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信工程投資項目后評價的內容
1、項目目標評價
通信項目目標評價,需要評定通信項目在項目立項時預定的用戶發展數、通信網絡資源利用率等目標的實現程度,檢查項目實際實現的市場、通信能力等的程度和差異,如果有變化,應認真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確定目標的實現程度:另一方面,要對原定決策目標的正確性、合理性進行分析評價。
2、項目實施過程評價
(1)通信項目的立項、前期準備和可行性研究;(2)建設內容和通信能力建設規模;(3)工程實施進度和施工情況;(4)項目配套工程的建設和裝機條件;(5)用戶通信需求響應速度及用戶滿意度;(6)項目團隊的工程管理質量;(7)籌融資等財務執行情況。
3、項目效益評價
(1)項目前評估采用的是預測值,項目后評價是對已發生的財務現金流量和經濟流量采用實際值,并按統計學原理加以處理;對后評價時點以后的流量作出新的預測。(2)財務現金流量來自財務報表時,應收而未實際收到的債權和非貨幣資金都不可記為現金流入,只有當實際收到時才作為現金流入;同理,應付而實際未付的債務資金不能計為現金流出,只有當實際支付時才作為現金派出。必要時,要對實際財務數據作出調整。(3)實際發生的財務會計數據都含有物價通貨膨脹的因素,而通常采用的盈利能力指標是不含通貨膨脹水分的。因此對項目后評價采用的財務數據要剔除物價上漲的因素,以實現前后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項目影響評價
(1)經濟影響評價。主要分析評價項目對所在地區、行業所產生的經濟方面的影響。經濟影響評價要注意把項目效益評價中的經濟分析區別開來,避免重復計算。由于經濟影響評價的部分因素難以量化,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2)環境影響評價。由于各地區通信建設規定細則不盡相同,評價的內容也有所區別。一般包括項目的規模控制、建設質量、資源利用、地區經濟發展平衡和環境管理等幾個方面。(3)社會影響評價。項目的社會影響評價是對項目在社會的經濟、發展方面的有形和無形的效益和結果的一種分析。重點評價項目所在地區及社區的影響。包括;通信建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和持續性等內容。
二、項目后評價管理
(1)項目后評價的管理機構設置與任務管理。后評價管理工作應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進行后評價的項目分為省公司、分公司不同管理層次。省公司管理的后評價項目,由省公司主管部門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后評價項目選定原則按年度下達計劃。
(2)項目后評價的評價程序流程管理。對項目后評價活動流程進行管理,該流程包括項目后評價計劃,項目后評價項目的選定,項目后評價范圍的確定,項目后評價咨詢專家的選擇,項目后評價的執行,項目后評價報告撰寫和發布。
(3)項目后評價成果擴散跟蹤管理。項目的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對待后評價成果,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已建項目,改進在建項目,指導待建項目。
(4)資料和數據收集管理:建設項目立項(即項目建議書批準)開始即填寫“項目管理卡”,并建立決策、設計、施工、運營各階段的技術經濟檔案,為項目后評價工作積累完整的技術經濟資料和數據。
(5)后評價活動經費管理:項目后評價報告的編制、審核、審查費用由項目發起單位自行解決,可列入項目投資概算,在建設單位管理費中列支。
作者:張寧 單位:陜西通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