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一、將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石
(一)在閱讀中進行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語文知識的豐富,離不開語文材料的閱讀,只有多讀書、多好書,才能使充足的積累得以形成,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才能使學生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得以規范和豐富。語文課文中大量文質兼優的材料、語文課外讀物中充足的名篇佳作,能夠使學生在反復地背誦和朗讀中,將無聲的書面語言靈活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在將不熟悉知識轉變為已有的熟悉知識的過程中,促使其對材料準確的用詞、合理的布局及巧妙的構思逐步領會,在豐富的語言材料積累中,實現其得心應手的寫作。
(二)在閱讀中進行語感經驗的積累
根據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小學語文要將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提高實現其寫作與閱讀能力的綜合提高。眾所周知,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要建立在語文材料的閱讀過程中。比如:在學習《我愛故鄉的楊梅》時,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該句中“貪婪”一詞將楊梅樹的形象寫活了,凸顯了楊梅樹的擬人化。因此,我在進行這一環節教學時,特別組織學生進行專門的理解。學生在討論中,從不同的角度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有的認為:這里是指心理:“不知滿足”,有的認為:這里是指生長過程“旺盛、茂盛”,還有的認為:這里是指狀態“喜愛,可愛”等。通過閱讀訓練,在使學生認識楊梅樹對春雨的渴求,理解作者情感的同時,也使學生對“貪婪”一詞的巧妙運用有了深刻透徹的理解和體會。
二、將寫作與閱讀有效整合
事實上,語文教材屬于一個教學例子,在這樣的例子學習和探究中,使學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促使自身寫作和閱讀技巧的提高。因此,在組織和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要結合教材特點和內容,通過對契合點的靈活選取,使學生語言練習和應用能夠效果顯著。
(一)降低難度,模仿起步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比如,在進行中年級學生寫作訓練時,可以引導其以片段為基礎,將自己想說的話和想描述的事件寫出來,同時還要保證片段的清晰性和具體性。比如:在學習完《桂林山水》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有這樣一段“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根據這一描寫手法,我引導學生用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模仿這一手法進行寫作訓練。結果有的同學寫出這樣的段落:“每當夜幕降臨,這座城市美極了。那幾條主街道兩旁的路燈,就像幾條盤曲著的巨龍,而街上川流不息的車和車燈,就像軋鋼廠鋼爐里流出的鋼水一樣,那些高低不同的住房內的燈光,亦像遠處天際里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由此可見,寫作與閱讀的有效整合,能夠使學生“樂寫”、“想寫”的情緒得以激發,在其“樂寫”中妙筆生花、文思泉涌,從而更加促進其多讀、勤讀。
(二)填補空白,發揮想象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對教材內容空白進行填寫的基礎上,實現寫作能力的有效提高。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創設的意境和相關關鍵詞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體會文章中父子的情感。然后,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筆觸將父親拯救兒子的心理進行擴展表述。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充滿激情的宣泄,在使其閱讀內涵得以擴展,寫作能力得以鍛煉的同時。也促進其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總結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語文教學時,要重視將寫作與閱讀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學生能夠從閱讀中不斷汲取寫作的材料,在激發興趣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寫作意識和寫作能力不斷增強,在引導學生將寫作和閱讀作為習慣的基礎上,促進自身語文水平和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謝淑茗 單位:甘肅省金昌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