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資本視角下溫州社區教育機構發展維度分析
制度資本對社區教育機構發展起著支撐作用,社區教育機構從成立至今,大多數以電大或成校為依托掛牌成立,受其體制因素等因素,缺編、缺經費等情況普遍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社區教育機構本身想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制度資本或許是社區教育機構發展自身的一條良好路徑,社區教育機構有著其民營化或市場化的教育機構無可比擬的政策優勢,如果能夠利用其政策優勢,尋找突破點,運用民營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去加強與政府部門、市場組織開展廣泛的合作,既發揮自身優勢,又讓政府部門感受到發展社區教育價值,這種多贏的機制使得社區教育機構的制度資本增強,為今后發展壯大提供更加雄厚的社會資本。理念資本對社區教育機構起著引領作用,社區教育機構開展的教育類型多樣,以滿足居民教育需求為宗旨,但缺乏理念支撐的社區教育機構恰恰就會淪為教育的附屬品,而不是教育的引領者,社區教育機構本身就應當知道自身發展的理念、價值。或許它不能與其他優質的全日制學校媲美,但它卻可以做到社區居民喜愛的、貼心的、能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教育服務機構。這或許是其最大的價值所在。然而理念制度的建立比物質資本、制度資本更難,需要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合社區,不斷固化其本質特征,最終形成的特定的代表意義的一種文化符號。
二、社會資本維度與社區教育機構發展融合機制
社區教育機構發展緊緊依靠其社會資本來運作,社區教育機構社會資本貧乏,社區教育的發展就相對落后,社區教育機構社會資本雄厚,如果有良好的運作機制,社區教育的開展就轟轟烈烈,有聲有色。當前,社區教育自上而下的推動與自下而上的需求恰好給予社區教育機構與社會資本融合的機會。在發展社區教育當中,需求、供給、效度三者之間的關系決定社區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而社區教育機構的物質資本是滿足需求的基礎,制度資本是提供供給的良好助力,理念資本是維持效度的根本,使社區教育機構的社會資本充分融入社區教育機構發展之中。
(一)社區教育機構的物質資本更應當注重的是社區居民的便利與高效社區教育機構的物質資本不能簡單地以校區的大小、員工的規模來衡量,這些是有形的資本,但無形的物質資本與地理位置有著極大關系,而對社區教育而言,由于機構分散性較強,校區的規模都不可能太大,打造的是10分鐘左右的交通圈。這符合社區教育發展的本質。社區教育服務對象的這種潛在要求,恰恰是目前社區教育機構所忽略的。
(二)社區教育機構的制度資本是有效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推動力本文所指的制度資本,是社區教育機構發展過程中與相關部門形成的合作協議與框架,以及為社區居民提供的可供選擇性的項目多少。由于社區教育機構與市場化的教育機構有較大的區別,目前,國內社區教育機構多為公益事業單位,開展的社區教育大部分是公益或半公益性質。它的制度資本往往跟它在整個體制中所處的位置以及它與相關部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有密切關系。以浙江溫州為例,截至2012年年底,溫州社區教育機構共有524所,其中,1所社區大學,11所社區學院,121所社區學校,391所社區分校,處于中間位置的縣(市、區)社區學院的位置及與相關部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決定了社區教育發展的好壞。
(三)社區教育機構的理念資本維持的是社區教育發展的效度社區教育發展的好與壞,不單依靠社區教育物質資本和制度資本,而更重要的是,依靠社區教育機構的理念資本,理念資本代表社區教育發展的一種文化認同、一種符號,這種符號可以讓社區教育服務對象追尋,也讓政府部門感受到社區教育發展的價值,理念資本的形成是靠長期實踐中發展、積累、提煉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價值觀,這種價值觀讓人去認同、去追尋。這種理念資本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社區教育發展的最佳效度。社區教育機構的理念資本,恰恰反映了社區教育的價值,它相當于企業的品牌,符號雖然很簡單,但文化內涵卻深刻。近年來,國家社區教育專業委員會一直推動社區教育示范區或實驗區,這是一個很好的理念探索路徑。
