為每個因子發(fā)揮作用提供時間、條件或機會。設計教學過程應遵循一定的順序,應該從人的整體發(fā)展的思路出發(fā),注意教學情境中學習者這一重要因素,以及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的能力特征和個性特征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并有效地運用系統(tǒng)反饋進行地理教學設計修正,以期獲得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3.傳播學理論是選擇有效傳遞地理教學信息途徑的理論指導
地理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傳播過程。傳播學理論揭示地理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的動態(tài)聯系。在地理教學設計中運用傳播學理論,能夠很好地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的主動性。研究表明,人類各種感覺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條件下,五官獲得知識的比率有較大差別。五官中視覺的比率最高,這一成果能為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優(yōu)化組合提供科學依據。如果采用動態(tài)的媒體設計,如flash課件,再配上聲音,學生比較容易接受信息。此外,合理的地理教學信息結構、適量的地理教學信息也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二、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理念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理念是指教師進行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時所應遵循的教學觀念,是地理教師教學思想和地理教學風格的重要體現。中學地理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觀點為基礎。(1)結合地理學科特點,認真研究地理課程標準、地理教材;(2)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技能的訓練、能力的提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的發(fā)展;(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教學對學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4)系統(tǒng)思維,教師要著眼整體,不僅要關注每一節(jié)課的各個要素、教學系統(tǒng)的各個部分,而且要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并要研究這節(jié)課與整個單元乃至與初、高中地理教學其他內容存在什么聯系,起怎樣的承前啟后的作用;(5)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教師思想、知識、能力、直覺及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綜合,教師如果理解了教學設計的原理,通過系統(tǒng)設計教學的實踐,教師在教學中就可能做到:目標更明確(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應怎樣去做)、針對性更強(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和靈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樣的具體情況下該做什么和怎樣去做),教師專業(yè)能力得到成長;(6)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要結合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揚長避短,進行富有個性色彩和彈性的教學設計;(7)不斷反思,教學設計雖構思于課前,但上課時并不能機械照搬,需根據學生等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課后應當不斷地反思、補充、修正,使教學設計不斷完善和提高;(8)注重綜合,地理學科內容十分豐富,兼跨自然和社會兩個科學領域。地理教學設計應反映多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以及各學科思想、研究方法與手段的交叉綜合,全方位地運用人的智慧、經驗、審美情趣,多維、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和處理地理教學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具有時代特征的地理教學設計工作,努力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三、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模式
地理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撰寫可以是詳細的,也可以是簡略的,它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可供借鑒套用,但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考項目應該是詳細的、全面的。其中,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在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實踐中,沒有固定的步驟和方法,教師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學生實際,設計出特點不同、風格各異的教學設計方案。地理教師的知識水平、風度素養(yǎng)、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教學經驗等對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均會產生影響。中學地理教師只有達到對中學地理知識體系與內在聯系的透徹理解、整體把握、準備充分,地理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并能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運用教育機智,通過臨場迅速地分析和判斷,以回應、追問、評價、激勵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將教學問題的思考引向深入,才能使地理課堂既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才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內容充實、深刻,綻放精彩和生動。
作者:李紅 單位:廣東嘉應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