三、基于社會資本視角下社區教育機構發展路徑
(一)規劃社區教育機構布局,拓寬社區教育機構輻射范圍
社區教育機構的布局直接影響社區教育的開展,由于社區教育落實在基層,社區教育服務的對象很特殊,是正規教育體系之外的補充,構造終身教育“立交橋”。這讓社區教育的服務對象很確定,但服務內容卻多樣,社區教育機構的布局,不在乎場地規模的大小,更重要的在于網點的布局。其實社區教育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是以城鎮化為進程的人口集聚區,在很大程度上要考慮社區教育機構的定位與布局,這或許是今后社區教育機構發展的關鍵。
(二)擴大與職能部門合作領域,加強社區教育機構的制度資本
制度資本依靠社區教育所處位置及與政府部門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社區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門的支持社區教育機構想要提升自身地位與價值,需要發揮自身能量,給社會帶來價值,幫助政府分憂解難。在這種情況下,社區教育機構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建立合作性的框架與協議,不僅可以幫助政府實現教育職能,還可以讓自身發展壯大。從現實來看,哪個地方部門與政府部門合作得好,哪個地方的社區教育就辦得有特色。社區教育發達地方的現狀也體現這一點,不管是浙江寧波的“四點鐘”學校,還是部分地方開展的“新居民學堂”,都是社區教育機構與政府部門銜接的生動實例。
(三)提升社區教育機構自身品牌,樹立社區教育機構發展理念
社區教育機構的發展,如果僅有自己的物質資本、制度資本,開展活動內容多樣,仍然無法體現自身價值,在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今天,必須有自身拳頭產品。教育機構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來衡量,更多地應以社會效益衡量,這種社會效益主要以自身推出的教育產品受歡迎程度以及給社會帶來的正價值。而且,社區教育機構本身的品牌塑造中提煉自身發展理念,這將是社區教育機構無形價值。擁有這種價值,社區教育機構在發展中由被動將轉為主動。這將更有利于社區教育機構自身的選擇權。這就由傳統的找“市場”轉變為“市場”主動找的發展方式。目前,部分社區教育機構的發展思路也是基于此,但還沒有認識到這種理念的價值,或者自身的發展仍未到此階段。比如:浙江溫州社區大學推出的“百姓大講壇”,弘揚溫州精神為主題,它既受到市民歡迎,也符合政府的宣傳理念;推行的“老年學習苑”建設,既結合當前老齡化社會發展形勢,也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緩解老年教育一票難求現狀。這些都是提升自身品牌的推動項目,如果此類項目越多,積聚出來的理念資本就越多,社區教育機構發展社會效益就越大。
(四)增強社區教育機構服務能力,滿足基層群眾教育需求
社區教育機構的物質資本、制度資本、理念資本都屬于社區教育機構發展中需要長期構建的元素,這種元素是通過宏觀戰略目標與微觀操作規程相互配合,持續不懈積累與提煉構成的。但在發展過程中,應始終以基層群眾的需求為導向,有需求的教育才會有價值。符合社會發展主方向的教育才能得到認同。在需求這個前提下,不斷強化社區教育機構的服務能力。在服務能力的構建中,人的因素起著主導作用。目前,由于社區教育機構依托電大或成人校設置而成,獨立設置的社區教育機構數量有限,在依托其他辦學機構增掛社區學校的牌匾情況下,財政保障支付缺乏、人員配額缺失、辦學場所布局不佳,這些因素都影響社區教育機構的服務能力。而發展較好的一些社區教育機構也常常受領導因素影響較大,大部分社區學校的發展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在此情形下,今后的發展方向將以制度建設為主,機構建設為輔,加大對社區教育機構制度經保障,提升社區教育機構服務能力。
作者:黃小云 單位:溫州城市大學( 溫州廣播電視大學) 文法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